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规则新变化对散打运动发展趋势的影响

2012-08-15 00:50:25郭彩云
武术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武术竞赛规则

郭彩云 薛 欣

(1.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1;2.天津体育学院武术系,天津 300381)

散打规则新变化对散打运动发展趋势的影响

郭彩云1薛 欣2

(1.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1;2.天津体育学院武术系,天津 300381)

改变永远是运动的主要魅力,规则的改变是促进运动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新散打竞赛规则的出台,就顺应了各方需求和散打运动发展的规律。文章从大武术观、审美、市场需求等不同视角对散打规则的新变化做了解读,并由此对散打运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散打运动科学、可持续发展。

武术散打 竞赛规则 发展趋势

武术散打是在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体育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自1979年被列为竞技比赛试验项目以来,已经走过了33个年头,基本形成了踢、打、摔的技术框架体系和竞赛制度体系。任何的运动项目都有规则,规则不仅是尺度方圆,无时无刻不在创造,规则很传奇。武术散打运动也不例外,规则是影响该运动项目发展的重要标志,从1982年初稿的制定到1990年第一本规则的正式出台到现在的竞赛规则经历了五次的修改,每次改变都促进了散打运动的进步。规则的修改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需求才不断改变的,改变永远是运动的主要魅力。散打要想进入奥运,必须符合奥林匹克的规则、符合电视传播的规律、符合观众的需要。随着散打技战术的逐步完善和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散打运动竞赛规则方面的弊端也逐步暴露。如比赛中运动员主动进攻时间少,搂抱现象过多,运动员过于消极,裁判员执法不严,运动员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利等,都直接影响了散打比赛的对抗性、精彩性、安全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散打运动的进一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2011年武汉举办的“全国散打教练员岗位培训班”上作了详细、具体的解说,并在同年4月福建省武夷山市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中首次运用了修改规则,在6月份武汉体育学院举行的全国体育院校武术散打锦标赛上再次进行检验。客观地说,通过比赛的检验,新修订的规则是可行的,在比赛过程中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观赏性和更好的审美感受。当然还有不完善之处需要通过实践再修正,但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未来散打运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不同视角下散打规则新变化

1.1 大武术观视角下散打规则新变化

2011年是中国武术的标准化年,高小军在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联席会议上做了题为“树立大武术观,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武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他指出根据武术项目的发展需要,必须确立“大武术观”和“武术标准化”的指导思想[1]。在标准化前提下对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方面做了一些修改和完善,这是几十年来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对武术套路和散打规则的又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整。规则的改变有利于武术散打运动向国际化接轨,更早向奥运的目标前进。

武术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是从武术的各拳种门派中分离出来的并成为一个独立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其中竞赛规则对散打运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82年初稿的制定到1990年第一本规则的正式出台到现在的竞赛规则经过了五次的修改,每次修改规则都是在一些大型比赛后进行,在实践中发现漏洞和不足。新规则变动具体措施:第一,通过改消极8秒为5秒、严格执行消极搂抱的处罚、在判定胜负方面取消平局,判主动进攻技术强者为胜方等来提高比赛的节奏和观赏性。第二,通过先后倒地不得分遏制利用小摔获胜的战术,利用不同的动作产生不同的分值按各自不同的分值累计相加得分,来提高拳腿得分的优势。第三,改变称量方法,即一次赛事只称两次体重,分别在抽签前和进入前8名后。这种新规则变动的指导思想体现在:一是减少对峙和消极搂抱情况,来提高武术散打比赛拼打节奏和激烈程度;二是以便优化散打拳腿摔三大技术体系的均衡发展;三是有利于运动员在赛场上保持体能,得到运动队的赞同。

