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先锋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2010年9月至12月,笔者对厦门华厦职业学院2009级会计专业的146名学生进行了税务会计案例课程的改革和尝试,并通过书面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意见进行了搜集。问卷表明:63%的学生对该课程的改革持欢迎态度,认为通过该课程增强了自己实际业务能力的为45.6%,学习到了能够应对实际工作情景技能的为32.2%,调动了自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为22.6%。当然问卷中更有价值的信息是学生们为改进该项案例课程所提出的建议。呼声最高的是要求教师多展现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案例,约占学生数的43.2%。然后分别是给予更多的技能演练机会(41%);增加案例课程的教学时数(19.2%);案例教学应与实习与实训相结合(12.3%);课程内容应涵盖更多的涉税会计处理(9.5%);案例成绩考核应兼顾小组以外其他同学的配合和表现(8.2%)等。通过这次尝试使笔者充分认识到成功的案例教学必须从科学系统的案例设计开始,而案例设计的三个基本步骤就是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案例选编和设计教学评价测量指标。本文将结合上述实践经历对税务会计案例课程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
根据目前有关案例教学研究的著作,确定教学目标通常被认为是进行案例教学工作初始规划的第一步,因为教师必须明确所授内容的目的是传授原理知识还是程序方法或是技能技巧及经验,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准备中遴选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案例形式,以便开始内容编排、问题分解等工作。对于税务会计课程而言,这一点同样适用。
税务会计作为融税收法规和会计学为一体的专业会计,其教学目标在众多院校的课程大纲中被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了解我国现行税制,掌握各税种的税款计算方法;二是掌握各税种的涉税会计处理方法;三是在前述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税收筹划技巧。尽管该目标从课程的知识体系角度看是恰当的,但是如果用于指导高职税务会计的案例课程设计则存在目标过于宽泛、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缺失技能和素养方面要求等缺点,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笔者认为为了对后续的案例设计有明确导向作用,教学目标要从高职教育的重点是给予学生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职前教育角度出发,按照目前人才市场认可的税务会计岗位的职业化标准来进行定义。即建议税务会计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层次:一是使学习者具备企业办税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二是掌握相当于该职业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是能够明确遵守该行业的特定规范和标准。总目标、具体课程内容和案例选择的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
案例选编被认为是在案例设计中的第二个关键环节,和第一个环节相连,案例的内容和其中的问题设置都要和教学目标紧紧相连。根据税务会计的法律性、广泛性、统一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再兼顾到教学实践中的学生反馈,税务会计课程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比如在关于提升学生对税法遵循性的专业素养的税务会计处理违法案例中,可在各地方税务局的税收违法公告栏和相关新闻报道中截取典型案件,按照教学目标的原理应用、问题的层次安排进行材料排列。由于是来自实际生活的典型案例,不仅内容丰富、示范意义明显,关键还在于这些案例事实均有税务机关的依法处置结果。这个处理结果不仅暗示着违法问题的根源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也同时为教师设计答案确定的案例问题提供了依据。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展现典型违法事实给学生,引导他们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进行违法事实的认定,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同时还可进一步要求学生针对案例情景,提出能够避免和防范此类问题的相应应对方案。再如为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税法知识和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选择诸如房屋租赁这种来源生活实际的具体个案作为讲解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和契税等相关税种的计算、涉税处理、筹划手段探讨的切入点。并以此设计任务驱动型的案例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从问题分析、问题讨论及问题解决和相关拓展性背景知识的思考和认识。
表1
由于税务会计本身是融税收法规和会计处理于一身的专业性会计,在目前我国税收法规和会计制度准则的分离趋势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有很多还尚须探讨和商榷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的一部分可以作为开放性探讨话题激发学生进行探索,还有一些由于所应用到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远远超过所教学生的能力范围则不应选择。如在增值税的综合应用案例中,案例的材料只能以学生们熟悉的工业或商业企业中的增值税日常业务为主,要求学生完成税金计算、会计业务处理及明细账登记到纳税申报表填列等系列任务。而诸如出口的相关业务,金融业或农业等这些特殊行业的业务等内容则不宜选择。
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教学问题的设计能够为学习者预先构制聚集教学思考的框架,使教学进程朝预先设计的方向发展,培养学习者思维技能的发展。”故在税务会计的案例教学组织中,对教学问题的类型认知、层次安排及实践检验和完善就显得很重要。根据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税务会计的教学问题亦可以分为以下六种:一是识记类的,如各税种的征收管理的具体规则;二是理解类型的,如兼营行为和混合销售行为的区别,包装物押金和加收押金不同核算的原因;三是应用型的,如各个税种会计核算资料向纳税申报资料转化填列的技巧和程序;四是分析型的,如勘误型的涉税业务处理分析;五是综合型的,如具体某一纳税主题的日常业务全部税收和会计的处理问题;六是评价型的问题,如对现成的典型事实案例或业务处理事例进行分析评价。问题的层次安排不仅影响学生整个思维的扩展程度,还影响到整个小组的能力展示,所以在安排上除了和目标切合外,要分别安排利于个人表现阐述和小组综合协调讨论的问题。但是能够有效充分地实现教学目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完善积累。
在本次的案例实践中,对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知识和能力、团队及个体的关系。指标有六项,分别是原理应用、表达交流、问题解决、团队合作、个人表现及报告撰写。其中前五项主要是在案例进行过程中考核,后一项是书面考核。通过这些指标的设计,能较好地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对传统单一卷面的考核方式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1]胡小勇、祝智庭:教学问题设计研究:有效性与支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
[2]梁伟样:税费计算与申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