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蕾 马 骜
(1.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1;2.天津体育学院武术系,天津 300381)
从散打与空手道的对比浅析散打运动发展
张 蕾1马 骜2
(1.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1;2.天津体育学院武术系,天津 30038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对散打与空手道二者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在散打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特别是最近的几年里,以推动散打进入奥运会为出发点,从规则的制定,技术的规定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促进了散打的发展,并且吸收了空手道运动项目优势以及能在世界上得到成功推广的经验,为我国散打运动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参考借鉴。文章进一步对今后散打运动的发展方向、策略进行了认真的探讨研究,通过散打与空手道的对比,对散打运动的发展现状提出结论与建议。
散打 空手道 发展方向 建议
散打运动是中国一项传统的搏击运动。武术散打是中西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在1999年,为了进一步使武术规范化、市场化并与国际接轨。散打是传统武术的现代技击表现形式,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两个人按照一些体育中心制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进攻技术以及相应的防守技术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传统武术项目。1989年散打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武术散打相继成为亚运会,全运会,亚洲锦标赛,世界锦标赛的正式比赛项目。
空手道是在不使用任何的器械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所进行的徒手对抗的技术项目。空手道是以踢、打、摔三种基本技术为其运动项目的核心,在其中通过“型”、组手等不同的运动形式,不仅培养了运动员的精神和意志,而且还强健了人们的体魄,使运动员的人格得到完善,现代的空手道体现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空手道的特点就是简洁实用,每一招每一式都直接应用于实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空手道起源于中国,发展于日本,融合了中日两国的武道文化,经历了600多年的发展和演化,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空手道技术体系。
散打运动与空手道运动同属于搏击类体育项目,并且同推广模式、文化内涵、礼仪规范、技术规范属于东方文化范畴,但是在推广模式、文化内涵、礼仪规范、技术规范等方面,散打运动还需进一步的完善。本文通过散打与空手道在礼仪规范、服饰、推广模式、大众的接受程度、发展历程的对比,显现出散打运动在发展中的不足。从而提出一些建议,为散打运动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散打运动与空手道运动进行对比,研究发展方向。
查阅了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有关散打与空手道方面的书籍与文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设计、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散打与空手道技术特点进行的比较,研究我国的散打运动项目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所占据的一些优势以及所存在的不足,并且吸纳了空手道运动项目在世界上得到成功推广的众多的经验,为我国散打运动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出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
在对相关论文资料的研究中以及其他论文的写作进程中,结合了比较、归纳等相关逻辑学的各类知识和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根据本论文所研究的主体和思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及指出了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武术系散打教授和教练员进行访谈,积累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在1979年以前散打运动具有表演作用,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东风中,武术界从此开始了散打的尝试。1979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浙江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学院均有开设散打课程。1979年散打成为我国竞技的比赛项目,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散打首次做了对抗项目的表演。1982年7月,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抽调河北、浙江、广东、武汉、北京等有关专业的人士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制定散打比赛规则。1987年散打比赛场地采用8米8米的擂台形式,1989年散打成为正式比赛项目,1991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出版;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上,散打被列为团体竞赛项目,设1金牌。2000年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湖南长沙市举行,湖南卫视对赛事做了全程报道,这是中国武术散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武术散打进入了专业赛制的时期;第九届全运会上散打列为个人项目,设6金牌。2001年3月27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散打馆拉开帷幕,比赛的直接工作在2000年湖南卫视现场直播的基础上,采取国内各地方与国外电视台同步直播的形式进行。
空手道运动经过几十年的发空手道联盟(WKF)”即体育空手道,其在五个洲际联有176个注册成员国,大约有7000万以上个注册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空手道起始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激进了空手道在世纪上的普及与发展,1971年成立了“世界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大,1981年空手道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中国各省市,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译作传到中国主要分布区在沿海各省市。
(1)散打服饰
服装:上衣背心,下衣短裤。
护具:拳套、护头、护胸、护齿、护裆。
(2)空手道服饰
服装:道服道鞋。
护具:拳套、护齿、护身、护裆、护腿、护脚。
(1)上课、下课时都要向教练行抱拳礼。
(2)比赛时介绍运动员,运动员向观众行抱拳礼。
散打礼仪
(1)上课、下课时都要向教练行抱拳礼。
(2)比赛时介绍运动员,运动员向观众行抱拳礼。
比赛开始,运动员相互行抱拳礼向裁判行抱拳礼。
比赛结束运动员相互行抱拳礼向对方教练行抱拳礼向向裁判行抱拳礼。
(3)边裁判员换人时,互相行抱拳礼。
空手道礼仪
(1)当进入或离开道场时,须面向道场行礼。
