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种因素影响下中国武术的生存和发展

2012-08-15 00:50:25
武术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技击中国武术武术

翟 磊 赵 瑜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浅析多种因素影响下中国武术的生存和发展

翟 磊 赵 瑜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具有哲理性、技术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而近年来我国的武术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潮时期,其现实状况和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市场经济 全球化 文化特征 角逐奥运会 发展前景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今如何使武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让武术跟上时代的脚步,是一个较大的课题。

1 武术的发展历史

(1)中国武术是我们的国粹,我们在发展中国武术的过程中,要大力发扬其民族文化特色,才能使其经久不衰,沿着历史的车轮向前进。中国武术是中国历史演进的活文化传统的见证中国武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先辈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又是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它是中国历史前进的见证,也是我们一部活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中国武术,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就有许多汉字保留了最初所反映的原始的中国武术。在军队专业化后,对射技、弩法、剑术和其它兵器技法的理论总结以及“侠客”、“击剑”之风促进了中国武术的形成。《庄子》中的“吹响呼吸,吐故纳新”,以及“专气”、“导引”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中国武术的理论、观点和方法,“阴阳”、“中庸”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武术的理论、实践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2)秦汉时期,佛道盛行,印度高僧达摩创造了“达摩易筋经”,发展了武术,宗教促进了中国武术的发展。秦汉时的国家法律、礼制、治国思想、科技发展将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内容形式定格于一定的框架之内,因此,中国武术与国家、社会和民众结合得更加紧密,儒家思想成为影响中国武术文化的主要学说。南朝宋的颜延之在《复太子释奠会诗》中的“偃闭武术”,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次提出武术的概念。这一时期对中国军事武术和民间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唐宋是我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少有的强盛时期,少林武僧使少林武术名扬天下。武则天创“武科举”和宋朝办武学的措施推动了武术在民间的开展。

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反映了民间高超的剑术。北宋末年,武当道士张三丰在总结少林武术的基础上创建了“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内家拳。中国武术形成了的少林、武当两大派系。明朝的《纪效新书》、《武备志》等兵书系统地、图文并茂地总结了中国武术的“十八般兵器”和“十八般武艺”,成为中国古代体育文献的重要经典著作。明清之际内家拳演化出将“太极”学说融汇于武术之中的“太极拳”,使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清朝时期,中国武术发展到顶峰。

2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性

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武术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丽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2.1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1 哲理性

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它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出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合一……也为中国武术打下了思想基础。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

由于中国武术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因此,它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我国古老的健身术与气功早与印度瑜珈相互渗透,少林拳法于明清时代传入日本等国,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有着传统的思想基础。

2.1.2 技击性

武术的核心是技击性。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过以其技击性为动作设计原则形成的各个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而器械又根据不同种类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实战搏击又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打法。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因此,武术由于具有攻防技击的特征而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

从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来看,武术有技击运动和套路运动两种表现形式。技击运动为散手和推手等对抗性项目,着重实用,有明显的攻防技击特点;套路运动则讲究表演艺术效果,追求美感,但都仍是以体现武术的根本特征技击性为目的,力求表现逼真的攻防动作,给人技击含意的感受。

武术的技击方法门类繁多,博大精深,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注目和吸纳。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以中国武术的竞技特征,作为推向世界的重要因素,已越来越多地为国际武坛有识之士所认同。

2.1.3 健身性

人们从事武术练习,一般来说,是把健身、技击实用等作为主要目的。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人体科学是建立在传统医学——中医学的基础之上。中国武术传统练功的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为生理学的依据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精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武术练功不仅重视内在的“精气神”的锻炼,而且还强调以内形于外、重在外在的攻防技击技术动作的演练,因而收到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

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是体育文化的根本任务。武术有显著的健身养生价值,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识。这种实用理性的价值观也为中国武术推向世界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1.4 娱乐性

武术的娱乐性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们从习武中获得身心的愉快,并在社会大众中得到发展;二是人们从对武术的观赏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武术与戏曲、舞蹈、杂技、文学、影视等文艺形式的结合表演,均给人们留下深刻而精彩的印象。随着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达到娱乐的方法也越来越新奇,因而通过自身对武术的习练以达到自娱性为目的的日渐减少,而以武术的观赏为娱乐目的的情况,则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演变及人们对武术的健身、防身实用价值认识的提高而大为增多。这种由个体向群体、由封闭向开放方向发展的武术娱乐性文化特征的转变,亦是很有利于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的。

3 中国武术的现实状况

经历了五千多年发展过程的中国武术,具备了优秀的文化特征却在当代陷入了尴尬的局面甚至一度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有人说“现在的武术只重形而不重意,只求好看而不管实战,而且越来难度越大,正在向体操和杂技方向发展,已经完全脱离了武术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武术高手,在面对国外精于实战的格斗高手时总是处在下风的原因。武术因打而生,因打而兴,离开了实战,武术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其难度比不过体操,惊险比不过杂技,真不知这样的武术应当叫什么”。的确,目前我国的武术行业形成了一种怪圈很多武学家都只有嘴上功夫不敢实际进行切磋。

功夫江湖中还流传着的三大丑恶现象:第一,吹牛。例如吹嘘某武术家天生神力,能单手握住几百斤重的铁刀绕场一周,或者用肩膀扛住从天花板上掉落的成吨重的机器。还有的吹嘘自己功力如何深厚,赢过多少人,一辈子没输过等等;第二,贬低对手,固步自封。认为天下只有自己门派武功最厉害,不屑跟其他门派学习;第三,怕输,死要面子,不敢通过实战提高技艺。

