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08-15 00:43刘仕勇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1期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

刘仕勇,杨 辉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重庆 400037)

医学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刘仕勇,杨 辉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重庆 400037)

相对于基础医学科学的探索,临床医学科研具有其独特的实践性特点,这使得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我国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尚存在观念落后、科研氛围不够、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方面尚不够完善等现象,需要在相应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研究生临床创新能力,为解决医学重大问题提供必要的人才基础。

研究生教育;临床科研;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提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和科学工作者创新素质成为教育界共同的目标[1]。研究生教育作为医学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不仅是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的重要方式,而且肩负着培养医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2]。经过近30年的实践,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其核心建设内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仍在探索之中。

根据研究内容的区别,医学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预防医学和临床研究。临床科研是以正确而周密的研究设计为指导,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对临床医学中未知或未全知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的一种认识和实践[3]。相对于基础医学科学的探索,临床医学科研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研究对象复杂多变,临床科研的对象是人,混杂因素多,需要考虑其生物性和社会性,生理、病理和心理的影响以及个体差异。②医学伦理问题,临床科研中必须以患者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任何投入临床的干预措施必须保证安全性,安全重于有效。③需要考虑患者的依从性,以便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同时,临床科研是属于实践医学范畴,需要在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对于初入临床的研究生来说,尚缺乏理论和实践基础,其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过程也较基础研究漫长。因此,鉴于临床研究独特的实践模式,以及其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的可应用性,使得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其对临床科研的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

1 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1 医学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观念需要进一步提高

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和现实条件的限制,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观念落后,一些医学研究生认为科研创新活动重点应放在基础研究,临床科研没有重大创新,难于得出重要成果,难以发表高影响力的SCI论文,只是一些“小打小闹”,意义不大。殊不知临床科研是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许多重要的医学课题必须通过临床科研解决,培养创新能力更是其中的核心。维甲酸治疗白血病的例子就是典型的临床科研创新研究:从最初发现的维甲酸在临床白血病治疗中有效的现象,深入进行临床科研,得出维甲酸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进一步明确其治疗白血病的分子机制,最后又回到临床,用机制来解释维甲酸为什么只对某些特殊的病理类型有效,在此过程中得出了重大创新结果,维甲酸不是通过杀死癌症细胞,而是诱导其分化为正常细胞实现治疗目的,从而在白血病治疗领域实现突破,王振义院士也在2010年获得了最高科学奖。

部分医学研究生抱着混文凭、评职称的的思想,不断降低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标准,不严格要求,对临床科研创新思维缺乏严谨科学的态度。部分研究则在临床科研过程中对实验条件、设计任意设置,降低了临床科研的创新程度。严重者甚至弄虚作假,不能达到培养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

1.2 临床科研的氛围和环境不够浓厚

当前研究生临床科研的导师多为临床医生,培养的环境也多位于工作繁忙的医院,临床工作任务重,时间少,无论是导师、学生还是研究小组成员,难以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临床研究。同时导师和周围环境中的临床科研素养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对刚进入临床科学研究的研究生来说缺少一个临床科研氛围。同时在培养过程中,科研创新活动规模偏少,活动内容比较简单而且方式单一,科研参与人数不多,相应的临床科技资料和文献不足,临床科研成果不多,也影响了临床科研氛围。此外,在当前的科研体制中,临床科研往往难以得到足够的科研经费,也难以保证临床科研的连续进行,进一步影响科研的创新性。

1.3 研究生临床科研素质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临床科研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系统,包括资料检索能力、信息综合提炼加工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力(论文的撰写)等,它体现在提出问题-文献查阅-假说形成-验证过程-成果阐明等一系列过程中[4]。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缺乏一个系统化培养的体制,比如语言能力的培养,往往重视了“考试能力”的培养,而缺乏语言的表达和应用培养。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学科交叉培养,而当前的体制往往忽略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系统化的培养。

临床科研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在遵循共同创新能力培养原则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与基础研究不同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更倾向于应用和基础应用研究,因此研究生的培养也需要在共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上具有针对性。许多研究生没有很好地针对临床的重要问题,而在重复一些别人已经证实的问题,体现不了创新思维。实验的方法和过程中没有遵循临床病人的利益,对成果的总结也不重视其可应用性,导致结果没有意义或是“虚无缥缈的推测”[5]。

1.4 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

现有的研究生评价体系更侧重于论文的产出来评价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如以在国内核心期刊和SCI上发表论文为毕业的条件,但这一重要指标忽视了临床科研的特点,尤其是其应用性。根据这样的评价体系,一些进行临床研究的研究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更进一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的产出固然重要,但针对临床研究的特点,一些创新方法、工艺、程序、专利等也应该被归入评价体系。

现阶段,急功近利的思维仍然在我国的研究生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评价往往要求在短期内获得重大的创新性成果。临床科研创新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复杂工作,需要多人、多学科协作,比如病人的随访就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然而在目前的体系中还没有体现这样一个思路。