从上述比赛规则分析,这次规则的改变发生了大的变化。得分标准的改变符合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便于裁判人员的操作和判罚,注重引导技术的发展和规范,注重踢、打、摔技术的均衡发展,称量体重的改变,使得竞赛更为合理、简洁、规范,正符合了大武术观的标准化指导思想,体现出了武术散打运动向国际化接轨的方向发展,这也与坚持申奥的理念不谋而合。例如改消极8秒为5秒,从而改变了以往8秒在有限比赛时间内所占的比重,影响了散打比赛的连贯性,增加了散打比赛的激烈程度,在判定胜负方面取消平局,判技术强者为胜方来看,改变了以往出现平局加赛的办法,这样有利于运动员体能的保持,也便于迎接下次的比赛准备,促进了武术散打运动科学体系的形成。

规则的修改,不但符合大武术观的要求,而且给散打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营造出了良好的赛场氛围和热烈的赛场气氛。通过比赛的实践验证,所有运动队、裁判员和观众对实施新规则的比赛都有新鲜感,对比赛规则、运动员的表现大家都感到非常兴奋,对散打项目这样精彩、激烈和具有观赏性的比赛都感到非常的满足。这些规则的变化都验证了在大武术观的指导下武术散打运动所发生的一些变化,正是符合了“大武术观”所讲的站在全局的层面上,以对武术事业整体发展高度负责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武术的一种价值观和认同感。这也正是中国武术运动发展的必然选择。高小军认为:“这说明武术散打规则做了一些调整后,比赛更加激烈,同时更加具有观赏性,这种调整符合项目发展”。朱瑞琪也认为:“散打项目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到现在,首次做了规则上的大修改,从比赛的效果来看,改革是成功和有必要的,能够促进散打项目的发展”。这种新规则、新标准、新规划的实施,为中国散打运动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新的气象。

1.2 审美视角下散打规则新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一项体育运动能否具有美感,即是否具有观赏性,对该项运动的推广与发展极其重要[2]。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中国武术散打,是一项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的运动项目,当然也渗透着浓厚的美学因素。由于武术散打运动的美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体运动为主要表现手段。因此,可以说武术散打运动的美是以人的本质力量在自身的直接展示[3]。2011年武术散打新规则的出台给散打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在比赛中运动员表现出了散打运动所体现的节奏美、劲力美、组合美等,给观看比赛的观众带来了很好的审美感受。

1.2.1 武术散打体现的节奏美

在客观世界中,节奏无处不在,它是作为运动过程中秩序的连续。许多的体育项目中都有鲜明的节奏,增加了该项目的观赏性,突出了节奏的审美价值。节奏美是比喻规律、步骤工作要有节奏地进行过程中给人们所产生的一种美感。武术散打运动中也存在着节奏,而且这种节奏对运动员非常重要。在散打比赛过程中,倘若运动员恰如其分地掌握比赛节奏,往往就能控制比赛的主动权并赢得比赛的最后胜利[4]。在新规则中改消极8秒为5秒、消极搂抱和先后倒地不得分以及平局判主动进攻技术强者为胜方,这些条款的修订都是引导比赛节奏更加紧凑、激烈的同时使散打比赛更具有观赏性和吸引力。从审美视角分析,这些条款的变化,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克服了以往比赛时间到了还没有发挥好自己的水平造成遗憾,比如在以往比赛中会出现双方运动员对峙时间过长,影响了散打比赛的观赏性,也不能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新规则改变了以往的情况,从2011年的“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和“全国体育院校武术散打锦标赛”上分析,比赛中运动员在运用进攻速度的缓慢和虚假动作的引诱来把握时机,时机一旦出现,做出的动作快速、连贯、流畅的技战术,显示出了整个比赛过程中使比赛节奏显得更加紧凑,突出了武术散打的特点“两两相当”的激烈对抗性,这在比赛中给观众所带了一种前所未有审美感受,使人们观赏和体验到变幻无穷的节奏美,满足了观众观看比赛的心理需求,几乎每场比赛均观众如潮。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散打新规则更加注重鼓励运动员在比赛中多进攻使少搂抱的技战术打法,通过对比赛节奏的把握,运动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力和运用自然规则所获得的自由感,这样一来,就使得武术散打比赛表现出他的井然有序,体现出鲜明的节奏美,也显示出了新规则更加的规范、合理、全面和简洁。

