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变作鸟笼子

2012-08-15 00:42续小强
名作欣赏 2012年4期
关键词:名作广义刊物

昨是今非,今是昨非,其实并不容易判断。徒生虚无,其肇端可能正是不可消除的偏见。反求诸己,却是非有一个庞大的自我才可支撑的。

若要问,现在的《名作欣赏》与过去的《名作欣赏》有什么不同,真还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过去为何?现在为何?如果让哲学家来分别,即便秉烛夜谈,恐怕也只是开了个小头。如果来个快刀斩,我最想说的只是“学术”二字。再延展开一点,其实是文学刊物和编辑所面对的“学术”。国家应对全球化,刊物与编辑要应对“学术”,甚至要应对“国际学术”,这么个弯弯绕,就一直绕弯弯。

据说是否“学术”,有一整套的评价标准,甚至还形成了所谓的体系。是否有一套全球化的学术标准,如什么国际ISO之类,我不得而知。反正,一有人问,《名作欣赏》是否学术,我很是头皮发麻;接着再问,我的论文或学术文章如何如何,我真是想穿越一下,扮个老先生,拎起戒尺,砸将下去。

一本如《名作欣赏》般的刊物,如果把它人格化为一个“人”的话,它大约至少要背负五重想象:文化体制的想象,如“主管主办”之下对“出版内容和范围”的限定;作者的想象,作为“生产者”,他需要有一个合适的“销售渠道”来扩大影响;编者的想象,作为“来料加工者”,他有继续生产和创造的必要;广义文化传播的想象,即读者大众,很简单,大家想看什么,爱看什么,需要什么;狭义文化传播的想象,特定读者,特定人群,他们的诉求,其中特定人群之特定,大概可称之为学术吧。

这五重想象中,除广义文化传播的想象之外,其他四重想象都是与“学术”相关的。蒙田讲,强劲的想象产生现实。果如此,四重压倒一重,刊物很快就跑步进入学术化了。

正如你现在所想的,我们现在谈论的“学术”,其实和“学术”没有丝毫关系。就像你打开电脑,说“上了网”,这个“网”和那个“网”恐怕也是两回事。学术已经变作鸟笼子,有人想进去,图个安逸的名声未尝不可,有人不愿意,拒绝,那也是自由的,我们该鼓励才对。五重想象中,哪一重都没有法子扔掉,作为刊物,就只能负重前行。

龚斌先生“主笔头条”,确属“学术探讨”。不进鸟笼子,且“学术”,此类“学术”我们还是欢迎的。若手边有一本李零先生的《何枝可依》,你还可翻读一下《答田晓菲》文。当然,若你来了兴致,读一读田晓菲君的《尘几录》我想也是好的。

牛学智文,我很关切。从最初选题设想,到现在的一再捧读,文末所引邓晓芒先生的话,让我思之又思:“整个20世纪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如此痛苦的磨难,难道就真的无法凝聚为一种新型的人性、一种有强大生命力的灵魂结构?难道时代所碰撞出的这些璀璨的火花,真的会毫无痕迹地消逝在精神的黑夜里,就连它的创伤也会悄悄地平复和被淡忘?难道未来的一代一代的人们,命中注定还要像我们这几代人一样,不断地从零开始又回复到零?”

猜你喜欢
名作广义刊物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The Last Lumberjacks
刊物贺词
一类特别的广义积分
任意半环上正则元的广义逆
微趣图
名作欣赏
读者论坛等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