(2)上课、下课时,都要向教练行礼。
(3)比赛时,向裁判行礼运动员互相行礼,比赛结束向裁判行礼运动员互相行礼。
散打技术主要得分部位是拳法、腿法、摔法为主要得分方法,远踢、近打、贴身摔技术是散打技术特点的集中体现。比赛中禁止用禁击方法攻击对手,同时后脑、颈部、裆部属于禁击部位。
空手道组手是两人一组进行攻防实战的格斗技术。从技术的运用上来分,主要可分为拳法、腿法和摔法三类;从其技术特点来分,则可分为防御技术、攻击技术、摔法技术三大类。
空手道比赛采用的是不接触的技术形式,在实战比赛中要求危险的技术动作禁止使用,并且所有的运用技术一定是能够控制。由此不接触的“点到为止”比赛方式应运而生。比赛胜负以得分来评定。
我们可以在中国传统武术服装入手,设计出一种适用、美观、有特色的比赛服,让观众从服装上就能感觉到这是中国武术.而且要设计那种适合强身锻炼的训练服装,而不要追求统一正式的竞技散打服装。以有效的区别现代武术散打比赛和训练中队员们的穿着和拳击,泰拳相类似的情况。没有像跆拳道,空手道那样个性鲜明的服装。
当今的社会中,由于对散打运动的宣传力度较少导致很多人对散打缺乏了解与关注,练习的人群比较的少,所以在很多人心中的散打运动只是一项对抗性比较残酷、野蛮的搏击运动。通常会有人把习练散打的人和好打架斗殴的人联系在一起,这都说明很多人对散打运动缺乏正确的认识,更不要说去参加散打的运动了。在媒体中,关于散打的专题,新闻节目却很少,这种情况说明媒体的宣传对散打运动的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在现阶段加强对散打的宣传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散打的宣传力度,创造一些有关散打的专题节目,增加散打专业的刊物,提高电视的收视率,增强人们对散打的认识程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散打,认识散打,更好地为散打运动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大世界人们对散打运动员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使散打运动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并积极参与的体育项目。
我国的散打运动在建立俱乐部体制方面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缺乏面向大众的场所会馆,平时人们认识了解散打运动的机会只是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这样的开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散打运动在社会环境中的习练与传播。要想建立一个俱乐部,就要了解不同的人群进行相应的改革,使散打运动更符合大众人的口味。例如:制定符合老年人、大中小学生、女士等,不同需求的人,经常练习散打可以达到防身健体的功能,建议再制定不同的教学制度,这样可以增加练习者的兴趣度,当然一切的改革都要围绕散打的技击性进行,在散打比赛的环境上制定符合大众口味的项目比赛,分级别进行比赛分组,使每一位学员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从而加强散打运动在群众中的普及。
(1)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对散打与空手道技术特点的进行比较,具备可继承发展的丰富内容,缺乏群众的普及度。
(2)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工作是国家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展体育事业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散打运动要发展一定要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3)充分发挥当地武术社会团体的作用,凝聚广大散打运动爱好者的智慧和力量,为散打运动的发展献计献策。
(4)每个散打运动的爱好者,在继承与提高技艺的同时,要以改革的气魄,开放的思路,发展的眼光,以武会友,以武交流,以武立志,以武崇德。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散打运动的明天会更好。
(1)散打是武术的精华,散打运动的发展也要依靠人民。继承遗产弘扬国粹是当代全体人民的职责。
(2)通过本文所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对散打与空手道技术特点的进行比较,
(3)研究我国散打运动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吸收了空手道运动项目在世界上得到成功推广的众多的经验,为我国散打运动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出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
[1]杨祥全,管健民.武术散打教程[M].天津: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2005.
[2]许声宏.空手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3]郭玉成.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
[4]吕景章,黄步东.日本空手道与中国武术的对比研究[J].山西科技,2008(3).
[5]姜传银.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9).
[6]刘宗伟,吕景章.空手道与中国武术比较之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2).
[7]史新闯,曹俊蕊.从日本空手道发展特点来审视中国武术的发展[J].体育世界·学术,2010(11):39-40.
[8]王 蓓.论和谐社会下武德的价值[J].科技信息,2010.
On the Development of Sanda Compared with Karate
Zhang Lei1Ma Ao2
(1.Graduate Depart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2.Wushu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comparative study,logical analysis,and interviews,the paper doe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anda and karate,about their features.In the past 30 years of Sanda development,the aim of promoting Sanda into Olympic Games,the changes and reform of Sanda game rules,all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anda.Intaking the adavantages from Karate and its success experiences of world development,Chinese Sanda has gotten better inferences form Karate for its reform and better development.The study furtherly studies 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strategies of Sanda,througn compared with Karate,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Sanda reform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Sanda Karate development direction suggest
G85
A
1004—5643(2012)08—0054—03
1.张 蕾(198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2.马 骜(1988~),男,学生。研究方向:武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