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晓梅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 上海 200438)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习与训练管理问题探讨
俎晓梅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 上海 200438)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则是高校体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高水平运动队如何管理则是高校中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体育人才梯队建设的战略措施,对高校如何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不少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总结了许多比较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可行的,而对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的招收、管理与培养是一项策略性强、难度大,影响面广又具有特殊性的工作。笔者通过几年的带队经历,总结经验之后发现对运动员必须实行制度化、长期化、人性化的管理以及运动训练的经费、组织的充分保障才能快速促进运动队竞技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管理 高校 运动
高校运动队作为学校的一种特殊宣传工作,愈来愈受到高校重视,课余训练在高校体育中所占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了。为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不断发展,很多专家、学者围绕着高水平运动队的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而对运动队的学训管理的研究是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运动队学习的目标管理、学制、教学形式、运动训练的场地设施、经费管理、竞赛的管理以及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激励机制等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本文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习与训练管理有所帮助。
(1)制定适合高水平运动队特点的教学计划和成绩管理规定。制定适合高水平运动队特点的特殊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由学校教务主管及指定学院、系共同制度),应根据现实情况删减或增加课程,减少运动员的学习压力,同时又确保学生主骨干课程的文化学习质量。教学实践的安排亦可适当保持弹性,采用鼓励加分制的办法,使文化学习的管理与运动员的训练、竞赛挂钩。
(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对于一般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学习是他们的第一大难题。大运动量训练必然导致运动员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不足。因此,正确处理运动训练和学习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员必然由体力型逐渐转向智力型,平时应加强和培养运动员学习的自觉性。为了便于组织教学、训练和日常管理,最好把高水平运动员按年级单独编班,上午上课,下午训练。
(3)加强考前和赛后的辅导。作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每年赛事较多,频繁出入,考试前应提前复习迎考,把自己较薄弱学科和学科中的难点、重点向任课老师提出,请任课老师重点辅导,直到弄懂弄通为止。在无赛事时,教练员要对队员多加督促,重大赛事以后,应把比赛时所缺的课程集中请任课老师讲解,及时补课,顺利通过考试。只有这样才能按时完成大学的学业,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合格大学生。
训练管理是一个计划、执行、控制,再计划、执行、控制的螺旋上升过程。从高校训练管理角度看,在组织实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在训练管理中,首先应明确训练对象是大学生,而不是专业运动员,强调高校育人育才的目标特征培育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对运动员学生要严格管理,注重其思想道德品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使其全面发展。
(2)差异性原则。由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渠道不一,造成专项技战术水平上的差异,且每年有新生入队,有毕业生离队,训练周期又较短(4 ~ 5 年)。
因此,教练员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措施,加以区别对待,根据训练对象不同,层次和水平特点,尽可能安排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内容。
(3)阶段项原则。学生在校以学习为主,学校训练工作具有跨年度及两个假期这一特点,因此各阶段训练任务的划分应明显,根据年度竞赛总体或主要目标安排计划各个阶段(基础准备阶段、恢复阶段和赛前准备阶段、赛后总结调整阶段)的计划工作中心要点内容。
比赛是体育训练的杠杆,更是检查训练水平的良机,因此增加比赛数量、提高比赛档次,注重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注重训练与比赛的相互衔接,争取涉足国内高水平竞赛体系,是促进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高运动水平的较好的手段。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比赛次数很少,具查阅资料显示,除了 4 年 1 届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各单项协会运动会、省大学生运动会外,只有少数部属院校组织一些本系统的大学生联赛和大学生田径比赛。比赛太少是影响我国大学生运动员训练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和健全完整的大学生竞赛制度,并使之于全国竞赛制度相衔接。增加比赛次数,使训练与竞赛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赛促练,促使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技水平的提高。
教练员在现代竞技体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对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核心作用。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教练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员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教练员的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运动成绩。教练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高校教练员队伍的文化素质较高,理解能力较强,但在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还缺乏作为一名教练员必须具备的自身的运动经历和多年运动训练经验的积累。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来源,一要重视高校内部具有教练员潜质的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二可充分利用体委系统的教练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德才兼备,业务素质好,敬业精神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练员。
教练员处在训练竞赛、教育及管理工作的最前沿,在培养指导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争取优异成绩的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教练员进行科学管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加强对教练员的业务培训(如进修,参加教练员学习班)。二是应加强对教练员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理论以及管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培训。三是把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实权给教练员,教练员应积极与主管部门配合、协商,把最优秀具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招于门下。四是建立教练员责任制,并与其工资、奖金、职称紧密挂钩,给教练员施加一定的压力和责任,这也有利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
(1)完善体制,保证坚持常年系统训练
根据每年度的竞赛计划和运动员学习任务,学校所在地季节、气候特点,结合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任务等,坚持全年系统训练。按竞赛任务 、时间来划分全年训练周期。平均每周6 次下午训练,每次训练保证 2 个小时,寒暑假安排集训,运动员训练的量,强度由教练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员配合实施完成,保证运动员长年系统的训练。
(2)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优胜劣汰
竞争可以出效益,竞争有利出人才。在高校设置“体育奖学金”,以奖励那些品学兼优、成绩出众的运动员。对于拼搏意识强、竞技能力突出、有特殊贡献的人才,要在各方面予以鼓励和照顾,如可以采用学分制,根据训练和比赛的任务安排学习。在生活、训练上可得到特殊的待遇和关照。要体现出差别,实行能则上、劣则下的淘汰制。另外,在经济上采取相应措施,给那些刻苦训练、成绩突出的运动员以补偿。实行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和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使高校运动队保持活力和张力。对有些训练不积极,思想觉悟不高,成绩显著下降者,实行淘汰制。使高水平运动员人人努力,个个争先,全面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增加上进心和凝聚力。
(3)要正确处理好训练竞赛与医务监督的关系
目前,多数院校没有专职教练,而是教师兼教练,他们担负着教学和训练两重任务,很难集中精力收集体育情报,进行专门研究。高校运动队的训练竞赛工作,必须配备科研医务监督人员,在训练中,加强医务监督,监测有关生理机能指标,以防止训练出现的过度疲劳和伤病的发生,使体育质量不断提高。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一项任务艰巨,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鉴于目前各高校体育所面临的现状,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在现有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造条件,挖掘更大潜力,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体系而努力奋斗。
[1]代永胜,陈云鹏,陈亮.湖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学与训练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5):47~48.
[2]王亮,裴伟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关系”的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6(1):70~72.
[3]段长波,苏文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3,37(4):159~160.
[4]张晓静,张秋艳.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发展问题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7(2):23~25.
[5]彭中东.对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制的探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3,22(2):125~128.
G807.4
A
2095-2813(2012)01(b)-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