2 提高医学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策略

2.1 营造浓厚的临床科研氛围,提高研究生临床创新意识

首先要从社会、学校、医院和科室方面重视临床科研,从而为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氛围,构建良好的临床科研平台和政策。从研究生招生、课程教育、临床实践、课题经费、人员、时间等方面提出较为完善的规划,切实保证研究生临床科研工作的展开。其次需要培养研究生对临床科研的参与意识、科研事业心和科研探索精神,开展丰富的科研活动,如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进行医学讲座,定期举行、参与医学交流会和医学社团活动,保证学术交流的制度化、经常化、多样化,在学术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求真求是精神、怀疑精神和宽容精神,让同学们接受更多、更新的医学信息,不断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6]。

一些研究生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感到对前途缺乏信心,或者不喜欢导师的研究方向,这需要导师培养研究生兴趣。在早期应让研究生自己发掘兴趣点,自由查阅文献,看能否找到新的课题研究点,在这一阶段导师不对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发表评论和看法。同时可以通过观察了解每个研究生的特点和兴趣,为下一步课题的选择奠定基础。对于有一定科研基础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应积极鼓励其大胆创新,探索新的领域,申报新课题,不必局限于导师的研究方向。

2.2 构建研究生广博的理论知识体系

合理而健全的知识体系是科研创新素质的基石。任何创新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继承和拓展,在一个创新体系中尤其需要强调前人的基础,因此广博的知识体系是创新的基础。当前科学技术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继承性和综合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表现的突出,学科间的界限也日趋模糊,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也是一种创新,研究生不但要掌握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并且要熟知相关专业和学科的丰厚知识,形成宽厚复合的知识体系[2]。

针对临床科研的特点,需要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需要学习丰富的临床知识。一些知识可能并不局限在书本,在临床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苗头,更应得到重视和解释,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重视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除书本知识外其它能力的培养,如掌握包括分析测试操作和计算机应用在内的基本实践技能、文献查阅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协作能力等,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2.3 构建合作协调的临床科研指导团队

研究生多为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学生,一开始难以在复杂的临床中找到问题的关键,需要更实际的指导和传帮带。导师往往并不掌握所有的知识,只是在某一方面经验丰富,因此需要构建经验丰富的临床科研团队。临床科研团队应具有如下特点:成员少,各成员知识技能互补,有吸引力的目标,运用统一的方法,共同承担责任。团队构建需要重视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叉,不仅是临床各学科的交叉,而且包括基础和临床的交叉。尽量避免“师徒合伙”类和作坊式的科研团队[7]。

在指导团队内应该分工合作,切实负责对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指导团队应突出指导个性化,培养模式多样化,科研训练系统化,不断完善,重视综合素质的养成,把打好基础、发展个性、促进创造有机结合起来。尽管在团队内存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需要重视团队文化建设,打破一言堂,鼓励提出问题,形成和谐宽松、合作互助、共同学习、互相激励的工作氛围。

2.4 强调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主要体现在知识体系的构建、科研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知识的获取主要为课堂传授和自学两种途径,自学能力是研究生获得知识体系的最重要途径,这需要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结合文献等追踪研究领域的渊源和发展趋势资料。在此基础上,研究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不断获取知识的方法。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当今信息网络技术已渗透到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研究生应适应时代发展,掌握从网络海洋中获取知识的能力[2]。

研究生仅有对已有知识的接受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未知领域的思考和开拓的能力。科研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综合。这就需要研究生自己在临床实践中慎密思考,发现问题,并在综合目前知识体系基础上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参考导师和科研指导团队的意见,形成自己的创新点,并进一步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是创新思维的验证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施过程。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测试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在此过程中研究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需要锻炼研究生科研意志,导师和科研团队应该积极融合到这个过程。

2.5 改善研究生临床科研的评价体系

对研究生提出适当的科研量化指标并实施一定的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8]。但对于临床科研,需要照顾临床科研的特点,突出其应用性。论文的产出不是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唯一指标,创新思维的建立,其它的创新方法、工艺、程序、专利等也应该被归入研究生评价体系。针对临床研究的长期性,允许更长期的研究或多人的分阶段研究也应该被许可。此外,在考核数量的同时也需要重视质量,一些同行评价体系也应该纳入评价的思考范围。

[1]黄成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其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8(2):28 -31.

[2]化全县,汤建伟,刘 咏,等.研究生科研创新素质的自我培养[J].河南化工,2010,27(9):60-62.

[3]洪佳璇,盛丽先.中医儿科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1(5):404-405.

[4]彭 磊,陈庆玉,王 伟,等.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发展与开发探索[J].医学信息,2010(11):3336-3338.

[5]向延平.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现状、问题与培养[J].高教论坛,2011(1):55-57.

[6]舒 彤,吴智兵,黄秀云.浅论医学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海南医学,2008,19(7):72 -73.

[7]陈 珍,李晓玲,黄爱龙.医学院校科研创新团队运行机制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7):888-889.

[8]吴 斌,王 勤.科研创新激励政策在医院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5):126-127.

G643

A

1006-2769(2012)01-0051-03

2011-11-24

刘仕勇,男,副教授,医学博士。

猜你喜欢
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