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医学生进行中医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2012-08-15 00:43郑玉琴刘芙蓉耿金玲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2期
关键词:中医学平均分西医

韦 薇,郑玉琴,刘芙蓉,耿金玲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A.中医科;B.科教科,北京 100043)

对西医学生进行中医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韦 薇A,郑玉琴A,刘芙蓉B,耿金玲B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A.中医科;B.科教科,北京 100043)

当前许多医学院校对西医学生开展了中医教学。为了解我院中医学教研室对西医专业学生进行中医教学工作的成绩和不足,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3名西医学生进行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但教学工作仍存在5项需要改进的问题,表明对西医学生进行中医教学要注意英文教学、内容充实完整、介绍学科的新进展、重点突出、发挥授课热情和技巧等方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

西医学生;中医教学;问题

西医学与中医学是当今“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于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两大医学体系,一齐效力于我国的卫生医药事业,共同服务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疾病诊疗。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一些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在服用西药对症治疗时,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比单纯用西药或单纯用中药更佳[1]。是以不论是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还是西医医院,目前都在广泛使用各种中成药和中医特色疗法。因此,对医学院校中的西医专业学生开展中医基础知识的教学,是非常必要和有现实意义的。

我院中医科成立“中医学教研室”已有4年,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定向生西医专业学生的《中医学》课程授课任务,通过课堂授课以及临床见习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医课程知识,并通过问卷调查、个人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2007级学生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估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一共33名,其中男性14例,占42.4%;女性19 例,占57.6%。年龄20 -23 岁,平均(20.8±0.8)岁。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生33例,占100%。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3例,占100%。生源地为大陆学生33例,占100%。被调查对象在接受《中医学》课程授课以及本次调查之前已经系统学习了三年半的西医课程,具备一定的西医理论知识基础,且均在同一班级学习,均由我院中医学教研室的相同5名教师进行《中医学》课程授课,便于调查的组织与实施,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与代表性。

1.2 调查内容

依据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要求和相关规定,针对我院中医学教研室5名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内容和方法设计教学质量调查问卷,一共10项指标:①严格守时,仪表端庄,以德育人;②准备充分,态度认真,作风严谨;③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有感染力;④内容完整,概念准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⑤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能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⑥恰当运用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际;⑦能写读专业英文词汇短句,或可适当使用英文讲解;⑧内容娴熟,运用自如,对难点问题的讲解深入浅出,易于理解;⑨用语规范,语言生动,启发诱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性好;⑩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具。

1.3 调查方法及统计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表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据5-Likert scale[2]进行量化赋值:学生对该指标的满意程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对应赋值分别是 1.0,0.8,0.6,0.4,0.2 分,让被调查对象根据此赋值方法对指标进行评分。

问卷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对象发放并讲解问卷内容、填表要求,请被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后统一收回。统计人员采用Excel 2003对问卷进行数据录入与管理,个别数据有缺失时,从统计和专业角度决定补缺方式;使用SPSS 13.0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每项指标的平均分以及全体指标的平均分。授课教师、调查人员、统计人员为不同人员。

2 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

一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140份,有效问卷140份。问卷回收率84.8%,问卷有效率100%,反映接受调查的学生参与调查的积极性较高、调查质量好。

2.2 问卷统计结果(见表1)

计算各指标平均分,将其从小到大排序,统计结果见表1。

全体指标平均分0.972,表明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整体满意程度较高。

单项指标平均分越小,表明学生对该指标的满意程度越低;单项指标平均分越大,表明学生对该指标的满意程度越高。指标平均分<全体指标平均分0.972者,提示这项指标平均分低于平均水平,反映学生对该指标的满意程度较低,因此该指标即是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本次调查统计,以下5项指标平均分较低:①能写读专业英文词汇短句,或可适当使用英文讲解;②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能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③内容完整,概念准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④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有感染力;⑤用语规范,语言生动,启发诱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性好。反映学生对这5项指标的满意程度较低,我院中医教研室的教学工作在这5项指标上存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注意改进。

3 问题与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中医学和西医学的交汇融合点不断被探索发掘,尤其各种中成药物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使用。对西医专业的医学生来说,不论将来就职或继续深造的单位是西医医院还是中医医院,他们都将或多或少地与中医产生交集,在今后的工作中接触中医、使用中成药物等中医治疗手段的机会并非屈指可数;所以增进他们对中医的兴趣和了解,将有利于他们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中成药物的规范合理应用,意义较大。