1.2.2 武术散打体现的劲力美

武术散打运动的劲力美主要体现在它向观众传递着力量的象征,即散打技术动作产生的击打力量。对抗过程中从护具上发出的一阵阵清脆的响声,正是散打运动劲力美的体现,充分显示了武术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新规则中规定边裁不允许举平局牌,虽双方运动员得分相同,但鼓励主动进攻者,在抢攻的次数和效果方面有优势者为胜方。鼓励运动员在比赛中多采用主动进攻的方法,提高了运动员主动进攻的意识,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比如取消了比赛中“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的规定及“消极搂抱对方”被判技术犯规,这些都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各种技战术的发挥,诸如运动员可以用冲拳、鞭腿等击打的劲力就表现出来了,进而更好地发挥平时在比赛中不常用的鞭拳、摆腿等,鼓励运动员不常用的技术动作和发掘新的技术动作都有一定的帮助。散打运动所体现的这种劲力美正是武术技法“尚劲不尚力”的表现,体现了中华武术的技击特征。

武术散打的对抗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极强的娱乐功能,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对事物的追求愈加需要带有刺激性。武术散打对抗的激烈和紧张正好迎合了人们这种心理的需求,满足人们的需要和心理满足感,人们通过锻炼能更好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以及通过自身的体育运动来挖掘人类自身特有的阳刚之美,所以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欣赏这项体育运动,亲身体验到这种体育美的乐趣,这对增强民族体质,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情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1.2.3 武术散打体现的组合美

现代散打运动不仅以运动员精湛的拳法、凌厉的腿法、巧妙的摔法以及灵活的战术给人们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直接感受,而且运动员健康的体魄、内在的自信、不屈不饶的斗志、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高尚的人格还给人带来情感上的审美体验。根据技术的表现特点,散打技术可分为拳法、腿法和摔法三种。在新规则下,由于取消了比赛中“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的规定,且对主动进攻进行鼓励,并对消极搂抱进行更为严厉的判罚,因此,从得分效果来看,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为拳法、腿法得分的增加和摔法得分的下降,体现新规则对踢、打、摔三种技术体系的结构向拳腿组合技术倾斜,表现出了武术散打技战术在比赛中运用的全面性。比如说,侧踹腿接后冲拳,再加一个前高鞭的动作,这种通过快速组合美的动作来赢得得分,展现散打运动的技术特征,使得观看比赛的人获得一种美的感受,美的动作就在那一瞬间,在那瞬间中让人享受到永恒的美。这也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新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比赛更加激烈精彩。

1.3 市场需求视角下散打新规则的完善

散打规则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大武术观思想和散打运动发展的规律,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现在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散打运动一直也尝试着走市场化的道路,由于这几年来国家武术散打运动的重视与推广,武术散打有了一定的商业市场,也逐渐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功夫片的盛行,武术馆校的收入反映了武术产业的萌发。武术产业伴随着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而发展,武术馆校、俱乐部的不断做大、做强。从2000年武术散打王赛事的兴起,武术散打的市场才有进一步的发展:门票收入、媒体收入、包括电视广播、广告等[5],“中国武术散打王”是采用商业手段运作将比赛与市场结合的成功典范,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定期热播的“中国武术散打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6]。竞赛规则对一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发展起着导向作用。这次修改的条文在执行中均得到了预期的结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也出现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再次修改。对今年的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来说,在一场80公斤级半决赛中,武警队选手崔飞在比赛进行到第二回合时,连续用摆拳击打上官鹏飞头部,致使昏迷37天脑部细胞逐渐死亡,身体肝脏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这一事件在中国的拳台上刮起了强烈的风暴,散打运动是否安全,所改变的规则是否能完全保证运动员的生命安全,群众们对此产生了各种疑问。从后来的视频回放来看,崔飞的连续几次摆拳进攻几乎全是从后面打到了上官鹏飞的后脑部位,而这在比赛中是绝对禁止击打的部位,违反了比赛的竞赛规则。在比赛中为保护运动员的安全禁击部位是不允许击打的,禁击部位,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规定不能被击打的部位,包括后脑、颈部和裆部。后脑是指头部耳廓垂线以后的部位[7]。

