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龙舟比赛参与动机的社会学分析
——兼谈鹰潭地区传统龙舟比赛中的冲突现象

2012-08-15 00:50:25郭发明
武术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鹰潭参赛队龙舟

杨 隽 郭发明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46)

传统龙舟比赛参与动机的社会学分析
——兼谈鹰潭地区传统龙舟比赛中的冲突现象

杨 隽 郭发明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4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学视角,对鹰潭地区参与龙舟竞赛的运动员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研究,解析龙舟比赛队员参与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社会学动机,并对龙舟比赛中的冲突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为进一步丰富龙舟赛事的文化内涵,规范龙舟赛事秩序和促进龙舟赛事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龙舟 动机

龙舟运动是中国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源于端午节的节庆活动,是对伟大历史人物——屈原的一种情感表达形式。早期的龙舟运动带有宗教巫祝色彩,是人们举行庆典和祭祀活动的内容之一。龙舟运动始于汉朝,唐宋以来作为一个民间的节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鹰潭地区出现龙舟竞渡的时间较早,唐朝时期,鹰潭地区已成为全国道教的重要活动中心,带有宗教色彩的龙舟运动已经十分盛行。时至今日,龙舟竞渡仍然是鹰潭地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每年端午节前后,信江两岸人山人海,江中锣鼓齐鸣,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每年一次规模最大的民间集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乡村社会次序和观念的变化使鹰潭地区龙舟赛事有了新的发展,以社区休闲娱乐为主的龙舟比赛已经接近当代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并已具备了现代体育比赛的某些特征。与此同时,在龙舟比赛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每年的比赛当中,都会发生不程度的冲突,严重影响竞赛赛程和社会秩序,对当地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2006年当地主管部门暂停龙舟比赛,直到2012年才因为广大群众的强烈呼吁才予以恢复。

本文社会学角度入手,运用文献调查法、田野考察法。对鹰潭地区参与龙舟比赛参赛队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调查访问,以参赛队员的参赛动机为研究指标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龙舟比赛中出现的比赛冲突现象进行社会学分析,为龙舟比赛在当地规范有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动机的内涵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行为都是在其动机的推动下实现的。动机产生源于个体的需要,需要是个人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状态,是个体的一种主观状态,也是客观需求的反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依次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并认为人的需要都有一个从低到高级的需要层次,从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到最高级的社会需要,形成一个需要等级,在不同的情境下激发和引导着个体的动机。[1]动机由多种心理成分组成,包括兴趣、信念、价值观以及对人、对物的看法。这些心理成分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推动个体动机的产生、变化和消解,支配动机发展的全过程。

人的高度社会化使其形成特有的社会行为。要分析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必须了解其行为的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产生社会行为的内在动力,对社会动机的研究是社会学揭示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2 龙舟赛事参赛队员参赛动机

2.1 成就表现

自古以来,龙舟比赛的热烈场面吸引着众多当地及慕名而来的观众。清代道光年间朱航的《锦江脞记》记载:“筠俗五日,锦江竞渡,两岸妇女,观者如芙蓉映水……”。临川县清代文人李绂的《金家渡衰竞渡诗》记载:“夺标一样千人呼,冯夷骇跃天吴怒,东岸江楼数里长,士女欢呼笑相助”。鹰潭地区的龙舟比赛在文革后复兴以后年年观者如云。每年在比赛期间观众人数多大十余万,是当地每年一次规模最大的民间集会。各龙舟参赛队主要以乡、村队员为主,由轻壮年男子自发组成临时参赛队伍,很少有常年坚持训练的队伍。参赛队员大多来自社会基层,在偏远地区生活、劳作,少有机会展示自己,龙舟比赛聚集了大量人群,其中还包括熟知自己和自己所属团队。个人形象、体力和能力在观众的关注下表现得淋漓尽致,训练状态和精神面貌在此时得到集中展示。在鹰潭地区的龙舟比赛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由各参赛单位中选拔体格强健的男性成年人,尤其是青壮年组成参赛队,如被接收,则意味着个人成人礼的举行,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一种价值认同和肯定。龙舟比赛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表现的过程,对年轻队员来说,优秀的表现获得异性的注意是极大地挑战,而对年长的队员,集体荣誉感是其为之拼搏的主要动力来源。[3]参赛以获得比赛胜利为目的,团队的胜利是参赛单位的胜利,也意味着个人的胜利。所以参赛队员在比赛当中竭尽所能、奋力拼搏。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任务,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1]是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在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成就动机会使个体表现出极大地韧性和毅力。在竞争激烈的龙舟比赛中,成就动机表现为参赛队员对自我的认同和实现。

2.2 群体认同

龙舟比赛的参赛人员由本乡、本村村民自发组成,也有少数政府组织的参赛队由单位组成。参赛队员的确定一般要经过公众的推荐和选拔,被认为适合参赛的村民必须体格强健、耐力好、熟悉水性,如果存在分歧,则通过另外一些规则来进行筛选。龙舟运动的训练和比赛也体现出一定的本地宗族特征,有些村落单位在训练和比赛前还举行较为隆重的宗教仪式,如敲锣、烧香烛等,可以看作是对本地文化的一种传承。虽然现在繁琐的习俗已经被大大简化,但吹号、放鞭炮仍然是常见的龙舟下水仪式。每年一次的龙舟比赛是一项几乎全村全单位人员都会参与的团体活动,从资金筹备、人员选拔、训练安排无不牵动每个人。龙舟参赛队员更是直接为参赛单位赢得荣誉的先锋队。他们的胜利代表着所属村落的荣誉,而且个人优良表现更能获得群体认同和赞赏。

