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 (化名) 是江苏省淮安市某高校会计系的大二女生。9月初暑假开学后,她没有走入课堂,却与同学们一起被学校安排到富士康淮安工厂的生产车间,组装苹果手机的数据线。
这是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事实上,近年来,淮安当地高校一直与富士康有密切的合作,向富士康派遣“实习生”已成为常规。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一则派遣规模扩大,不仅机电等与富士康主营业务相关专业的学生被派去“实习”,连会计等与生产无关专业的学生也要去车间;二则出现了“反复实习”现象——不少大二已经去富士康“实习”过的学生,此次大三一开学又被动员去“实习”。相当多的学生去富士康“实习”属被逼无奈。因为不实习的话,会影响学分,拿不到毕业证。
在富士康淮安工厂的大门口,一名骑着电瓶车的中年妇女在招工。她说,附近各村都被上级下达了为富士康招工的指标,于是每天在富士康门口拉人、招人成了她的工作。其背后,是淮安市政府系统从上到下“动员式”地在为富士康服务。淮安市政府还曾经设立专门机构、召开会议来解决富士康的招工问题。
当地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富士康的入驻对这个苏北欠发达地区经济意义重大。淮安的现象在富士康投资的其他省份亦有出现。今年3月,北大、清华等20所高校100多名师生参与的一项调研报告指出:一些地方政府滥用公共资源、以行政命令手段为富士康解决劳动力供应问题,助推职业学校沦为职业中介,造成了严重的违规使用学生工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