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破排球运动员位置界线的思考①

2012-08-15 00:54杨江明柯育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9期
关键词:临场界线战术

杨江明 柯育平

(黄石理工学院体育课部 湖北黄石 435003)

对打破排球运动员位置界线的思考①

杨江明 柯育平

(黄石理工学院体育课部 湖北黄石 435003)

现代排球比赛对运动员技术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运动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位技术,而且对其他专位技术也要能运用自如。那么,要使运动员在技术掌握与运用上做到一专多能,使本方成为全攻全守型的运动队,临场更充分地发挥每一名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本方的整体实战能力,就必须打破排球运动员的位置界线,这既是培养能攻善守运动员的需要,又是适应现代排球比赛的需要。

排球运动员 打破 位置界线

在现代排球比赛中,攻防对抗愈演愈烈,对运动员技术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日常排球训练中,一名运动员的场上位置确定后,接受专位技术训练较多,而接受其他专位技术训练极少,甚至不安排其他专位的技术训练,这就必然造成运动员技术的局限性,一旦临场需要运用其他专位的技术时就力不从心,致使不应有的失误增多。同时,从排球运动发展趋势来看,主、副攻队员和前后排的界限逐渐被打破,队员都应兼备强攻、快攻的技术和战术能力[1]。这表明打破排球运动员的位置界线势在必行。

1 打破排球运动员位置界线是培养能攻善守的运动员的需要

在日常排球的训练中,有的教练员往往过多地采用专位练习和机械分工的方法,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运动员的技术只专不全,如主攻队员只会大幅度的抡臂劲扣,不会小幅度的甩前臂快扣,只会正面扣,不会勾手扣;只会重扣,不能轻打[2]。张然和周晓兰在《第五届世界杯女排大赛纵横谈》一文中写道:我国有不少运动员,二传手不会进攻,主攻手不善拦网,副攻手不练强攻扣球,……这同全面的需求相差甚远[3]。而打破排球运动员的位置界线,正是改变运动员技术上只专不全的现状,使运动员在掌握过硬的专位技术的同时,对其他专位的技术也能运用自如,这样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左右逢源,发挥更大作用。虽然,对一个运动员来讲,掌握多种技术和打法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比如主攻和二传队员也能掌握快攻技术,每一轮次无须换位就可以进行多种快攻配合进攻,当然很好,但真正地做到是困难的。正因为如此,过去都采用换位的打法,既发挥个人在某个位置上的特长技术,也弥补了技术单调的缺点,这在排球运动发展到一定水平之际,无疑是正确的,这也是首先要练好实用技术的道理。但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各方面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培养队员掌握多种技术不仅可能,而且必要,特别在进攻方面更能体现灵活多变[4]。例如:张蓉芳这么矮的强攻手,就是凭着自己精湛的技术,在大型化的世界排坛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并且不断完善自己,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位置。四号位平拉开是她的绝招,常使对手一筹莫展,但她不满足这一招,又练好了二、三号位的进攻,声东击西,大跑动进攻,有了这一招,结合着用,她四号位平拉开的绝招威胁就更大了[5]。再如:扎伊采夫技术全面,他的勾手扣球,二次球偷袭等个人进攻技术战术运用自如,使对方防不胜防。从上述两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优秀的排球运动员不仅专位技术出色,而且其他专位的技术运用也得心应用。因此,打破排球运动员的位置界线是培养能攻善守运动员的需要。

2 打破排球运动员位置界线,才能使运动员学习与掌握其他专位的技术

随着训练水平的普遍提高及训练与竞赛理念的更新,人们提出了“全攻全守”、“立体进攻”、 “立体防守”等一系列概念并付诸于实践。比赛中“位置模糊化”的现象经常发生。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对运动员提出“技术更加全面”的高要求。同时,排球是集体比赛项目,任何位置上的队员都要参与防守和进攻;而且在大多数形式的比赛中,规则还要求队员轮换位置。因此,每个队员都须全面掌握各项攻、防技术[6]。并且临场都要随时准备胜任其他专位的角色。例如:有些防起的扣球往往远离二传队员,并且二传队员无法及时移动到位,此时,处在该球附近的进攻队员就要担当二传手,果断地选择有利的突破点组织进攻,否则本方就会失去一次进攻的机会。在全国排球联赛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主攻手或副攻手面对处在自身附近的一传球或防起的球,就难以较好地完成二传手的任务,反映出专位技术的局限性。再如:随着运动员扣球力量的增强和跳发球的增多,比赛中一部分一传球直冲网口或处在快要过网的位置,此时,二传队员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球组织进攻,而且要担当进攻手,根据来球和对方拦网队员的情况,不失时机的进行主动性“突袭”,否则就会使本方陷入被动状态。从上述两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临场很多情况下,要求运动员及时、准确地运用其他专位的技术。这也促使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内容要与临场需要相一致,进而促进运动员的各专位技术向着多样性、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国外许多优秀排球队也很重视运动员其他专位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从而使运动员的进攻点增多,攻击性增强,给对方构成的威胁增大,如秘鲁队副攻手5号佩雷兹身高1.94米,古巴队副攻手15号玛加莉身高1.90米,她们既能在前排扣快球,又能在后排打强攻。不仅丰富了本方的战术体系,而且使进攻更具实效性,充分体现出各专位技术的全面性。俄罗斯联帮功勋文化工作者,60年代末苏国家排球教练B·A·普拉夫金应原苏《球类运动》杂志之邀,就排球运动的发展所做的一些预测谈到: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很清楚,这就是全面发展,一专多能,在现代排球中,所有队员应善于充当各种角色,各个位置都能适应。应该做到:自己的主要技术是5分,其它技术不少于4分,每一区都不应出“黑洞”。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丢掉任何机会,界线是没有的[7]。因此,打破排球运动员的位置界线,才能使运动员学习与掌握其他专位的技术,并在临场更好地加以运用。

