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开药

2012-08-13 07:58李开周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太医大臣帽子

李开周

过去有句话,叫做“宣医丧命、敕葬破家”。就是说大官有病了,最好自己请医生,别让皇帝派太医来,不然小命可能会丢;大官去世,最好悄悄办丧事,别让朝廷搞什么追悼会,不然家产可能会光。

我猜很多朋友会感到奇怪:皇帝派太医给臣子看病,以及亲自给死去的大臣主持追悼会,那是莫大的荣耀啊!怎么会丢掉小命和花光家产呢?

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敕葬破家”。大臣死了,皇帝下旨,礼部官员主持丧礼,文武百官前去祭奠,棺材由朝廷免费提供,这就叫“敕葬”。敕葬能提升丧事的规格,能给死者家属带来很多的荣誉,同时也免不了要糟蹋掉一大批家产。因为皇帝可能会亲自过来祭奠,要是来不了,也会派一名钦差,而按照惯例,皇帝本人来也好,钦差来也好,死者家属都得送上一份儿重重的厚礼,光这份儿厚礼就比整场丧事花的钱还要多。另外,为了皇帝的安全和卫生,还得把家里收拾一新,庭院得平整,围墙得加高,厕所得改造,花园得扩建,必要的话还得专门盖一座行宫,这些钱朝廷是不会给你报销的,都得死者家里出,想不“破家”,难矣。

再说“宣医丧命”。太医的医学水平,一般还是比江湖医生高明得多,关键的问题是,皇帝派太医去给大臣看病之前,偶尔会来一个“最高指示”:“某某的病情朕已经掌握了,用某某药就能治好,回头你给他用上。”如果皇帝的指示刚巧正确,病人还能拣条小命;要是指示错了,只能呜呼哀哉。所以说,“宣医丧命、敕葬破家”,都是有它的道理的。

有朋友说:如果皇帝指示得不对,太医不听不就行了?病人不按这个方子服药不就行了?还真不行,因为古时惯例,皇帝派太医去诊病的同时,还会再派至少一名太监在旁边监视,完了还得写一份报告,讲清楚太医究竟开了哪些药、病人究竟服了哪些药、服药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当时都有谁在场,等等等等。所以想瞒天过海基本不可能。

举个例子。宋朝宰相韩绛得了重病,宋哲宗得知病情之后,对太医说:“韩丞相的病,我心里有数,他这个病最好用金液丹,吃了保准好,你去开给他。”太医很听话,给韩绛开了几瓶金液丹,吃了之后,还真见效,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咦,死了。

我在宋朝官办药局的药方里见过“金液丹”这种药,原料是硫磺掺面粉,蒸熟之后再和成丸,能驱寒,能壮阳,有很强的副作用,体弱气虚的人是忌服的。韩绛当时是老年人,金液丹吃了没几天,火气攻心,头发脱落,后背生满毒疮,不死才怪。

韩绛的死,当然怪宋哲宗,他是皇帝,不是医生,根本不具备开方子的资格和水平,却自认为在医学上很有一套,以至于乱开药方,草菅人命。其实不光他,过去很多皇帝都有这毛病,包括最近十几年备受歌颂的“千古一帝”康熙,一瞧見大臣密折里写到得了某某病,他就忍不住在上面批示,要求人家用某某药去治。在医学方面,康熙的自信心是比宋哲宗还要膨胀的。

我想我能够理解宋哲宗和康熙这些人。他们是领导,手握权力,平时有很多人拍他们的马屁,刚学会写字,就有人给其戴上“书法家”的帽子;刚学会骑马,就有人给其戴上“军事家”的帽子;刚能分清感冒和痢疾的区别,就有人给其戴上“医学家”的帽子。帽子戴得多了,他们就当真了,就开始要求别人在任何领域都拿他当伟大导师了。所以权力让人自大,自大让人无知,无知到无所不知,无知到无处不为人师。

话说回来,他们膨胀到这个地步,也不全是他们的错,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马屁臣子的错。譬如说韩绛活着的时候,就曾带头称赞宋哲宗“深通医道”,把一个具有自知之明的好皇帝捧成了一个敢于乱指示、乱开方子的混蛋。这样看起来,韩绛死得不冤。

摘自作者博客

猜你喜欢
太医大臣帽子
圆桌会议
整饬、因循与苟且:驻藏大臣讷钦筹藏探论
太医不好当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转危为安的大臣
卖羊
审判“刘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