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6日,英国石油公司(BP)在京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BP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夫·鲁尔表示,2011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2.5%,接近历史平均值,其中新兴经济体的消费份额保持上升势头,仅中国一国就贡献了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71%。
能源中煤炭产销增幅最猛。鲁尔表示,油价高、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及欧洲天气变暖是发达国家主要能源消费下降的主因。2011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疲软,仅增0.7%。不论是产量还是消费量,煤炭均是2011年增幅最迅猛的化石能源。煤炭起到了支撑全球能源供应安全的作用。
中国成全球最大煤炭生产国。根据《年鉴》,2011年,全球煤炭产量增加6.1%(2.29亿t油当量),轻松超过过去10年均值(4.9%)。2011年煤炭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增长8.8%,相当于1.58亿t油当量)。2011年,中国煤炭产量19.56亿t油当量,远远将位居第2的美国(5.56亿t油当量)甩在身后。中国贡献了全球煤炭产量的最大增幅,其煤炭产量在全球产量中的份额提升到50%。
中国煤炭年消费18亿t油当量。非经合组织国家,尤其是中国(9.7%,1.63亿t油当量)和印度(9.2%,2500万t油当量),是全球煤炭强劲需求的推动者。中、印两国在全球煤炭消费净增量中占据了98%的份额。过去10年,经合组织成员国在全球煤炭消费中的比重从47%降到29%。2011年,经合组织煤炭消费量下降1.1%(1200万t油当量),降幅是历史平均水平(-0.2%)的5倍。中国成为全球最大产煤国和煤炭消费最多的国家。中国(内地)2011年煤炭消费量18.394亿t油当量,雄踞世界各国之首。
煤炭产量增幅最大。2011年,中国以外其他煤炭出口国受益于亚洲和欧洲不断增长的进口需求,成为煤炭产量增长最大的贡献者,其中,印度尼西亚增幅最大(18.1%,即3060万t油当量)。旷日持久的季风雨季导致印度产量增幅仅2.3%(500万t油当量),与消费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欧盟产量也增长2.6%,这是1995年以来首次增长。印度尼西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其向亚洲的出口增长了18%(2510万t油当量)。俄罗斯位列次席(25.7%,即380万t油当量)。
中国进口推高亚洲煤价。亚洲动力煤价格仍然高于其他地区,中国的进口需求推高了该地区价格——包括世界第2大煤炭进口国日本,尽管该国需求有所下降。欧洲煤炭进口价格增长更快(同比增幅31.4%,而中国的同比增幅是26.1%)。
亚洲供应商和俄罗斯供应了亚洲地区绝大多数的煤炭消费增量,而美洲供应商和俄罗斯则满足了欧洲的大多数新增需求——与此同时,前者还取代了印度洋地区供应商对欧盟的煤炭出口,这也导致印度洋供货商的煤炭供应转往亚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