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文
山海关古城西大街有一四合院落,门前立有一杆“镖”字大旗随风摆动,灰砖翘脊的屋檐下悬挂着一块“镇远镖局”的匾额,这里曾是威震关城名扬长城内外的山海关镇远镖局旧址。
镖局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就是为一些商家、个人提供安全保障的专门机构。在中国历史上,与镖局性质差不多的就是驿站,最早的驿站可以追溯到隋唐年间。当时的驿站是专门为朝廷押送一些来往信件,它仅局限于朝廷之间传递,而对于民间的一些商业往来,当时并没有一个安全保障机构。《水浒传》中第十六回写的“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青面兽杨志为大名府梁中书所押送的财物,实际上就是典型标准的押镖和劫镖行为。如果单从武士替人押送钱财方面来叙述,杨志可作为一个存在几百年镖局行当中镖师的“鼻祖”。
到了明末清初时期,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兴起,票号的相继开设,逐渐出现了以押送银号、银票为主业的镖局。至清朝中叶,银镖、票镖两大镖系便赫然形成于南北商埠要地了。到了清朝末期,随着票号的逐渐衰败,镖局的主要业务对象就转化为一些有钱的客人押送一些衣、物、手饰和人身安全,这也就是镖局走的六大镖系,即:信镖、票镖、银镖 、粮镖、物镖、人身镖六种镖。在信镖、票镖、银镖 、粮镖、物镖等五类镖中有明暗之分:明镖,货主要把所保财物交镖局过目,根据价值,议定镖银,然后将所保之物装车或上驮,镖局派出镖师,一路喊号前行。暗镖则不然,大多是奇珍异宝之类,体积小而价值高,所保何物,镖局不知,事先由货主封好,交于镖局,由镖局负责送到指定地点。镖银由货主定,一般是货价的十分之一。明镖失镖,照价赔偿;暗镖失镖,须按货主所出镖银,以一赔十,所以镖局把暗镖看得更重。
中国第一家镖局是山西人“神拳无敌”张黑五在北京顺天府门外创办的兴隆镖局。说到镖局,自然离不开一个“武”字。在冷兵器时代,武术在战争和护身防卫上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些拳师为了生存,为人看家护院、教徒弟、当镖师,受雇于而尽安保之劳。所以说镖局掌事和镖师们都是武艺高超的人,腰系镖囊,内装飞镖,手执长矛,凭着一身好功夫,铤而走险镖行天下。
镖局走镖时的重要交通工具是镖车。镖车有很多种,从马车到轿车推车不一而足,使用何种镖车通常由运送的货物决定。最常用的镖车是独轮镖车,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车轮,这样的车子走起路来平衡不好掌握,但走崎岖不平的山路比较方便。镖车上插着三角形小旗称为镖旗,上面写着代表总镖头的姓氏,这也是镖师出镖的标志。在走镖过程中,啸聚山林打家劫舍人远远一看镖旗,就知道是哪一家接的镖,就知道护镖人是哪位武艺高强、身怀绝技的镖师,也就不上前了,他们是不会乱劫镖的。如果你失了镖,给商家失了财,你就没了名声,也就没了饭碗,因此镖师们对自己的名声看得非常重要。而这个行业之选用“镖”字为当号,也是很有蕴意的。“镖”字不仅是旧时兵械中一种暗器的名称,从字面上理解也有着金银财产商票之意,左为金银,右为商票,也就是说武林高人凭着一身硬功夫,为买镖的商家保护着金银财产,应用这个“镖”字实在是妙不可言。
山海关自古即为出关入关的必经之路,到满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由贸易的往来,各地区之间交易更趋频繁,为将各类物资安全送至目的地,甚至朝廷及官府运送饷银和家眷,也要委托地方的镖局护送。因而,山海关镇远镖局也就应运而生了。据说山海关镇远镖局为山东镇远总镖局的分号,镖局主人是王姓家族,人们都称他为王当家的,其家人在明末做过中军官,整个家族习文好武。镖局的基本构成为镖局主人、总镖头、从事保镖工作的镖头和镖师、大掌柜、管理杂务的伙计和杂役等,其职责分工明确。外出走镖是镖局的主要业务,这项业务不仅风险大,而且对镖师的要求也很高。没有点真功夫,是别想吃镖局这碗饭的,没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身怀绝技”的本事,就出去走镖,那等于去送死,所以镖师走镖那可是实打实的活儿。镖师有真功夫还不够,走镖还要有镖路,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承揽业务的范围”。