通过观察、分析录像,崔飞在第一个摆拳击打上官鹏飞后发现上官鹏飞直觉有点失常,而裁判没有立马喊停,场裁技能指的是在散打比赛中,裁判根据相关要求,在台上进行比赛评判和指挥的能力。由于散打是两人在台上的对抗,因此,场上裁判往往对比赛节奏、运动员的发挥等有直接的影响,它要求熟悉裁判基本的口令与手势,口令清楚无误,手势准确规范,熟悉竞赛规则,判罚及时、准确,应变能力强,及时处理台上的意外情况,站位恰当、移动及时合理。通过这件事以后可以看出,散打规则在商业化比赛执行中的不完整性,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规定,规则制定的依据是在保证运动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这里违背了规则的判罚。在这次的事件中场裁因为位移的角度没有看清楚崔飞的第一击,而边裁和裁判长也没有按规则的尺度来执行,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散打规则在执行过程中不够威严,这也不符合商业化运作的规律。在市场化的情况下,只有制约项目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竞赛规则具有权威性,有统一的标准,达到国际化标准的需要,才能促进该项目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 规则引领下散打运动发展趋势

纵观新规则启用后的2011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可以看出我国散打运动员整体水平提高很快,精彩场面不断出现,新队员层出不穷,各级别高手如云,竞争异常激烈。新规则促进了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在技术结构上也发生了鲜明的变化。得分标准的改变减少了搂抱现象、对峙的时间,鼓励运动员多采用主动进攻的方法,提高运动员主动进攻意识,提高了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在未来的散打运动发展过程中规则的改变应朝着符合运动项目发展的科学规律和市场需求的特点,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达到国际化需求的标准,以及还要有一套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有特色的技术体系支撑,才有利于武术散打更早走入奥运的殿堂。

2.1 符合运动发展的科学规律

修改后的竞赛规则正在营造出和谐的赛场气氛、公正的竞赛环境,新规则在注重引导技术发展方向同时更加注重观赏性,为武术散打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武术散打在以后的发展当中必须符合该运动项目发展的科学规律,2008北京奥运武术及武术散打没有进入比赛项目,主要原因是武术及武术散打的东方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还没有完全融为一体,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改进。例如,散打竞赛规则难以体现客观公平地让各会员国统一接受,国际武术比赛参加国的数量不是很多,女子散打的竞赛发展比较落后,世界各国发展不均衡等。因此,我们在武术散打中进一步的挖掘整理,让世界人民能接受的东方武术文化,使武术散打和奥林匹克运动在文化上能够相融。目前散打礼节和服装上面过于简化,散打的短裤、背心没有体现文化的内涵,且显得有些不文明,所以应该对服装进行从新设计,在款式、颜色、装饰图案等方面融入尽可能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同时还可以设计散打训练服装和比赛服,这些都是丰富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这方面,属同类项目的跆拳道项目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散打在进行国际化传播推广时,必须强调“术道并重”,充分发挥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多元价值功能。

2.2 迎合市场需求的发展特点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及世界体育发展的大趋势下,散打市场化是其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散打市场化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法规体系,必须迎合市场需求的发展特点、市场法律法规行事。新规则下,由于取消了比赛中“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的规定,且对主动进攻进行鼓励,并对消极搂抱进行更为严厉的判罚等,这些都有利于运动员向组合技术全面发展。由于比赛节奏的加快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防守反击能力、抗击打能力,在今后的竞赛中尤为重要,新规则始终在贯穿一个“实”字,运动员必须具备综合实力才能赢得胜利。这些规则变化所体现的节奏美、劲力美、组合美等的审美感受正是符合了当今市场化的发展需求,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要。2011年,武术被列为2020年奥运会备选项目[1]。2012年3月至9月,国际奥委会体育委员会对这些项目进行审查考察。目前,国际武联正在积极准备报告、材料及相关赛事[1]。另外,中新社西安2月25日电(记者王曦)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成立仪式25日上午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而建立一支专门的国家队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尚属首次[8],这也是散打项目发展的需要。条款的变化有利于武术散打更早的进入奥运,前提是必须按国家既定的目标竞技化方向延伸,才有利于武术散打更好地向国内、国际化市场方向发展,通过市场化、职业化的发展模式,可促进各种社会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出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散打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3 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有特色的技术体系

