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农业局657100 杨 松 刘彦媚 徐家惠
鲁甸县土地面积1487 km2,境内最高海拔3356 m,最低海拔568 m,高差2788 m,县城所在地海拔1950 m。年平均气温12.3℃,年降水量908.2 mm,≥10℃积温3516.3℃,无霜期221d。年日照时数1931 h,地理环境复杂,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全县辖9乡3镇,生活着汉、回、彝、苗等14个民族。全县农业经济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农业优势产业为畜牧、马铃薯、蔬菜、水果、蚕桑五大产业。
鲁甸县是一个依靠种植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农业县。全县畜牧、马铃薯、蔬菜、水果等农业优势产业稳步推进,技术装备不断完善,技术普及率逐渐提高,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品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农产品生产除烟草、干果两大优势产业外,鲁甸县现阶段正在全力建设畜牧、马铃薯、蔬菜、水果四大产业。优势产业在种养业总产值中的贡献率将达到82.19%。
一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先后对县内生猪定点屠宰场、21个鲜猪肉摊点、8户宰鸡店、4户鸡副产品冷冻门市进行监管;对全县部分乡镇的11个集市进行了监督检查,共检查兽药经营门市32个,肉食品经营摊点47个,取缔无证经营兽药摊点2个;检测蔬菜、水果63个品种1080个样品(包括本地产品和外地产品),30个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98%。二是在“三品一标”方面已获得无公害蔬菜1000 hm2、无公害马铃薯3337 hm2、无公害苹果1333 hm2的产地认定;正在实施鲁甸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项目;正在申报小寨樱桃地理标志;省农业厅已批准立项建设鲁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现正在办相关手续。三是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数据更新工作。四是组织实施了江底乡水塘村二坪自然村农村清洁工程。该工程总投资50万元,涉及80户农户厨房硬化,灶台支砌、抿糊、吊顶和厕所改建工程。上述工作的开展,为保护鲁甸县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检测后处理不到位。检测中心不是执法单位,无法对经营不合格农产品(食品)经营户作出处罚,目前对不合格农产品(食品)处理主要是采取引导性教育、警告、劝退的措施。而这种措施本身缺乏强制效果,使不合格食品退市销毁等处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传统的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的要求,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此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基础薄弱,特别是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完全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生产中使用违禁药品、添加剂等情况存在。
由于农药、化肥、抗生素等化学或生物产品的投入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外观品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手段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不规范地大量使用投入品能给生产经营者带来超额利润,加之分散的生产和销售行为给标准化生产与市场监管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极易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建议由政府牵头并合理划分经贸、卫生、环保、质检、工商等部门的管理权限,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从生产、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和进出口各个环节严格监管。
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工作职责。确实加强协调配合,着力形成监管合力,堵塞监管漏洞,提高监管效能,共同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定要做好信息管理;做好标准制定、修订与实施;做好产地安全监管、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控制、包装标识管理、监管监督抽查、事故处置、检查检测体系建设、认证认可、宣传培训、保障措施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和并做好协调。
1)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2)做好产地和投入品管理,控制源头污染;
3)农药残留检测工作;
4)加强市场和生产基地的监督检查。
理清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建设思路,从近几年来鲁甸县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看,在具体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设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若干规范至少应包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维护农产品生产者的权益、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法律原则反映的价值取向。
1)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我县特色优势农产品虽然多,但大多数都分散生产经营,推广生产标准化难度大。要把解决生产标准化推广问题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工作来抓。
2)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引导规范生产和科学消费。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禁止质量安全不合格农产品入市销售,有效引导生产。
3)加快认证,创立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又有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效益。
[1]崔慧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其法律保障研究[C].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05,11.
[2]叶志华.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将开展四方面研究[C/OL].2007,9,17.人民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