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丽,代佩灵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浅析“创新基地”活动中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张翠丽,代佩灵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展开了“创新基地”活动,活动过程井井有条、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效果显著。本文就“创新基地”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体会进行总结,提出在系统化的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创新思维、信息收集能力以及科研基础素质的培养。
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面对21世纪的人才战略,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显得极其重要,而对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1]。哈尔滨医科大学针对现有的科研条件,展开了以培养在校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中心的“创新基地”活动。本文就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体会进行了总结。
教师依据学生申请、项目情况确定初试名额,一般为2-6名学生。各院系安排对审核通过的学生进行面试,确定项目参加人员并对面试结果备案。一般要求参加每个项目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5人。各项目负责人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院系对活动内容和质量把关,并督促活动定期开展,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项目开展过程中,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在实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上予以支持,指导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学校教务处协调获得这方面的支持。学校还将对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未开展活动或开展活动不认真的,将撤消该项目并通报所在学院。项目结束后,各学院组织验收工作。验收采取总结报告会的形式,各学院评选出1-2个优秀项目推荐到学校。学校将统一组织总结表彰大会,优秀项目的师生将在会上交流经验,同时学校予以表彰。
本次活动结束时共上交学生论文30余篇。参与的10个小组平均每人完成1篇论文,学生对活动报以极大的热情,对活动的质量和意义给与好评。笔者所在5名本科学生组成的活动小组目前已经向中文核心期刊投稿2篇,涉及的内容包括与心肌梗死有关的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动态心电图、干细胞移植等,此外,还有与活动有关的教育性论文2篇。有些小组还参与科研实验、论文撰写的讲座培训等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与在校研究生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主动的进行阅读、观察、比较、思考、设计等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团队意识、创新性和科研等能力。活动结束上交活动报告和活动成果时,教育科还就活动的优缺点与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和探讨。学生提出了加强活动监督以及加强文献检索平台建设等意见,为下一次活动更好的实施提供了建议。
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查阅和处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及实验的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等[2]。系统化的培养为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知识和方法的保障。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笔者所在的活动小组里的5名学生已经熟悉了心肌梗死的相关研究领域,分别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向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观察、比较、思考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安排,由双方一起决定。首先通过教师的介绍和文献检索使学生对心肌梗死获得初步感性认识,从而选定科研方向,采取查阅文献-确立综述方向-资料整理-撰写综述-小组成员结果讨论的模式。每次活动的流程是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的方式进行。
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引导和启蒙,为学生的科研提出合理的建议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协助学生优质高效的完成科研及论文。
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多向思维、形象思维和逆向思维,采用类似“头脑风暴”的讨论模式,激发思维的创新。在教师解决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时,学生可以从另外4个同学遇到的问题获得借鉴和灵感启发,并且展开讨论。这种科学而且高效的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更多的知识。
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是“那些学会了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知识该如何组织,知道如何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知道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使别人从中受益”[3]。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获取有用的信息,能使学生更快捷、高效的解决问题。例如,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教会学生如何使用CNKI、PUBMED、万方、维普等常用检索工具,对学生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帮助。
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探索精神和科研兴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阅读外文文献和英文书写能力,使学生能得到成长。所以教师的正确引导很重要,活动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方式,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使学生的优势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当代大学生大多思维活跃,敢于求新,科研思路广阔,但由于现有知识和文献检索水平有限无法保证课题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搭建了师生密切交流、早期学生接触科研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并且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中发现,其实本活动不仅为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提供了平台,也为教师的科研创新提供灵感和资源,开拓了双方的思维。
总的来说,“创新基地”活动是一项可行而且前景很好的活动。随着活动的组织不断完善和内容扩展,相信“创新基地”活动将会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的提高带来很大帮助。
[1]李 昱.本科生加入研究生科研团队共同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70-71.
[2]王晓漫.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科研化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6):60-62.
[3]Shee Lippell.Creativity and medical education[J].Medical Education,2002,36(6):519.
Training Students’Innovative and Research Abilities at Innovation Bases
ZHANG Cui-li,DAI Pei-li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innovative and research abilities,the innovation base was established in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The activities were well organized with rich content and effective results.This paper summarizes how to develop students’innovative and research abilities at the innovation base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hinking,information-collecting ability and basic research ability.
medical student;research ability;innovative ability
G642.0
A
1006-2769(2012)02-0258-02
2012-01-27
张翠丽,女,42岁,医学博士,副教授,从事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