所以,我国的武术现状不容乐观急需改革来为其谋得长远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的眼光都聚焦于跆拳道、柔道、泰拳上,却鲜有人关注武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甚至连一些武学家都很躁动浮于表面。

4 中国武术的发展道路

中华武术是祖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齐葩,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无论是它的形式内容还是方法,都体现着中国的古典哲学、美学、及伦理道德等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也通过武术传给了世界。但是,当前它与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却呈现出一种发展较缓慢的状态,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们更应从社会对武术需要的客观实际出发,来找寻武术未来的出路。

4.1 立足于武术的价值及文化特色。

将其文化特色与发展前景结合起来,从其健身、娱乐、技击交往的文化价值出发,利用武术对人身心健康有利的特点及武术运动能带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作用,充分挖掘武术和谐、和平、完美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改套路练习为有鲜明特色、简洁实用的招式练习,让人感受武术招式的妙用。在有充分保护的对抗中去体现武术的技击功能,向大众健身娱乐方向发展,从而促使武术向着更有利于增进人体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应强化其最本质的技击、自卫、防身功能,让人们从跆拳道、柔道和泰拳的迷恋中抽离出来,通过练习武术学到一些攻防格斗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危险状况下的应变能力。

4.2 国家和职能部门是武术发展的后盾

武术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交流的价值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国家可以用武术人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来影响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使武术成为教育广大青少年爱国精神的最生动素材。要把推广和发展武术这一国粹像抢救中医一样提到一个重要的关注程度上来。相关部门是具体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发展武术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应该由多个部门协调,教育部门,文化部门,体育部门,学榱体育和全民健身多管齐下,才能使武术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成为重要的教育项目和锻炼项目。

4.3 走产业化道路

在现代经济社会,武术作为一种产业,其商业价值也是巨大的,是社会发展需要的。时至今日,武术套路表演已经形成为跨文艺和体育等行业的商业性演出,并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走向了世界;大型武术运动会也实行商业化运作,门票收入、广告收入以及一系列的产业链的形成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而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作用立足现实发挥武术的商业价值主动走向商业化,也我们武术的一条必行之路。此外,积极地走向国际化也是促进中国武术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与同类性质的体育项目多交流,取其精华进行改革创新。

4.4 与媒体联手,加强网络对武术的渗透作用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对于武术的宣传和弘扬意义是巨大的。央视春节晚会播出的武术类节目《行云流水》在全国反响巨大,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习练太极拳的热潮,《武林大会》节目也使全国观众有了接触中国传统武术的机会,使传统武术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了可能。武术需要通过媒体进行传播。市民需要通过信息了解武术了解健身,媒体也通过节目实现了利益,符合各方面的需要,实现多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为新媒体主力军的网络作用,通过加强制度创新,构建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强化信息网络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从而促进武术的传播,提升其知名度。

4.5 适者生存,改革自身

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对待武术,加大科研投入,如何提炼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的易于普及的中华武术成为广大武术工作者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中国武术今后的发展,应采取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同时并举的方针,在积极发展套路形式的同时,加强技击格斗的研究,走国内普及、国际推广的道路。在武术散手、推手等对抗性项目中,许多武术格斗的技击方法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今后应在技术传统化、规则合理化,器材服装民族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能早日列入奥运会或世界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武术套路形式的今后发展,则应努力做到动作套路规范化、理论科学化、训练系统化、竞赛制度化。

4.6 通过多种办法大力推广武术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要走向世界还需要一个推广过程。今后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位、多种层次,大力推广中国武术。例如举办各种武术节、比赛、培训班,派遣优秀运动队在国内外巡回表演,优秀教练员外出讲学、指导,以及刊物、图书、广播、影视、声像等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推广武术。

4.7 发挥武学家的作用

武学家是中国武术的真正传承者,那么武学家应积极承担起促进武术发展的责任。在不断提高其自身武学功力的同时也应将真正的武术精髓教授给别人,而不是通过所谓的隐居局限于自己圈子提高自身的武学修养,却忽略了其精髓实质。另外,作为武学家也应与不同门派的人相互切磋,在比试中进步,在交流中创新,简化其形式从而为武学的普及贡献力量。当然,武学家也要经得起物质的诱惑,要保持自己学习武术的初衷,而不是浮于表面、夸夸其谈,要始终保持对武术的执着与热爱。

[1]武 冬.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落差与发展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高东清.新世纪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方向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4.

[3]姜 娟,胡 玲.传统武术发展战略构想[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

[4]马云慧.中国传统武术的人文精神[J].搏击·武术科学,2006(7).

[5]赵红波.传统武术的现代阐释[D].河南大学,2006.

O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Zhai Lei Zhao Yu
(Wuhan University of Sports,Wuhan Hubei 430079,China)

Chinese Wushu,as an organic component and a unique for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xpression,has philosophical,technological,fitness,entertainment and other cultural features,but in recent years Chinnese Wushu industry grows into a downturn,its real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worrying.

market economy globalization culture features Olympic Games prospect

G85

A

1004—5643(2012)08—0011—03

1.翟 磊(1981~),男,运动健将,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技击中国武术武术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7:44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08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武术研究(2019年11期)2019-04-20 12:14:42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6:36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少林与太极(2016年7期)2016-08-03 16:29:53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少林与太极(2016年7期)2016-08-03 16:23:39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