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基层群众体育管理模式的研究①

2012-08-15 00:54:12牛静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6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全民俱乐部

牛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体育教学部 山东青岛 266555)

基层群众体育管理模式是指城市区以下和农村县级以下群众体育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组织运行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青岛市群众体育的规模、质量均得以提高,但在管理模式上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青岛市实际调研情况入手,分析其特色,构建后奥运时代基层群众体育管理模式,探索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机制,并提出重点提高社区体育及其与高校互动的对策,以此全面解决人才、场地、资金等问题,且不需盲目扩大建设,以促进我市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选取5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与县(级市)的基层群众体育模式为研究对象,各抽取3个街道办事处、5个晨晚练点、3个体育俱乐部和全部区级街道体育社团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负责人进行访谈,对较为成功的基层群众体育组织进行个案研究。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街道办事处(镇)

街道办事处(镇)是我国群众体育的基层行政管理机构。调查表明,青岛市街道办事处中,大多数(56.4%)设有专门的群众体育管理部门,承担着主要的管理职能。首先是负责组织竞赛(82.1%),其次是体育宣传(82.1%)和指导晨晚练点(70.3%),此外是经常性的体育活动(70.8%)、经费支持(60.5%)和其他(7.2%)。其中93.5%都有专人负责群体工作,且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性别比例基本持平(男52.1%,女47.9%),同时学历水平较高,但具有体育专业学历的仅占不足15%。

场地方面,街道办事处(镇)因其在辖区内的行政权威,场地较为宽松,选中情况依次为辖区学校场地(77.9%)、街办所属场地(70.3%)、公园广场(65.1%)、企事业单位场地(57.9%)、公共场地设施(55.4%),而无场地设施的仍占6.7%。

街道办事处(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上级体育系统拨款仅占11.8%,远低于居民自己出资(28.7%)、辖区内单位出资(22.1%)和社会赞助(11.9%)的水平,此外还包括政府机构拨款(16.9%)、报名费(7.2%)和组织活动收入(5.6%)等。

当前对基层群众体育活动进行管理的主要部门仍然是体育行政机构,约占88.7%,其次是文化行政机构(31.3%)、街道社区体育社团(28.2%)、体育总会(21.0%)和人群体育社团(20.0%),教育行政机构(9.7%)和其他(6.7%)则比较少。街办同时对辖区内的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站点实施监管。

2.2 晨晚练点

晨晚练点负责人老龄化特点突出,50岁以上者近80%,多为离退休人员,且以民间行为为主要任职途径(占72.3%),女性所占比例高达72%。

晨晚练点绝大多数都是由爱好者自愿组成(67%)或街道帮助建立(15%),其次为体育行政机构帮助建立(7%)、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5%)、负责人开办辅导班(4%)和住宅小区组织协办(2%);体育行政机构和街道社区体育社团则是其主要的业务联系和活动指导部门,体现了公益性的特征。

规模方面,晨晚练点多为31~100人(占55.8%),其管理方式主要是“锻炼者自愿结合,自主管理”,约占70.6%,其次为街道管理(16.5%)和有关体协管理(6.2%)或体育行政部门管理(3.31%)。

场地方面,公园、广场因其方便、经济成为群众体育晨晚练点的首选(71.5%),其次是公共场地设施(28.5%),此外还包括街道办事处场地设施(25.6%)、附近学校场(14.5%)和单位(13.6%)。

经费来源的选中情况主要为锻炼者会费(71.2%),其次是街道拨款(33.7%)、赞助(29.8%)、各级单位拨款(合计38.6%)等。

2.3 体育社团

体育社团负责人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以离退休人员为主,男性占大多数;69%为大中专以上学历,但体育专业的仅占23%。

调查显示,基层体育社团的主要职能活动,一是组织体育竞赛和组队参加上级比赛;二是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对下级群众体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业务联系单位的选中情况显示,主要为体育行政机构(83.2%),其次为街道办事处(38.2%)、学校(38.6%)和基层单位(56.4%),文化和教育行政机构分别占23.2%和22.3%,没有业务往来的占6.8%。

在被调查的基层体育社团组织中,绝大多数都在民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或上级体育社团进行了注册登记,基本上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场所(69.7%),建立了较完备的协会章程(93.9%),并实行会员制(72.1%),但设有专职管理人员的只有33.5%。

从经费来源看,社会赞助(55.5%)和会员费(44.9%)是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其次是活动创收(26.1%)及政府补助(20.4%),此外还包括体育系统拨款(12.7%)和广告收入(2.4%)等。

2.4 体育俱乐部

目前,我市基层群众体育俱乐部以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和管理的单项小型化体育俱乐部居多,并逐步成为社会成员有组织地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参加俱乐部锻炼的人群中,16~39岁者居多,占81%。

