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蔬菜产销形势及发展对策

2012-08-14 03:25孙占刚沈佳治庄奇佳曹栩滢
中国蔬菜 2012年9期
关键词:上海市蔬菜生产

孙占刚 沈佳治 庄奇佳 曹栩滢

为缓解周期性出现的农民卖菜难以及市民买菜贵的问题,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蔬菜价格,继续推进上海市蔬菜行业产销对接活动,2011年上海市农委蔬菜办公室与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对本市9个区县蔬菜产销情况分别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的重点是郊区蔬菜组织化程度、合作社建设、净菜入市以及郊区蔬菜协会建设情况。

1 上海市蔬菜产销工作现状

在上海这个有着约2300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如何解决市民的“菜篮子”问题,加强蔬菜产销对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调研发现,目前上海市郊区蔬菜规模化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基地设施化建设明显改善,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等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市场上销售的蔬菜数量充足、品种多样、质量安全、价格可控。

1.1 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上海市蔬菜生产严格按照“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区县长负责制开展工作。各级政府责任明确,安排周密,措施有效,确保了本市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农委等相关部门在推进此项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惠民政策,深受蔬菜企业和菜农的欢迎。例如,继续加大推进农药补贴政策,加强农药的安全监管,加大农药补贴力度,建立健全检测体系,从源头杜绝农残超标现象出现,确保蔬菜产品内在质量以及市民食用安全,近年来上海市未出现一例群体性食用蔬菜出现的中毒现象;继续推进设施菜田建设,改善了郊区蔬菜生产条件,提高了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了本市绿叶菜为主的新鲜蔬菜周年生产、均衡上市,满足了市民的需要;蔬菜直补政策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减少了由于农用物资、土地租金、劳动力工资上涨而带来的成本压力,深受企业以及菜农的欢迎;冬淡、夏淡绿叶菜价格保险的设立,更是让菜农吃到定心丸,可放心组织生产;合作社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大大缓解了蔬菜营销配送企业资金周转紧张、贷款难等情况;农业机械补贴政策大大增加了郊区蔬菜机械化程度,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再者还有示范合作社补贴、蔬菜标准园建设、净菜入市补贴等等政策的实施,将有效地推动上海市郊区蔬菜快速、稳步的发展。

1.2 生产发展,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2011年上海市蔬菜播种面积约12.7万 hm2,上市量351万t,总产值59.5亿元。在稳定发展蔬菜基地的情况下,还加强对郊区蔬菜的宣传告知,做到《蔬菜安全监管责任书》、《蔬菜质量安全责任书》、《安全使用农药告知书》“三书”全覆盖,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农残检测连续几年合格率达99.9%左右。在此基础上,推进郊区蔬菜组织化建设是“十二五”期间上海市蔬菜产销工作的一个重点,目前在稳定158家“世博蔬菜供应基地”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郊区蔬菜成立合作社的推进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如贷款贴息、减免税收、加工冷藏设施补贴等政策。受其鼓励,2011年郊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约有500家,种植面积逾9333.3 hm2,社员人数约4万户,其中示范合作社68个,市财政已扶持57个,合计扶持资金2064万元。通过郊区蔬菜的组织化生产,有效缓解了千家万户生产安全监管难度大、农残超标风险高的问题,确保市民吃上安全菜、放心菜。

标准化生产的基础是蔬菜生产设备的现代化,目前上海市蔬菜生产基地基本实现设施化,农机装备在工厂化育苗、机械化耕作、自动化灌溉、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产后商品化处理以及分级包装和冷链贮运等方面都有明显改进,尤其是2012年加大了对蔬菜生产企业和菜农的农机补贴数量和种类,促进了郊区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加强了农机和农艺的有机融合。

1.3 社会关注,营销组织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上海市众多蔬菜营销组织已经认识到发展自有基地的重要性,“两头统,中间包”的弘阳蔬菜生产模式已得到广泛的推广,这样对蔬菜营销配送企业来说,既保证有稳定的货源,又保证销售产品的质量安全。据统计,目前上海市各类蔬菜营销组织共有122个,配送蔬菜面积约1.1万hm2,配送额19.5亿元。其中目前本市配送额超亿元的蔬菜营销配送组织有:上海济洪蔬菜有限公司、上海景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弘阳农产品有限公司、上海都市生活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银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绿和园艺有限公司、上海正义园艺有限公司、上海鑫博海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上海田野蔬菜配送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

蔬菜营销配送组织除了建立基地,重视所配送蔬菜产品数量以及质量安全外,还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根据本次调研统计,已成功申请上海市著名商标的蔬菜企业有12家,名牌产品企业有20家,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企业108家,绿色产品认证的企业13家,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20家。他们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吃品牌蔬菜,送品牌蔬菜”已成为蔬菜销售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1.4 方式多样,产销对接力度不断加大

根据本次调研了解,上海市蔬菜产销方面主要困难在销售环节,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目前蔬菜自给率在55%左右,还有很大一部分缺口需要大市场、大流通来解决,而高额的配送物流成本已成为“客菜”的竞争劣势,本地蔬菜,尤其是绿叶菜的市场自给率达到90%以上。市郊蔬菜基地生产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合作社、园艺场组织生产;二是以营销配送企业组织生产;三是千家万户散户生产。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郊区蔬菜产销经营模式主要以以下五种:

①伙食团体配送模式:是指蔬菜营销配送企业,组织产品进行加工、整理、包装后,配送到宾馆、饭店、工矿企业、大中院校等伙食团体进行销售,他们除了配送蔬菜外,还配送其他农副产品,这种产销经营模式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年销售额集中在几百万到几千万之间,其中以1000万~2000万元的企业居多。例如虹桥园艺场,以自有基地为基础,生产种植高品质绿叶菜,以配送宾馆、高档酒店为主,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左右;家绿蔬菜专业合作社采购社员生产出的产品,主要配送到工矿企业、大中院校等伙食团体,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左右;正义园艺场主要供应企事业单位、学校、宾馆等,年销售额在1亿元左右。上述企业属于伙食团体配送模式中相对比较规范、比较大的企业。

②超市卖场配送模式:是指蔬菜营销配送企业组织产品进行加工、整理、包装后,配送到超市进行销售。这种产销经营模式中的企业一般比较大,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有多个,比较典型的有两个,一个是济洪蔬菜,该企业90%以上的产品是从蔬菜批发市场采购的,已经成立的合作社仅能保证少量的蔬菜供应;另一个是弘阳蔬菜,该企业90%以上的绿叶菜是由自有基地或者合作基地提供,仅少量蔬菜进入批发市场采购。

③无终端市场销售模式:是指蔬菜生产企业组织职工、社员进行生产,并将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送到蔬菜批发市场或者等小商小贩上门收购,一般没有自己配送的渠道。这类企业以老的园艺场和部分合作社为主,约占郊区蔬菜组织化企业的一半左右。例如上海敬亭蔬菜专业合作社,他们以334户安徽宣城菜农为主,组织社员进行生产,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统一进入蔬菜批发市场进行销售或者卖给一些来采购的商贩。

④ 农标、农社对接模式:是指蔬菜营销企业组织产品经过加工、整理后,直接送到社区或者标准化菜场进行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实现菜田到餐桌的直供,该项活动属于试行阶段,成功的案例如:都市生活公司在长宁区100多个社区开展“农社”对接活动,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交易区域秩序井然,提供的蔬菜品质新鲜、价格低廉,受到了市民的欢迎。2012年4月,协会雪国高榕、星顺、孙桥等会员企业与三角地菜场联合举办“品牌企业农产品进品牌菜市场”活动,活动持续一个星期,受到了市民与企业的一致好评。

⑤创新营销渠道模式:是指蔬菜营销配送企业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将农产品进行加工、整理、包装后销售。其渠道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自办终端销售渠道,开办生鲜超市;二是开展网上、电话销售。弘阳蔬菜公司自2010年开始开办生鲜超市,目前开了10余家,经营效益较好;都市菜园连锁门店在上海已开设了400余家,由于其经营的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受到消费者的好评。菜管家上海买菜网上所销售的产品品种全,价格合理,采购方便,受到许多白领消费者的喜爱。

1.5 市民认可,净菜入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净菜入市是指已成熟的新鲜蔬菜经过规格化分拣、整理、包装等工序后,直接送到流通市场进行销售。根据本次调研,目前上海市各区县都在大力培育蔬菜生产企业开展净菜入市工程,蔬菜产销经营模式中,除了将所生产出的蔬菜直接配送到批发市场外,基本上都要经过加工、整理、包装后进入市场,在销售的源头上减少了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虽然价格比普通的蔬菜稍微贵一些,但是外观整洁、包装精细、市民到家一洗就能用,深受市民的喜爱。目前市农委、市财政已对郊区蔬菜生产企业冷库、加工包装车间、冷藏车辆等都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这是确保净菜入市的先决条件与有力保障。

2 上海市蔬菜产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 散户种植面积大,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调研发现,目前上海市共有约3.3万hm2蔬菜基地,其中规模化、组织化的基地面积约1万hm2,占菜田总面积的30%左右,还仍有70%的蔬菜是由广大散户生产、种植的。在近23.67万从业人员中,外来菜农6.27万,兼业型菜农8.97万,文化素质不高,生产规模小,农药的安全监管压力大,更有一些外来农户私自在田间搭建窝棚,吃住在田间,对城市环境以及生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据统计,目前上海市郊区蔬菜90%左右基地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但是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基地只有7.9%,认证比例过低。

2.2 优质难以优价,市场准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农产品、食品的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从事蔬菜买卖业务,不需要资质认定;另外,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还不够完善;地产蔬菜的准出机制已经实施,但是终端市场的准入机制还不够健全;目前在一些批发市场和超市中,往往只能通过企业自身的行为,来框定蔬菜标准,标明的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缺乏第三方监督机构进行管理,“优质蔬菜”与“贴牌的优质蔬菜”混在一起,难以体现优质优价。