作为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趋势,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有特色的技术体系才能促进该项目的发展。首先必须从制定该项目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竞赛规则入手,改变规则是必然的。众所周知,所有进入奥运会或世界性比赛的运动项目,都必须有一部完善的运动竞赛规则[9],武术散打运动也不例外,除了继续完善现有的竞赛规则外,还必须严格执法,在规则执行的过程中是否按照制定的规则去执行是影响该项目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今年的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上官鹏飞一事就说明了该规则执行中的不严密性,对裁判执行规则中的偏差给予纠正,才能顺应现代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趋势,促进武术散打推向奥运大殿堂。此前轰动中国体坛一时的“上官鹏飞事件”曾折射出中国运动员保险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国家队此次特别声明,将在未来时间内不断完善队伍的保险制度,以使每一位运动员的生命安全都能得到保障[9]。武术散打毕竟是竞技运动,在追求竞争激烈性的同时,保护竞赛者的基本安全应是第一要素,也是奥林匹克宪章的基本法则[10]。再次就是随着规则的改变对散打技术的发展体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例如新规则中,通过先后倒地不得分,且对主动进攻进行鼓励,并对消极搂抱进行更为严厉的判罚,因此,从得分效果来看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为拳法、腿法得分的增加和摔法得分的下降,体现新规则对踢、打、摔三种技术体系结构向拳腿组合技术倾斜。规则执行在比赛中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体现了武术散打技战术在比赛中运用的全面性,表现出了散打运动所体现的节奏美、劲力美、组合美等,促进了该项目的发展。当然,未来散打运动想发展,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完善,无论细节怎么改变,改变永远是运动的主要魅力。每项运动的发展一定会受到当时社会发展的诸多作用的综合影响才发展到今天。所以,任何一项运动的发展不仅是运动项目的发展史,汇集到最后是人类文明的发展。

[1]王 涛.2011年中国武术十大亮点 [N]. 中国体育报,2011-12-29(7).

[2]汤太礼.从体育美学角度探讨竞技武术散打比赛观赏性[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5):72-79.

[3]吉洪林.武术散打运动的美学初探[J].搏击·武术科学,2005(10):10-12.

[4]周小青,张冬琴.新竞赛规则下散打技术的运用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9):142-144.

[5]徐再飞.论武术散打的市场化运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3):288.

[6]杜建军,李静华,李东民.从新试行的2004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看散打运动的发展趋势[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75-76.

[7]杨祥全,管建民.武术散打教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92.

[8]王 曦.中国正式成立武术散打队[EB/0L].中国新闻网,2012-02-25.

[9]黄晓鹏.试论中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再完善[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29-32.

[10]黄晓鹏.中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国际化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3(3):80-84.

Th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anda by the New Changes of Rules

Guo Caiyun1Xue Xin2
(1.Graduate Department,Tianjin Uni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2.Science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Department,Tianjin Uni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

Changing is always the main charm of sports,and the change of competition rules is one of significant elements tha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The issuing of the new rules of Sanda in 2011 complied with all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anda sport.Aiming at promoting the Sanda sport and benefiting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does a research on the trend of Sanda's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new rul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rtial arts views,aesthetic standard,market demands,etc.

Sanda competition rules development trend

G85

A

1004—5643(2012)08—0050—04

1.郭彩云(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2.薛 欣(1973~),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教育。

猜你喜欢
武术竞赛规则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让规则不规则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20:59:57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