文/曾亚波
真相并不遥远
文/曾亚波
在我们所见到的种种重大事故报道中,公众探寻真相好像总是那样艰难曲折,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似乎总在和公众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当事官员使劲捂,事故处理百般拖;官方调查无人信,媒体曝光处处闻。
其实,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重大事故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故的发生无疑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牵扯官员的工作精力。然而,在对待事故及其处理的态度上,并不是每个地方的官员都能严肃对待,妥善处理,由此引发的社会反响和评价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2011年6月26日发生在荷兰坦佩雷市的一起交通事故,使笔者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近乎完美的处理方案。在这里没有路人舍生忘死的微博直播,没有警方排斥外媒的红线禁区,也没有一锤定音、草草收场的新闻发布,更没有假借民意、迫不及待地恢复通车和充斥溢美之辞的官员抢险报道。
“不因事小而不查”是原则。发生在坦市的这次事故本属意外,是郊外一座小桥上的一根石栏杆自己掉下来,导致一辆行驶中的小轿车车头磕损变形。但警察并没有简单地清理现场,然后落实保险公司赔偿了事,而是一心要勘察石栏杆断裂和倒塌的原因。市长对警方的指示是,“宁可影响市民一时,也不能留下任何一丝威胁市民安全的隐患。”由此凸现出事故处理的原则:事故不在大小,只要真相不明白,就不能不查。
“调查不清不收兵”为前提。在事故调查过程中,遭遇堵路的民众颇有怨言,然而官方一面耐心解释,一面坚持不查清真相绝不通行。直至专家意见出台:石栏杆由带有横向花纹的岩石加工而成,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岩石花纹处产生裂缝,时间一长,由于公路边特有的“共振”,最终导致断裂倒塌。事故调查是个复杂的过程,这里的官员没有凭自己的直觉草率地下结论,而是坚持等待专家拿出科学、权威的意见。这样做除了费时之外,可能还花费不少,但却给了公众一个圆满的交代,为公众换来了一百个放心。
“该问责者必问责”显完美。在将真相公布后,官方更换了更加可靠的石栏杆后,市长才准许通车。然而这还不是亡羊补牢的全部,在没有民众举报的情况下,官方依据事故结论主动将责任人以“渎职罪”送上法庭。
从此案来看,只要政府主动处理,不偏不袒,任何事故的真相并不遥远,也不可怕。由此引发笔者更多思考——
一是政府为何不遗余力地多事?依我看,当地政府首脑的理念是:近期内的小事故在明天就可能演化成大事故;今天民众至多只是责怪政府官员办事不利索,如果明天发生重大事故,民众就会怨声载道,群起而攻之。今天再怎么复杂,政府工作也是主动,明天怎么尽力,政府也是被动。所以,少一事不如多一事。
二是真相调查如何启动?首先他们认为真相是必须要弄清楚,更必须告知公众;其次,事关人命的事故真相要马上调查、彻底调查;再次,要把偶然事故当成必然事故调查,才能杜绝所有的“偶然”。
三是问责根据什么来启动?是重大事故的结果,还是不论结果只论因果?我们通常是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来决定要不要追究责任,甚至出现了找人顶罪的现象,而不是根据问题的存在,理所当然地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而芬兰人的逻辑却是不论损害结果多大,只论损害结果与责任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政府不启动问责,政府就是失职,要承担全部责任。
事故处理,态度比结果更重要,公开比决心更重要,问责比慰问更重要。揭开真相,做到这几点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