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刘翔昨天在110米栏赛道上摔倒,单腿蹦着结束奥运比赛。脚伤毁了他再创辉煌的愿望,给了他两届奥运会都出现在赛场,但没完成比赛的特殊结局。由于刘翔的名气堪称超一流,他的遭遇昨天在瞬间扩张成中国人的复杂心情,新浪微博被短时间涌来的上千万条信息临时压垮。
很多人赞扬刘翔“虽败犹荣”,还有很多人表示“不知道说什么是好”。或许可以说,刘翔创造了中国人思考奥林匹克精神,以及思考运动员个人命运与权利的机会。
刘翔8年前获奥运110米栏金牌,那项荣誉之强烈至今令中国人难忘。而此后刘翔两次都未满足国人再看他奥运比赛的愿望,两次成绩是零,它们与刘翔巅峰的巨大落差同样是强烈的。大落差催生大感悟,而刘翔的这8年,很多新观念冲出来,质疑也变得无处不在,刘翔不仅是英雄、偶像、退赛者,他还是话题,是中国人思考、辩论的平台。
刘翔无疑曾经是英雄,但昨天他还是吗?昨天他究竟应不应该站到赛道上,以及他应以什么姿态告别奥运会?这些问题很具体,尖锐,它们实际在测验中国人对奥运荣誉的态度,以及如何把那么多可能不只有一个答案的问题掰开揉碎。
中国社会有时把刘翔看成有个人权利的“人”,有时把他看成有义务满足公众愿望的“超级体育明星”,他的确同时有这两个身份。刘翔本人该如何平衡使用这两个身份,他能够或者有义务做到这种平衡吗?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刘翔的脚伤注定他必须退赛,他无论以什么方式完成这个过程,都是痛苦的,也都是容易众议纷纷的。他的最好选择就是继续胜利,可惜他做不到。
中国公众昨天无论怎么理解、同情刘翔,也都没有看到他再次胜利更加愉快、开心,但公众需要表现出对落败英雄的体谅和大度,这是中国社会文明的应有姿态。
总体上看,昨天的中国社会,包括刘翔本人,在这次既意外又不意外的摔倒面前表现得算得上相当成熟、体面。就像伦敦看台上的观众一样,远在国内的中国公众在第一时间给予刘翔的大多都是掌声,这是人道主义同情心的自然流露,这是对一个复杂尴尬的豁达处理。中国社会的宽容需要这样的层级和高度。
昨天刘翔的参赛本身就包裹了很多压力。如果倒退十几年,这个压力很可能是全中国的。但昨天,这个压力主要是刘翔本人的。我们希望再过十几年,当再出现一个刘翔时,他会比今天的刘翔轻松很多,不仅社会宽容,那时的运动员也会有更多的实际杠杆,分解赛道上的失败。
刘翔将被永远记住,不仅因为他110米栏的难忘金牌,也因为他后来的戏剧性遭遇带给我们的思考。感谢刘翔带给我们的一切,我们越这样做,越做得真诚,我们就越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