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心理学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2012-08-15 00:45谢纳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残疾人心理学运动员

谢纳

随着社会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和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社会文明组成部分的残疾人事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进步,残疾人体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程度和热情达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寻找乐趣;使个体正常化;树立自我观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有人口的10%是残疾人。为了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他们的生活信心和自信与自尊程度,目前许多国家都将残疾人体育锻炼作为制定残疾人社会保障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融入相应的法律和组织体系,使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制度保障。体育运动无论是作为业余锻炼方式还是专门从事的事业,都将对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起到巨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运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随着国家的经济、社会以及体育等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过去几乎从未涉及的一些研究领域如体育锻炼的心理学问题、损伤与康复的心理学问题逐步引起运动心理学家的兴趣和关注。在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中,心理技能训练是最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得到了最广泛的探讨和应用。这是因为心理技能训练已经越来越成为运动心理学的“首要问题”,它的作用已经不仅超出了帮助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中创造优异成绩的范围,而且将在人类社会的其他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其次,心理康复教育、运动员个性、唤醒水平与控制等也日益受到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它提示运动心理学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深化和提高,在不远的将来会产生和研发新的课题,为运动心理学发展和体育实践的需要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知识更新。目前,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在针对如何使心理技能训练达到最高程度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一、心理技能训练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

也是采用特殊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心理技能训练包括想象、自信心、目标设置、自我谈话、唤醒水平的调整、注意力控制、赛前准备以及对困难情境的控制训练等。心理技能训练能提高残疾人的身体机能,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形成残疾人运动员的心理研究和服务的体系,残疾人运动员在心理技能训练这一领域上仍是空白。Martin通过研究把有助于提高比赛成绩的心理技能训练(PST)分为三大类,即基础技能、心理技能和方法、其他技能包括伤痛和疾病、有效率的训练和比赛后的情况等。而残疾人运动员与健全人运动员相比在心理技能训练方面存在许多差异性却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水平,如何设计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才能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最佳水平,往往是取决于残疾人运动员的个体差异的残疾状态,这也是运动心理学家们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Gorely等通过评价性个案研究方法对备战澳大利亚国家篮球联赛的特奥运动员进行了心理技能训练,通过对运动员的观察和访谈表明,心理技能训练能有效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现在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已经开始注意结合残疾人运动员的实际来开展心理技能训练,从而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的表现和运动员体验到的快乐感。

二、个性研究

残疾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群,他们不仅因为身体残疾导致某些方面的与众不同,而且由于生活环境和所处人群特点也使他们的性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性格的孤僻、自卑、偏激,情感的内向、温文尔雅、直率、真诚、倔强和克制等。他们与人交往中也往往存在孤僻、自卑、敏感、自尊心强等等个性特点。个性研究作为运动心理学的一个热门课程,在19世纪70年代一度成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这是因为在体育运动中,残疾人由于其身体的残疾,运动难度也相对增加,这就要求他们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没有坚强的个性和性格做支持,是很难战胜和超越自我的。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出的强烈自觉和意志力使他们的性格特点更加突出和鲜明。残疾人在体育活动中,通过竞争与挑战发现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心和对自己的满意度、价值感与成就感,这也是其他任何活动都不会产生的效果。由于体育运动的巨大体力和精神支持,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需要遵循四个原则,第一是积极参与,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能促进主体性的发挥,养成合作和群体性,有助于良好性格的导引;第二是个性选择,残疾人身体残疾的情况各有不同,参加体育活动应该按照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盲人不能选择射击类项目,肢体残疾人不能选择赛车类项目等等。第三是要循序渐进,因为体育活动因为运动量的不同,需要付出的体力和耐力也就不同,残疾人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态的体育项目,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强,循序渐进。第四是要预防创伤和疾病。残疾人本身就是弱者,如果在进行训练过程中造成人为的伤害或损伤,就会增加不必要的身体痛苦和精神痛苦,所以一定要有效防护,防止损伤的发生。

三、唤醒和焦虑

焦虑是指内、外环境中的原始刺激引发出来的一种突发性、全身性、非特异性、保护性的紧张反应,导致了个体在心理上、行为上、生理上和生化代谢上出现综合性的变化状态,而这种变化状态对运动表现所起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唤醒和焦虑代表不同的心理状态,人们常常将唤醒等同于焦虑,以状态焦虑来确定被试当时的唤醒水平。一般来说,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相对越低。几十年来,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们对唤醒水平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产生的浓厚兴趣一直久盛不衰,业内各种理论和争论也竞相出台,但是几乎每一项关于唤醒水平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都将唤醒与状态焦虑视为等价物,或者将唤醒与劣性应激视为等价物。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员的自信心、焦虑水平与其运动成绩及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关。唐桂萍、陆文对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残疾人游泳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进行研究后认为,我国优秀残疾游泳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属于正常,与高水平游泳专业大学生差异不显著。漆昌柱和金梅研究发现了绝大多数残疾人运动员为中等强度的特质焦虑水平,并存在着性别差异。可见,残疾人运动员的身体焦虑较一般运动员高,但体育活动能增了残疾人的自信心,提高自尊水平。普通残疾人运动员的自信心水平处于较低水平,而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自信心水平则较高。参训时间与特质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别特征、残疾类别特征对其自尊特质焦虑均无显著影响。

四、心理康复教育

人和动物不同,除了维持生命的生理活动以外,还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定义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好的一种状态,它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个体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的健康与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个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残疾人运动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特有的个性心理特征,他们的自卑感、孤独感、焦虑和抑郁感普遍比健全人运动员高,他们体育在功能、目的、形式、条件要求等方面,与健全人的体育相比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所以对残疾人运动员进行正确的心理康复训练,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残疾人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特点,对于增强残疾人的自信、自尊、自强等性格特征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残疾人运动员而言,通过体育运动能最大程度开发个人潜能、促进健康,并通过运动成功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自尊度。由此可知,自尊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残疾人心理健康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残疾人运动员生活质量的保障。孙树菡认为,残疾人的康复要靠社会康复来保证,是使残疾者在完成各项康复的同时,为其创造一个必要的社会环境条件。这个社会环境包括了文化、经济、社会生活、法律等方面,使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尊重。这也是提高残疾人自尊心的重要的社会性保障。同时,与残疾人运动员密切相关的是身体自尊,它包括一般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和具体的有关身体各方面的满意感。李红认为,身体缺陷会影响残疾人身体自尊的发展,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残疾人的身体自尊水平,但运动水平的提高并不能大幅度地提高其身体自尊的水平;另外身体自尊同自信心有极为显著的相关。据对残疾人运动员的运动竞赛焦虑、抱负水平、责任感和应对困境的能力进行的调查表明,通过多年的训练和比赛,状态焦虑、自信心、责任感和应对困境能力均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现代运动训练,除了身体,技术,战术训练外,还包括专门的心理训练,才能构成现代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整个运动训练都含有心理结构。只有了解身体素质的心理特点,才能有效地指导运动员进行身体训练。国外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各项研究与训练特别是在心理学发展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国内的运动心理学在残疾人运动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尚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同健全人运动员的研究相比,残疾人运动员研究尚显薄弱。所以我们应多开展有效的研究,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残疾人运动员的研究和训练方法,把各种学科知识纳入到规范的训练计划中。这也为今后残疾人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宽广的研究空间并指明了方向。

[1]朱建伟,蔡祥.论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

[2]姜振.残疾人体育特点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 .

[3]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闫挺,毛志雄,连文杰.关于运动心理学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体育学刊,2007.4.

猜你喜欢
残疾人心理学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我骄傲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