现代社会学认为,来自激烈竞争的威胁会提高成员对群体的亲和力和责任感,而来自群体的认同会提高个体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龙舟参赛队员与所属群体的关系确立于日常社会生活,来源于社会角色。龙舟比赛为参赛队员提供了一个平台,为改善、增强与所属群体的联系提供了契机。以参赛队员的身份参与群体活动,为集体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优异的表现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尊重,提高个人在群体中的社会地位。

2.3 亲和协作

鹰潭地区的龙舟比赛参赛队一般由20—30人左右组成,除了动作整齐划一的浆手外,还有旗手和鼓手。队员多由本地本村的村民组成,少数也可由与参赛单位有宗亲关系的非本村人员参与,但必须以该参赛队的队员身份出现。[2]从参赛队成立到比赛结束往往要经历数周甚至数月时间的训练,期间参赛队员以龙舟赛事为重,与队友们朝夕相处,队员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指导、互相帮助、协调分工,在同一目标的指引下勇往直前,在团队的环境中充分感受到集体协作、共同拼搏的氛围。

亲和动机是指个体与他人结群、交往并希望建立合作、友好联系的内在动力和需要。[1]例如对来自他人的支持与合作、关心与帮助的需要,交流与友谊的需要等等。对与具有群集性的人来说,亲和动机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动机之一。龙舟比赛是参赛队员们协作交流的重要方式,在训练比赛中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和活跃文化生活是他们参与龙舟运动的重要动机之一。

3 龙舟竞赛中冲突现象的分析

社会和谐是中国社会的时代追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由于鹰潭地区龙舟竞赛中频繁出现械斗冲突现象,在2006年,当地主管部门暂停了赛事的开展。这一不良社会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龙舟运动项目在当地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虽然当地政府在比赛期间也做了充分的赛前宣传和治安准备,仍然不能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

冲突是个体或群体感受到另一方的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并进行反击的现象。一般认为认知层面上的冲突比较容易解决,情绪和行为导致的冲突往往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龙舟竞赛中出现冲突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参赛单位之间的宿怨,当地群众民风素养等,其中与参赛队员的参赛动机也是紧密关联的。据调查,龙舟比赛中冲突现象多发生在赛间龙舟船体碰擦时、赛间语言冲突和赛后胜负已定时。龙舟参赛队员参加比赛的行为源于自身的参赛动机,目标结果是为了获得比赛的优胜,但竞技的特点决定了比赛必然就有胜负,只有获胜方的心理需求预期才能得到满足。在比赛中,参赛队员都处于高度亢奋状态,自制能力下降,容易被情绪引发冲突。失利方因为参赛动机不能实现而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亦称为动机性挫折。现代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在动机受挫后有可能出现消极反应,攻击行为就是消极反应的一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受挫后的应激。[1]当然,攻击行为和动机受挫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受挫程度的强弱体验、情绪唤醒水平、受挫的频率和攻击行为可能遭受的处罚程度等。

龙舟比赛中产生冲突现象的原因并不单一,从社会学角度看,与比赛制度公平、个人比赛素养、惩奖方法有关。引入现代体育竞赛制度,使龙舟比赛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减少因比赛规则规程造成的矛盾。弘扬龙舟文化,在德育的基础上结合参赛队员参赛动机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教化,促进各参赛队之间的正常交流。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培育人们面对体育竞争所表现出来的现代体育素养。引导参赛队员形成正确的竞赛价值观,合理看待和积极防止比赛冲突。制定惩奖措施,对比赛冲突的参与者给予严厉处罚,必要时请警方介入处理。虽然在发展规范成熟的现代群体比赛中,攻击行为也无法完全遏制。但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4 结论

(1)鹰潭地区的龙舟比赛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龙舟参赛队员参与比赛的社会动机大致可分为成就表现、群体认同和亲和协作。成就表现动机源于他人对个体的认同,群体认同动机源于个体对集体的归属,而亲和协作动机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交流与联系的需要。

(2)作为群体竞赛中的一种极端行为,比赛冲突的负面、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打造健康的比赛环境是龙舟竞赛发展的重要保障。引入现代体育竞赛制度、促进各参赛队之间的正常交流、制定惩奖措施是减少比赛冲突的有力措施。

(3)龙舟运动作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应当得到当地政府乃至全民族的保护和发展。正确有效的宣传和管理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龙舟运动比赛,使龙舟比赛在当地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张承芬,马广海.社会心理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王俊奇,郑 华.江西龙舟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研究,2004(9):15-18.

[3]冯天瑾,王 进.“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民间体育传承与弘扬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08(7):102-105.

On the Motivation of Traditional Dragon Boat Race from the View of Sociology——And the Conflict Phenomenon of Yingtan Area Traditional Dragon Boat Race

Yang Jun Guo Fami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Jiangsu 210046,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s with exper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the paper conducted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Yingtan area athletes and officials participated in the Dragon Boat race on the dragon boat race team members to participate in national folk sports sociology motivation,and the proposal for Dragon Boat race conflics.In order to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dragon boat races,standardize dragon boat race and promote the steady and health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ragon Boat sports,the study provides the theory basis and the practice instruction.

Dragon Boatmotivation

G85

A

1004—5643(2012)08—0093—03

1.杨 隽(197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鹰潭参赛队龙舟
“苏沃洛夫突击”项目圆满收官江麓“战车”助中国队创历史最好成绩
屈原 端午 龙舟
鹰潭火车文化研究
速读·上旬(2021年11期)2021-10-12 23:04:05
最优单循环赛程编程思路及MATLAB实现
龙舟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1-14 10:38:13
《金娃——龙舟》
端午节,看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