我院中医学教研室承担西医专业学生的《中医学》课程授课任务已有4年,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学生整体满意程度较高,但教学工作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现将这些问题与对策逐一具体分析如下。

3.1 能写读专业英文词汇短句,或可适当使用英文讲解

中医教学课程中的英文教学是容易被教师忽视的薄弱环节。中医学凝聚了中医医家几千年实践总结的经验智慧,《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古籍至今仍是令人景仰的丰碑。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了解中医知识和研究进展就只能通过查阅中文资料才得以获取相关信息。如中医学传播至日本衍生的汉方医学就有许多日文的医学经典论著,在舌诊、腹诊及用药等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当今中医学不仅仅在东亚地区的中日韩枝繁叶茂,还远播欧美,尤其是针灸技术颇受认可和青睐,每年都有不少外国人士接受中医治疗或教育,每年都有不少中医临床和基础方面研究的英语论文发表。所以,中医专业英语教育并非毫无意义。

对于西医学生的中医专业英语教育,应该结合教学大纲进行。但单纯罗列英语词汇的教法显然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而且教学效果可能欠佳。建议教师在授课时讲解中医专业英文词汇、读写专业英文词汇短句的同时,还可以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协作翻译小段简单易懂的中医英文病历或中医英文文献,活学活用,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理解,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2 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能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

中医学并非一个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封闭体系,现代科技和统计学的发展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手段,从而为中医学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催生出各种新见解与新进展,而这些内容往往是篇幅有限的教材所不能够充分提及的。为此,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可结合授课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现代中医学的新进展,以充实教学内容。例如,介绍证候时,可适当介绍现代中医学界对证候的客观化和标准化研究进展,以及讲述中医动物试验中一些证候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介绍瘀血概念时,可适当结合当前对血瘀证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研究内容;介绍中医“未病先防”的治则时,可以介绍“治未病”思想在现代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中药时,可适当介绍现代药理学研究对中药的新认识和应用,如从“清热、除蒸、截疟”的青蒿中提取的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等。通过充实教学内容,提供崭新的学科信息,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拓其视野,加深其对中医知识点的理解。

3.3 内容完整,概念准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对西医学生的中医教学规定学时有限,所以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把握是一个难题。对此,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的知识点、常用的知识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方面,且讲述时要深入浅出、层次清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专业术语的使用和解释要根据教材内容来发挥,而不能“天马行空,信手发挥”,导致学生的理解混乱和理解错误。

3.4 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有感染力

教师授课时不够投入,或者技巧欠缺,导致授课过于沉闷单调,将会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印象和消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对策首先在于,教师不能将对西医学生的中医教学视为照本宣科的走过场,而要对传道授业投入热情和精神,认真备课,认真授课,以诚意打动人心;其次,教师应采用生动的语言、宏亮的声音、适当的肢体动作来渲染课堂气氛,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性,从而引起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与共鸣。

3.5 用语规范,语言生动,启发诱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性好

对西医学生而言,中医学理论相对陌生、抽象,因此需要授课教师尽可能地使用各种技巧和工具来使课堂生动活跃,激发学生兴趣,加强教学互动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讲四诊可结合教学录像或教学图片,像舌诊的舌苔厚薄、舌质老嫩、舌体胖大或瘦薄等内容,仅靠文字描述,远远不如结合临床病例的舌部照片来授课给人印象深刻;像脉诊的浮脉、沉脉、滑脉、涩脉等概念及其对应病证内容,以其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如让学生给相应的临床病例切脉记忆效果更好。而讲八纲辨证可结合临床病例或名医故事,如教授表里辨证内容可结合耳熟能详的《扁鹊见蔡桓公》小故事,有益于学生对辨证方法的理解记忆。讲针灸可以教导学生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等穴位,让学生亲身体验酸麻胀痛的得气感,亲自操作不同的进针和运针手法。讲中药时可让学生看中药标本或到中药房见习等。这些手段可以让学生对课程教学兴趣盎然,方便其理解记忆各种中医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1]王 阶,张兰凤,王永炎.病证结合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5(4):40-42.

[2]柯惠新,沈 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第二版)[M].北京:北京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324.

G642.0

A

1006-2769(2012)02-0238-03

2011-12-28

韦 薇(1983-),女,医师,硕士研究生,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中医科。

郑玉琴,女,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中医学平均分西医
两手
这样做合理吗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平均分一半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
两种分法
中医学中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