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钿
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随笔十二则(下)
周桂钿
作者介绍:周桂钿(1943-),男,福建长乐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两届哲学系主任。现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副院长,曾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著作20多种,重点研究秦汉哲学,主要专著有《虚实之辨》《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董学探微》《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秦汉思想史》《中国儒学讲稿》《二十二堂国学课》等。
中国传统哲学;学术随笔;历史循环论;王夫之的历史观;《礼记·礼运》;最初五行;“天”
博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f61530100rgfk.html文章编号:1673-2065(2012)03-0024-03
在读到别人的观点时,有不敢苟同者,就摘录下来,发表一点意见。这当然不是全部,只是其中自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值得发表的见解。这也只是个人的见解,未必正确,只供参考。因为是讨论学术问题,不针对个人,往往也不是个别人的意见,所以不指名道姓。可以肯定没有虚构的问题。发表之前,作此简要说明,尽量避免误会。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所有错误的、低级的,都是中国的。批评中国传统哲学很重要的帽子就是循环论。中国传统哲学有循环论,也有发展论,例如王充就是这样,既讲循环,也讲发展。汉胜于周,这是发展观。历史就是发展与循环结合的辩证关系。古代讲循环论是哲学理论的一大进步。对客观规律有所认识。昼夜变化、寒暑更替,都是循环的。循环论有一定合理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产生、发展、鼎盛、衰落、消亡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人讲的一种循环。从大的说,任何一个星球也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我们认为只有简单的循环论才是低级的。恩格斯讲人类也是循环的,只是现在还在上升时期,并没有到衰落时代,所以看起来似乎不在循环中。因为这个循环可能范围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从中国历史来看,各朝各代都希望长治久安,但没有一个朝代可以延续到现在,因此才有“二十四史”,城头不断变换君王旗。而朝代连接起来,又可以看出发展。变与不变的关系与此相类似。事物发展都是变与不变的统一。不要一见到不变的说法,就下断语是形而上学。学术研究要尽量避免这种僵化的、教条的思维。(2011年1月12日录)
有人认为王夫之历史观有4大创新:一是历史进化论思想;二是理、势规律论思想;三是历史活动过程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思想;四是“即民见天”的历史动力说。这4个方面的内容,在明朝以前的学者都说过,例如历史进化论,王充说过,为什么成了王夫之的贡献?理势,韩非子讲过理,柳宗元讲过势,王夫之的贡献是什么?应该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关于必然与偶然,王充有很多论述。在王充那里,给予批评,而在王夫之那里,又成为创新观点。过去研究王充思想的学者经常分裂思想体系,然后加以批判,没有加以综合研究。讲必然时,认为是命定论,讲偶然时,又说是偶然论。为什么呢?当然不能要求王充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这些理论问题。过去研究王夫之思想的学者比较推崇这类观点,现在有些学者没有深入研究,分别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产生如此不协调的表述。至于“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这是柳宗元《封建论》中的观点,王夫之只是复述柳的说法,何来创新?关于“即民见天”。这是远古时代就有的民本思想,“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就引用过的《泰誓》上的话。王夫之在《读通览论》卷七上说:“可以行之千年而不易,人也,即天也,‘天视自我民视’者也。”引的正是这句话。作者却引《尚书·皋陶漠》的“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