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 辉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通信报警系统采用北京信威公司SCDMA无线宽带通信系统,频率使用为406.5~409.5MHz。该系统是在现有SCDMA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引入一系列先进的关键技术和设计理念(如OFDMA+SCDMA,联合检测技术,信道跟踪和预测技术,先进的编码技术等)而研发的宽带综合无线接入网络,单基站占用5MHZ射频带宽,提供15Mbps的净数据吞吐能力;支持用户在数据业务下的移动、漫游、切换等功能,基本覆盖了淮河流域22个行蓄洪区。
淮委SCDMA宽带无线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SCDMA宽带无线网络充分依托淮委现有IP骨干网和电话交换网络资源,建设以IP骨干网为支撑的宽带无线数据接入网络和以电路交换网为支撑的语音交换网络。
系统采用分布式组网方式,分别在蚌埠、霍邱、阜南、驻马店、宿迁、淮南六个地市建设1套SCDMA核心网设备SAC,以保证每个地市的业务相对独立及可靠。在六个地市建设SCDMA基站系统14套(其中蚌埠4套、霍邱2套、阜南2套、淮南2套、驻马店3套、宿迁1套),各基站分别汇接入各地市核心网设备SAC。
基于淮委现有骨干传输网络情况,结合本次SCDMA系统组网形式和业务组成,淮委SCDMA网络各地连接图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SCDMA系统依托于淮委传输骨干网络,在6个地市建设共计14套基站系统,具体设计如下:
(一)所有SCDMA硬件设备均依托于淮委骨干传输网络,统一分配IP地址,实现各地设备之间的网络互通;
(二)各地SAC通过E1链路汇接到蚌埠SAC设备上,统一通过淮委C&C08交换机实现水利专网接入;
(三)同时各地SAC在本地与当地市话交换机进行对接,实现本地语音的出局;
(四)考虑到视频监控、移动办公等数据业务需要与当地水利相关部门计算机网络互联,所以在每个基站可根据需要自行配置交换机设备,以方便当地计算机网络的接入。
根据淮委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要求,SCDMA终端接入解决的业务模式有:数据上网业务、语音业务、视频监控业务。其对应的终端形式包括CPE、SCDMA手机和固定台。
CPE、SCDMA手机和固定台提供电话、网络接口。CPE支持上行3M、下行1.6M;固定台支持上、下行1.6M;手机支持上、下行200K。
为完成视频监控,CPE与视频编码器之间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视频编码器与摄像头之间通过AV电缆连接,编码器完成摄像头采集的视频图像的编码,将MPEG-4格式的视频流经由CPE进入SCDMA网络,最终由核心网的视频转发服务器处理。
无线接入技术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的应用,为大汛时人员的迅速、安全撤退提供了及时可靠的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