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波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省荆州市 434023)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①
陈丽波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省荆州市 434023)
大学体育课程在创新方面缺乏动力,归根结底在于这一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仅仅从内容层面去探索解决缺乏创新的措施,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首先从意识层面承认问题的存在,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才能有效地寻找到解决之道。在重新树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中心需要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并通过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从而激发广大学生参与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过程的积极性。
大学体育 教学模式创新 转变教学中心 评价机制
在现阶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开始反思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适应21世纪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然而,很多大学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专业课等小范围的课程,往往忽视了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虽然体育课在高等教育中只是属于公共课,受重视程度较低,但它却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课程之一,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锻炼意志力。
由于体育课为代表的公共课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重要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的动力,存在诸多问题。
在教学目标上,传统的体育课只重视教授知识和技术,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教师到学生,都缺乏足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教师的教学工作总是根据自身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固有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同样从教学实践中的知识重点进行选择性教学,而忽视真正的对学生创新性培养的相关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并且,体育课程的内容不够丰富,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兴趣。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总是针对书本知识点给学生以深刻的讲解,特别是针对在考试中的考点教师就会多次重复讲解,而学生不能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与此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课成为配角,不仅缺乏实际的内容,形式也相对陈旧,很难吸引学生参与进来。
限制于大学中学生数目众多,一个班级人数较多,在教学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根据学生之间的区别进行个性化的教学。由于教学资源的分配问题,每个学生的特长很难被挖掘出来,很多学生的技能在传统教学中逐渐丧失,也就很难谈得上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某些技能由于没有收到教师的重视,一旦时间较长就会逐渐失去信心,进而导致对该项技能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往往注重了面而忽略了关键的点。
目前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只局限于浅层次的体育知识和所选项目的实战技能的评价,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也没法激励教师对此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评价体系的单一导致教师总是追求升学率,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时还安排了相应的考试科目,如果教师觉得考试科目的讲解还没有到位,就会占用仅有的体育课开展常规考试科目的教学工作。即使对于体育课的教学成果的评价大多流于形式,与体育的实际考核标准相去甚远,不能达到检测的要求。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传统的“中国式教学”的结果,更是长期以来体育课程不会重视的结果。要想真正解决大学体育课程的模式创新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以及敢于对旧的制度、模式提出批判。在结合有关研究和创新模式的试行实验,提出一些看法和认识。
目前的体育课程的目标就是相关体育知识和技巧的学习。体育知识部分,主要通过学生的硬性记忆来掌握,内容也是相对陈旧、缺乏实际运用。而运动技巧方面,主要是学习一些基本的技术,没有强调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创新。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表明学生的创新性能力逐渐丧失,知识的接受能力成为学生的主要工作。
根据体育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定位,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强调学生掌握足够的健康知识,积极参与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来增强体质,培养运动方面的兴趣。树立这样一个新的目标,能够很好的解决绝大部分学生仅仅以宿舍、教室、食堂为活动范围的问题。正如清华大学“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体育课程的作用更大程度上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一方面。那就需要在更广范围内实现对体育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以实际的体育训练代替陈旧的知识点教学,努力实现新体育模式的建立。
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唯一的教学中心,承担了教学内容的设计、进程的安排,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目标。然而,在新的教学目标下,教学中心就要从教师转变到学生上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以学生更加青睐的方式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使他们能够更深层次的把握体育知识的内涵,并对体育产生兴趣,但是这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性和创新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阶段大学体育课程在学生选择运动项目方面提供了很大的自由性,但是除了运动项目的选择之外,没有了其他任何选择权。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新的教学中心,应该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在时间安排、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进行选择。在体育课中,学生能够自主安排教学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达到教学目标即可。
所谓创新性,是指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的进度、内容的设计上,结合所选项目的特点,对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部分进行修改。比如说,在体育舞蹈项目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通过视频,进行一些专业舞蹈的赏析。这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技能,更能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今后观赏到体育舞蹈等相关文艺节目时能有一些专业的、独到的见解。
另外,创新性可以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中得到充分体现。比如对于女生而言,一些运动量较小而需要技巧性的项目会比较具有吸引力。除了体育舞蹈、羽毛球之外,可以根据大部分女生的兴趣,开设瑜伽等原先没有的项目。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源于对体育文化的认同感,那么在创新性开设的课程之前必须做好该类体育项目的知识普及工作,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这项运动,并逐渐产生融入该项运动的倾向,这样以兴趣带动学习将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创新。
目前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只是考察了学生体育常识类的知识的记忆,以及所选项目的基础技能的掌握。这种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评价标准,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调整学生的评价机制,首先要扭转这种只考察结果的局面。例如,在总成绩中,增加学生互评的部分,以反映出学生团队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并且,需要增加必要的评价内容,提高平时表现所占的比重。在大学的教学评价中大多采用平时成绩占比30%,而期末考试成绩则占70%,这种评价模式的一个弊端在于平时成绩的好坏完全由教师一人决定,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每位教师的学生数量较大,因而日常教学成绩的主观性较强,那么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就应该科学化评价,如前所述引入学生之间的互评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考核的重点仍然集中在期末考试,这种考试就是一锤定音的,对于知识的记忆就是在几十个题目之间进行抉择,而体育实训的考核则考临场发挥,这样导致评价的客观性较弱,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实际水平。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只存在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而缺乏针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而这一问题的忽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现今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动力的现状。因此,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让学生用脚来投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渠道。例如,在每一学期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对于所选项目的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现作出评价。并且,对所有项目的评价指标化,进行综合排名。对于某些长期处于最后且仍不采取改变的项目,进行淘汰;对于表现优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项目,投入更多的资源。
任何改革都需要长期的坚持,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不例外。由于大学体育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中一直以来都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树立全新的意识,给予体育课程应有的重视,我教学目标、中心、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出实际性的改变,才能让体育课程重新焕发活力。
[1]雷合中,宋静.浅谈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217-218.
[2]司红波.浅谈高校和谐体育教育的构建[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590-591.
[3]郑丽.关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4(27):135-136.
[4]郎海波.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及其创新[J].皖西学院学报,2005,21(5):132-35.
[5]李淑芳.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151-153.
[6]杨文运,马国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7(4):46-47.
G807.01
A
2095-2813(2012)12(b)-0070-02
陈丽波(1966,4—),女,1988年7月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