2.3 产销对接难度大,营销组织有待进一步发展

根据调研,上海市30%规模化组织化蔬菜生产企业中,有市场营销能力的企业不足50%,其他企业主要将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进入批发市场进行交易或坐等小商小贩上门收购,缺乏定价话语权,缺乏营销带头人,缺乏必要的仓储设备,遇到卖菜难的情况,只能相互压价,加大了市场价格波动;其次蔬菜“大小年”的怪圈一直围绕着蔬菜生产,缺乏有效的市场指导以及行业警示功能;再者,据统计,目前上海市10余家年产值过亿元的蔬菜配送企业所配送的蔬菜销售额(约20亿元)占市郊蔬菜总产值(57亿元)的35%左右,企业自有的蔬菜生产基地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很大一部分需要靠进入批发市场进行采购,但是郊区蔬菜还存在着卖菜难的问题,产销对接实施难度大。

2.4 种菜成本上涨,菜农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上海市菜农通过培训,在标准化生产、安全使用农药方面都认真执行,但是在土地租金、农用物资、劳动力成本等上涨的今天,菜农的利益受自然灾害、气候、市场供求、相关媒体宣传及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菜农收入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再过10年,谁来种菜是目前要考虑的问题。

3 促进上海市蔬菜产销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

要改变以往的重种植、轻营销的思想观念。各级政府以及企业要以生产基地建设和蔬菜运输冷链建设为抓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连锁超市、零售经营门店和都市菜场为基础,以各类蔬菜营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为依托,以传统经营方式和现代经营模式互为补充,形成蔬菜营销完整的市场体系和商业模式。切实解决好“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确保农民生产蔬菜应有的经济利益;切实解决好上海各消费层次的需求,确保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为上海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实现小康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加快推进郊区蔬菜组织化建设

应加大政策引导,鼓励散户生产向规模化、组织化的蔬菜种植模式转变,相关补贴政策应优先考虑合作社,尤其是带动农户多的、给当地农民带来收益的合作社。补贴方式应逐渐由价格支持转为收入支持,既保证增加合作社社员收入;补贴环节在稳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增加农业流通补贴额度。2012年从支持合作社发展的4000万元资金中拿出50%支持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要加快落实,确保资金有效利用。

3.3 加大对蔬菜营销配送组织的扶持力度

一方面要鼓励现代流通企业经营蔬菜流通,并和蔬菜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产销直接对接,扶持保鲜物流技术的研制和改进。另一方面要支持个人或者社会其他组织建立蔬菜营销配送机构,根据带动农户数以及配送本地蔬菜额给予一定的扶持,主要是扶持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加工设备、冷链系统、物流设备等。其次支持和扶助蔬菜营销配送组织申报项目;支持和扶持蔬菜营销配送组织打品牌;支持和扶助蔬菜营销组织开展市场营销、推介活动;蔬菜营销配送组织可以作为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单位,独立申报、承担农业科技应用项目;畅通信贷通道,加强金融支撑;鼓励农民营销类专业合作组织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帮助解决生产和营销中的实际困难。

3.4 加强市场准入机制同品牌认证相结合

继续保持推进“世博经验”,保持蔬菜产地准出证明制度,推进蔬菜农药残留快检在产销环节的全覆盖,加快建立蔬菜“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市财政应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加快研究开展市场准入机制建设,首先研究超市蔬菜行业市场准入机制建设(原因一是开展实施条件成熟;二是可让消费者重拾超市质量安全信心),并逐渐在全市蔬菜行业中推广。加大对无公害蔬菜认证宣传以及政策补贴,对符合要求、并且检测合格的企业市财政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3.5 加强技术指导,扩大培训覆盖面

继续加强市郊蔬菜农药安全使用、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培训,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大对郊区蔬菜经营者市场拓展能力、基地茬口安排以及市场风险等培训,政府应收集历史蔬菜价格、各季节蔬菜走势以及目前在田蔬菜品种、数量、病虫害等情况,集中分析,统一布局,指导郊区菜田有计划、有组织的生产。

3.6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教育培训

由于物价的快速上涨,市民买菜贵确有其事,但是菜农受种菜成本上涨,未赚到钱也是事实。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政府应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权益,让菜农增加收入,让市民受益。为此希望政府一方面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对市郊蔬菜种植情况、安全情况、农民受益情况进行宣传,让市民知晓农民种菜的辛苦,适当上涨菜价符合市场规律;另一方面应加强社会宣传,提倡优质优价,让市民花高价钱买到真正符合价值的蔬菜产品,解决市民买菜知情权与选择权;再者,应加大宣传净菜入市,增强市民环保意识与引领厨房革命的开展,促进净菜入市在上海有序的开展。

3.7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产销对接

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培训、加强行业自律等要求”。为此,应在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内部整合资源,推进行业协会会员之间的产销对接工作,鼓励大的蔬菜配送企业、采购会员企业以及郊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产品,政策上应给予采购郊区产地蔬菜的企业一定的政策补贴。另外,应在行业协会内部成立蔬菜营销配送专业委员会,进行行业资源整合,开展产销对接,协调有关产销事项,防止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并在应对“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突发事件中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上海市蔬菜生产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