3 打破排球运动员位置界线是适应现代排球比赛的需要

现代排球运动正向着全攻全守的方向发展,全攻全守的整体排球是技战术打法,更是指导思想。现代排球的技战术发展要求运动队和运动员必须全面发展,它不只是攻防技术全面,战术打法的全面,还包括运动员体能,心智等各种因素的全面。在高强度、高技术水平的激烈对抗中,任何一个缺陷,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导致不应有的失误。由于现代排球比赛的网上对抗异常激烈,尤其是在势均力敌的拉锯战中,正确地运用战术对于夺取比赛的胜利具有重要作用。而排球战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律,彼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变化,有效地运用技术所采取的有预见、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但技术是战术的基础,二者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那么,要组织与运用某种战术,就必须具备与该战术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此外,现代排球在技战术打法上形成了高快结合、前后结合的全面型进攻的局面。主要特点之一是:主、副攻分工界线业已打破,主攻常打快球,副攻参与强攻和后攻。他们相互掩护,变化无穷[8]。我国优秀排球教练员王祖洪同志在《奥运男排大演变》一文中写道:在技术掌握与运用上的一专多能,是当今世界一流选手的主要特征。目前各队除一小部分队员可以不参加接发球以外,其余的各项技术必须人人投入,而且是没有技术上的死角[9]。因而,打破排球运动员的位置界线,才能在比赛中打破常规,提高战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加强进攻的突然性和攻击性。例如:美国女排把郎平的进攻路线全部输进了电脑,画出了轨迹图。这也没用。一较量,场上的郎平又变了。郎平的强攻,开始高打多,后来揉进快攻,高快结合,还加上了跑动进攻,大家再熟悉她,也总觉得难对付[10]。再如:在第二届“日本杯”的比赛中,日本男排身高1.86米的副攻手4号三桥荣三郎,三号位快攻线路清楚,击球速度快,不但能打近体快、短平快、背快和个人的变化快攻,强攻也不弱。这次他在进攻上,总进攻的成功率和强攻的成功率分别为个人的第七名和第五名[11]。这些优秀的排球运动员临场不仅展现出自身出色的其他专位技术,而且为本队夺取比赛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打破排球运动员的位置界线是适应现代排球比赛的需要。

4 结语

作为一名排球教练员均有自己的执教理念和训练方法,并且我国许多排球教练员都是从专业队退役后直接担任教练员工作,大都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学习,因而,他们往往更多是沿袭他们各自教练员的执教理念和训练方法,如明确的位置分工界线、过于侧重专位技术训练等,然而在现代排球训练中,如果仍然沿用过去单纯注重专位技术训练的模式,就会导致运动员的技术只专不全,而要使运动员在技术掌握与运用上做到一专多能,使本方成为“全攻全守”型的运动队,临场更充分地发挥每一名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实战能力,就必须打破排球运动员的位置界线。

[1]全国体育院校《排球》教材编写组.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50.

[2]李安格,黄辅周.现代排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51.

[3]张然,周晓兰.第五届世界杯女排大赛纵横谈[J].中国排球,1990(1):8.

[4]李安格,黄辅周.现代排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22.

[5]袁伟民.我的执教之道[J].中国排球,1988(1):32.

[6]全国体育院校《排球》教材编写组.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4.

[7]加·斯维尔库诺娃.排球面临重要课题[J].中国排球,1992(2):41.

[8]全国体育院校《排球》教材编写组.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6.

[9]王祖洪.奥运男排大演变[J].中国排球,1992(4):19.

[10]袁伟民.我的执教之道[J].中国排球,1988(1):32.

[11]张然.正确估量女排态势及时采取相应对策[J].中国排球1990(4):6.

G 842

A

2095-2813(2012)03(c)-0087-02

杨江明(1963~):男,江苏常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临场界线战术
毛绒情结
战术精确打击“多面手”亮相航展
The Beasts Within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教练员临场指挥研究综述
美国正在升级的小型战术无人机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执裁原则与临场应变的探讨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婚姻的智慧,是分寸和界线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