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琪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舞蹈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蜕变,舞蹈艺术不再是单纯的肢体语言表达,而成为了一种具备理性思维框架的艺术形式。这其中,必须要提及舞蹈批评,舞蹈批评是舞蹈理论工作者在理论的基础上对舞蹈艺术的创作、表演、艺术思潮作出的理性思维评判。
从最初人们对某种肢体语言的反感,到今天成为遵循一定艺术原则和美学思想的范式,舞蹈批评以特有的方式助推着舞蹈艺术的内在发展。可以说,没有舞蹈批评就没有舞蹈艺术的未来,两者相辅相成。
从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凡是那些舞蹈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都是艺术理论最自觉、艺术批评最自由的时期,舞蹈批评彰显出的推动力量功不可没。
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之一,但恰恰在这个时期,由于精神上的解放、艺术批评的自由,反而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诗文辞赋形式的“舞蹈评价”开始发挥作用。尽管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但正是诗文用评价的方式赋予了舞蹈艺术的特质和精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胡乐胡舞使中国古代舞蹈在此期间发生了重大变革,也给汉舞到唐舞的转变提供了诸多便利,进而推动了舞蹈的自觉与进步。
再如,我国“文革”十年浩劫之后的改革开放初期也是我国舞蹈艺术从复苏到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在此阶段普遍开始对传统观念进行反思与评判,不同的艺术思潮相继涌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开始发生碰撞。在这种背景下,舞蹈创作也逐渐显露出生机,一批批新人新作开始崭露头角。
因此,没有批评与碰撞就没有舞蹈艺术的多元发展,舞蹈必须通过鉴赏和批评才能完成质的飞跃。
以上是从历史的视角谈及舞蹈批评对舞蹈艺术的促进,现在从理论及功能层次探讨舞蹈批评对舞蹈发展的作用:
舞蹈批评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舞蹈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艺术创作的过程来看,舞蹈批评属于其后续步骤,因为只有当编导创作了作品、舞蹈家演绎了作品之后,才有对于舞蹈的批评与欣赏。当然,也可以说舞蹈批评与舞蹈创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批评不可能脱离舞蹈创作成果与舞蹈情感的表现而单独存在,舞蹈批评正是连接舞蹈创作和舞蹈欣赏的纽带。
通过批评对舞蹈的整合,舞蹈创作和舞蹈欣赏才能达到和谐交融的地步。所以,有了舞蹈批评才有舞蹈作品的二次创作,优秀的舞蹈作品就是在人们的接受、认同、传播、欣赏、批评中产生的。
舞蹈批评可以表现出作品本身的涵义,更重要的是还能够让欣赏者对作品进行二次解读。
欣赏者通过舞蹈结构、舞蹈语言等外在形式对舞蹈作品进行联想,加大想象空间,延伸出作品新的意境,看到舞蹈更多的韵味。
时代赋予了舞蹈艺术大众化的趋势,舞蹈艺术是表达大众情感、促进大众交流以及传达大众生活态度的一种形式,在舞蹈走向大众化的进程中,舞蹈批评的作用不可替代。
舞蹈批评置身于作品之外,在一定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对舞蹈本身进行评判,也只有符合大众审美理想的舞蹈作品才能经久不衰,才能真正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中去。
舞蹈批评还加大了舞蹈艺术对于社会大众的感召力,更多的民众通过舞蹈批评了解了舞蹈,有了更高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促进了观念的更新。
另外,舞蹈批评可以放大我国当前舞蹈艺术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舞蹈批评让更多的舞蹈专业人才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而弥补缺陷,提高舞蹈作品的质量。所以,舞蹈批评的过程就是舞蹈艺术臻于完善的过程,也是不断大众化的过程。
新时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舞蹈批评随着舞蹈创作方法的多元化、舞蹈表演水平的提高以及舞蹈技术的更新,也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舞蹈批评在内容上向着纵向延伸,涉及到了诸如舞蹈创作方法、舞蹈艺术发展规律、舞蹈未来前景等问题。可以说,我国舞蹈批评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舞蹈事业的良性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舞蹈批评本身仍有许多环节亟待改善。
我国大多数舞蹈批评未采用宏观性、历史性的视角,评论作品单一化、狭隘化,许多舞蹈评论有个性特点,但缺乏有深度的见地,很难形成大气候。
这是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状,舞蹈批评尚处于新领域,学术界还未有专业性的“舞蹈批评学”著作或期刊,仅仅有批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科著作的问世才能让舞蹈批评真正步入正轨。
当前我国的舞蹈评论严肃性不够,缺乏责任感,评论时不敢正视作品深层次的问题,溢美之词明显甚于批评之词,相反看不到理性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舞蹈批评的意义,缺失了舞蹈批评本身所具有的批判性,成为了一种“陈词滥调”。
行业的进步主要依托人才的价值,而我国舞蹈批评界人才梯队建设亟待加强,当前的问题是现有的专业人员良莠不齐,而新人的培养又明显落后。
不难看出,以上这些问题为我国新时期舞蹈批评的发展设置了层层障碍,也只有清楚认识到这些问题,舞蹈批评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舞蹈批评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只有立足现实、积极开拓发展的新空间,才能推动舞蹈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当前,我国舞蹈批评要注意克服过度商业化的倾向,积极建立一套理性的、严肃的学术批评机制。我们有必要融合中国各学科理论背景和方法,有必要引进西方现代批评的分析方法,只有把古今中外的理论方法进行互补和融合,才能为我国的舞蹈批评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批评理论学科体系,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的中国舞蹈批评正在走向繁荣。
[1]陶圆圆.试论舞蹈艺术的大众化——从舞蹈批评的角度的分析.大舞台,2010(11).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3]楚辛.艺术批评亟待思想创新[J].北京:《舞蹈》,2001(2).
[4]岳音.试论新世纪的舞蹈批评[J].齐鲁艺苑,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