山海关镇远镖局护镖地域和镖路主要是山海关至奉天、山海关至热河、山海关至赤峰、山海关至山西和山海关至口外等几条商道。王姓家人不仅自己当镖师走镖,兴旺时还雇佣镖师曾多达50余人。镇远镖局除陆路镖外还有“坐店、护院、守夜”等业务。镇远镖局在管理上有着严格的门规戒律:凡入吾镖局者,务须尊敬师长,铭记教诲,尊重同辈,切磋共进;凡入吾镖局者,务须武德为先,德艺兼重,练功不辍,志坚业成;凡入吾镖局者,务须勤慎敬业,忠于职守,执勤勿惰,护镖争先;凡入吾镖局者,务守“四戒”:戒持武欺人,无事生非;戒不敬师道,同辈相谤;戒学艺不精,泛传他人;戒违法违纪,败坏武风。在走镖中还有着“陆路三不住、进店三巡视、睡觉三不离、客镖要三忌”的规定,即:不住新开店房,不住易主之店,不住娼妇之店;要进店内巡视,要到店外巡视,要进厨房巡视;武器不离人,身体不离衣,车马不离院;忌问囊中何物,忌同雇主宝眷接触,忌中途讨赏。
在每次走镖的前一天,镖局王当家的都要为镖师们摆上送别宴席,要大家吃好喝足酒,走镖上路就不再饮酒了。第二天,王当家的再将这些规定重复给镖师们,亲手把官府开的通行证和接收镖物的清单交给总镖师,送他们到城外,并为他们祈祷一个字:和。不住地叮嘱出门在外遇事要以和为贵。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保平安,所以不管处理任何冲突和突发事件,都要以和平解决、和气生财为主导。镖局的镖师们对此也有一句口头禅,叫“三分保平安”,就是“带三分笑,让三分理,饮三分酒。”
上路走镖后,途中遇到关口拿出通行证,为避免纠缠,镖师有时会顺手塞给官兵们一些银两,这样就可以顺利通过了。在路上,看到山上有土匪的时候,就大声喊镖:“一声哈武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据说“哈武”是山西人称镖局创始人张“黑五”的谐音,慢慢地“哈武”则成了镖局中的行话。如喊镖不行,就需“春点”对话,“春点”是江湖上的隐语,俗称黑话,是通过语言讯号作为江湖上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如“春点”再不行,就得兵刃相见,以死相拼。镖路上遇到劫匪,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至于战与不战,完全取决于劫匪给不给面子,而一旦动起手来,镖师的任务不是杀人,而是保住镖物安全。作为陆路镖的镖师,要一边用长矛单刀与劫匪博斗,一面催促车把式策马狂奔。这时候的镖车异常颠簸,如果搏斗是发生在车上,镖师必须有超人的“站功”,不管镖车如何颠簸摇摆,镖师都能够稳如泰山。只要能摆脱劫匪的纠缠,不杀人不伤人是最好的结果。与此同时,镖师还要时时注意给劫匪留足面子。特别是草原劫匪,一旦劫镖不成空手而归,那是件很忌讳的事情,他们为了洗掉这股晦气,常常不惜以血光冲灾。因此,有些跑北道的镖师为了不与他们结下更深的“梁子”,常常事先就与雇主商量好,把一些病骆驼马匹或不值钱的东西丢下,让他们也有所“收获”。镖师们一趟镖安全的送到目的地之后,就可以拿到应得的报酬,返回自己镖局里交了差,生活也就有了着落,英名也会在世上留下。
山海关镇远镖局除做正常的业务之外,习武是最重要的一课,王家非常节俭,但有很好的练功场地。镖局的后院内,摆放着刀枪剑戟、斧钺勾叉等十八般武器及石锁、沙袋、护具整齐摆放在墙角。王家的弟子也很多,大多是镖局的弟兄,还有附近村庄里的好武术的青年,都想跟王家镖师们学两手。由于走镖是件非常辛苦事,日夜兼程不说,还得风餐露宿,面临各种各种的险境。因此,镖师们在带徒弟时,还要教给徒弟“三会一不”的技能:一要会搭炉灶。因为走镖多会在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为了不至于饿肚子,就得自立更生,自己搭炉灶做饭菜,才可饱腹。二要会修鞋。鞋在镖师的旅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行走,没一双合脚的鞋,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虽然可备鞋或沿途买鞋,但新鞋不一定合脚,走长路很容易磨脚打泡。因此镖师们都得会修鞋,以不影响行走。三要会理发。走镖多时一走就是数月,而且极有可能是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风尘仆仆,一副狼狈相,偶过城镇村屯,又免不了要去拜访地方势力,打点官府讨借过路。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向来注重仪表礼节,拜访他人一般都会把自己打理的干净和体面再去,这时镖师就得学会理发,打扮自己了。这样一来,不仅自己不跌份,而且还可以显示镖局的实力。“一不”就是不洗脸。在走镖的过程中,“洗脸”和“到家”是同义语,用镖师们的行话说“该洗脸了”,也就是该到家了。究其原因,不洗脸其实也是为了保护皮肤,有过极限探险运动经验的人士就明白,在户外,冬季寒风凛冽,春秋风沙扑面,夏季骄阳似火,用土碱洗完脸之后,凌厉的风一吹,脸反倒很容易受到伤害,会如同被刀子割了一般,不仅生疼,还会生裂口。其实这些是镖师最起码的基本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和行规,镖局行业的江湖文化色彩,决定了它的行规的特殊性。