俱乐部教练的构成专业性比较强,其中专业教练员占75.4%、社会体育指导员占26.7%、体育爱好者占23.7%、优秀学员占12.2%。经费来源则主要是会员会费,约占83%。

从基层群众体育俱乐部的业务往来情况看,俱乐部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往来主要集中在体育行政机构(84.7%)、学校(45.8%)和基层单位(43.7%),其次为教育(32.1%)和文化(27.5%)行政机构、街道办事处(29%)。

3 讨论

3.1 山海特色

全民健身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全民的素质。青岛市群众体育在全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上,着重突出青岛的特点,大力发展登山、攀岩、帆船、游泳等活动和沙滩体育运动,广大市民已经接受了“山海本色”这一理念。

3.28 分钟健身圈

在设施方面,青岛市建成了远足登山、近处健步、休闲公园相结合的室外健身设施格局,市内四区更建成了以大带小辐射各个社区的“8分钟健身圈”。其中,政府主导,结合社区功能提升打造的社区健身活动中心,将全民健身植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之中,如市北区的体育街等,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社区体育健身示范工程”。而市南区是青岛最发达的地区,环境优美城市,配套设施齐全。目前该区有10个街道办事处共78个社区居委会,室外健身场地实现了“8分钟健身圈”的目标,室外健身场地几乎达到了饱和。

社区还成立各种健身活动团体,配置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以市南区龙江路社区为例,其中心活动面积达2100m2,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并依托俱乐部建立了健身秧歌队、健身球队、柔力球队、腰鼓队、太极拳队等5支社区体育队伍,有组织进行健身活动。

3.3 积极探索社区健身俱乐部运营和管理模式

在新建小区,结合物业管理,将小区配建的健身设施通过健身公司运营为小区居民提供服务。青岛绿城理想之城英派斯健身中心就是试点之一。健身中心给绿城所有业主提供专属的健康社区服务体系,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健康档案、运动处方、专属的健康秘书,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绿城理想之城的运动干预中心、泳池都全部交由英派斯提供经营管理,并给予英派斯经营管理费用。英派斯负责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整体运营管理。

4 存在问题和对策

4.1 存在问题

(1)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生活化程度不高。由于种种原因,全民健身活动高潮并未转化为市民普遍的体育生活方式,社区的体育组织机制还没有成型,体育生活化的理念尚缺乏政策、环境、设施等方面的支持,没能真正融入市民生活。(2)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市民健身需求,综合性、有规模、室内外结合的社区体育健身中心缺乏,就近的基础体育设施不足,市民参与度高的乒羽网等场地缺乏,很多大型老社区缺乏公共体育场地。(3)政府用于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维护、组织建设等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制约群众体育的发展,管办不分等问题依然存在。(4)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的群众体育活动多数依靠行政系统推动,缺乏基层体育组织的支撑,组织间的协同性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5)基层群众体育工作无人落实,实际发挥作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少,不能满足健身指导需求。

4.2 青岛市群众体育发展对策

(1)以社区体育带动城市群中体育发展。社区体育是解决场地、经费不足、锻炼时间缺乏等问题的良方之一,并可以提升群众体育岗位需求,引导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流向,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群众体育发展的经验之一。因此,着力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体系,可以有效发动体育参与,提高市民体育健身意识。(2)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确保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注重对郊区县体育发展的政策倾斜,力促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尤其是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并纳入各级政府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3)促进高校与群众体育的互动。针对现行群众体育指导员中体育教师明显不足的情况以及城市全民健身场地不足,尤其是老城区难以修建大规模的全民健身中心等问题,促进高校与社区群众体育的互动是同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可以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良性互动和资源共享。(4)获取政府支持。首先需要加大对群众体育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具体措施鼓,重点建设基层组织,制定具体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兴办体育协会、俱乐部、健身辅导站点,不断扩大基层体育组织的数量。其次需要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为标志的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和创新,重点建设中小型、专项型、适用性强的体育场地设施,提高场馆的针对性、适用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公共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进一步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逐步改变体育场地资源不足、利用率不高的状况;同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公园、广场,开辟休闲健身设施和场所,为晨练和晚练活动提供必要的健身条件。

[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http://www2.shandong.gov.cn/art/2011/8/9/art_3883_1134.html,2012-10-23.

[2]青岛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EB/OL].http://202.110.193.45/search/width.jsp?url=http://www.qingdao.gov.cn/n172/n68422/n1527/n23154024/n23154025/23155844.html,2012-10-23.

[3]中国体育报.体育生活化:符合全民健身趋势,推进社区体育发展[EB/OL].http://wwwsportmonline.cn.TiCMS/sgjzb/181.htm,2012-10-26/2009-12-15.

[4]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18/n33598/n1010427.files/n1010426.doc.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全民俱乐部
全民·爱·阅读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22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42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