应该说镖局不是什么人都能开办的,需要有“三硬”:一是官府有硬靠山。镖局无论大小,只要打出了镖局旗号进行营业活动,包括那些被正统镖局视为的“野鸡镖局”在内,大小都得有个靠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后台;二是绿林有硬关系。许多镖局走镖时,一面打着镖旗,一路喊着镖号,大张旗鼓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村、集、镇、屯,就是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结交了无数的绿林好汉,趟开了自己的镖路;三是自身有硬功夫。常言说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就算是有了官府的硬靠山,有了绿林的硬关系,如果自身没有真本事,镖局还是无法走得通镖路、保得住镖,硬是打肿脸充胖子走镖,那就等于去送死。
现在想来开办镖局还需要有几个条件:一是创办镖局的人需要有一定的资本,镖走丢了可得要赔得起买镖的人。如果你没有资本,哪个人家敢买你的镖?二是要有一定的客户群,也就是说要有几个大的商家为主要客户,他们的财产经常在两地之间来回流通,最需要保护押送的人。三是熟悉黑白道,开镖局的需要白道黑道都吃得开,当时的走镖都是现金银财物,对所走的路线、地界和所经的关隘,都得要有熟悉的人,遇事需有人帮你去化解。否则就算你武艺再高强,如果人家想抢你劫你的镖,你都是没有办法。
也正因镇远镖局和镖师们的声誉影响,几百年来山海关武林精英荟萃、豪侠芸聚,形成了习武尚武之风,使中华武术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传承。而且在关城流传许多关于镖师和武师们的“双风贯耳惊疯马,街巷显身救女孩”、“武师拳打街恶霸”和“神腿怒踢鬼子兵”等感人动听的故事。特别是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关城处于危难之时,武林志士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尽显英雄本色,英勇地抗击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那种侠肝义胆之勇极大地鼓舞了关城人。而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步步向山海关逼近,武林志士们激于抗击日寇的民族义愤,很多人投入到驻守关城的中国军队中,并在军队里发挥各自所长,协助大刀队的士兵练习砍杀格斗本领。经过武志士传教的士兵,在榆关保卫战中,坚守在长城墙堞后,挥舞大刀砍杀无数登上城台的日本鬼子兵,表现出异常的勇敢和善战,为后人所传颂。
镖局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它赖于冷兵器时代江湖上有强盗匪徒才得以生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票号、银行、铁路、邮政、轮船的开通,至民国初年活跃了三百多年的镖局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从对史料进行研究,明末清初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兴起和自由贸易的频繁往来,商家为适应货物贩运和资金运输中的困难,而选择了有肥沃的民风土壤作支撑的武术为基础行业的镖局,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安全保障。镖局成为商业货物贩运和资金运输的重要手段,为商家赚取高额利润,镖局作为经营部门也促进了社会繁荣发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视野挖掘,镖局是当时民族农商业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虽然镖局不在复存了,但在当今社会中所兴起的保安行业,不论是在为国家、企业,还是个体的重要物资进行的武装押运或普通押运,从护送的意义上讲,仍然是延续了镖局走镖的作用,只不过押送的规模、形式和职业性质发生了变化。
修复后的山海关镇远镖局为四合两院布局,前院为镖局接镖的业务和账房管理场所,展出当时镖局和镖师所用之物,如镖箱、镖车、轿车、兵器和生活用过的烟具、烟桌、家具、书画、瓷器、木器等和江湖行规。后院为生活、练武之地,介绍镖师的生活习惯,再现当年“习武强身”、“兴邦振国”的风潮,这对研究中国镖局行业的历史,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有一定的研究参观价值,同时也展现了古城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