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元
(福建棉花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福建龙岩 364000)
棉花滩水电站位于福建省永定县境内,工程属I等枢纽工程,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13.0 m,坝顶全长 308.5 m,坝顶高程为 179.0 m.水库正常蓄水位173 m,校核洪水位177.80 m.工程于1998年4月正式开工,2000年12月18日下闸蓄水.坝址河谷狭窄,为地形基本对称的“V”形河谷,枯水期河面宽20.0~30.0 m,两岸山体雄厚.基岩为花岗岩,微风化,致密坚硬.岩体内发育有岩脉和多组断层.坝基扬压力孔布置在纵向基础廊道以及三个横向廊道内,共有25个测点,编号UP1~UP25.UP1~UP16位于1#~6#坝段纵向基础灌浆廊道,UP17~UP25位于三个横向廊道内,所有测点均有人工和自动化测值[1].UP5孔在2003年6月后新建一个扬压力观测孔,新旧孔分别命名UP5-NEW和UP5-OLD.人工一般每月监测3次监测,自动化每天监测一次,本文资料系列人工为2001年9月~2008年12月;自动化为2002年11月~2008年12月.棉花滩大坝渗漏量采用三角堰来测量.其中,(76.00 m廊道集水井两侧的上下游排水沟内各设置两个量水堰,分别测量坝体和坝基的渗流量,坝体渗流量的测点编号分别为WE1和WE3,测坝基渗流量的测点编号为WE2和WE4;在左右排水平洞的排水沟中各设置一个量水堰,测点编号分别为WE5和WE6.在▽96.00 m、▽120.00 m和▽140.00 m出坝廊道的下游出口段共设了4个(▽140.00 m高程布置两只)量水堰,测点编号分别为WE7、WE8、WE9和WE10.
图1为典型坝段扬压力UP5(5#坝段)测孔水位实测过程线.由监测资料表明:
(1)上游水位是影响坝基扬压力测孔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降雨次之,而扬压力测孔水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
(2)高水位时段5#和3#坝段的扬压力系数超过设计值,5#横断面上测压孔水位呈上下游较高,中间测孔水位相对较低分布,且UP17和UP18孔水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与坝段基础有F18等断层穿过,地质情况复杂有关,建议加强监测和分析.
(3)扣除由于监测误差引起的测值突变和跳跃现象后,UP9、UP11、UP17和UP18孔的孔水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除上述测孔外,其余测孔测值变化比较稳定,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图1 5#坝段UP5扬压力测孔水位实测过程线
(4)根据扬压力折减系数公式计算[2],棉花滩大坝在高水位时段(水位高于170 m)时的最大扬压力折减系数大部分小于设计采用值.其中UP5、UP6、UP11和 UP15超过设计值.其主要原因有:①1#岸坡坝段的UP15测孔,除受库水位及降雨影响外,山坡地下水和渗流不利地质是重要影响因素;②5#坝段的UP5、UP6孔基础条件复杂,有F18等断层穿过.图2为2008年最高水位时各测孔扬压力折减系数及设计值分布.图3为5#坝段2008年8月29日实测和设计扬压力图形.
图2 2008年最高水位时各测孔扬压力折减系数及设计值分布
图4为典型测点渗漏量过程线,监测资料分析表明:
(1)上游库水位变化是影响各测点渗漏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库水位上升时,渗漏量增大;库水位下降时,渗漏量减小;库水位变化对大坝渗漏量影响有滞后效应.
图3 5#坝段2008年8月29日实测和设计扬压力图形
(2)降雨是影响各坝段渗漏量变化的因素之一,降雨量较多及库水位较高的时段,渗漏量较大;降雨量较少及库水位较低的时段,大坝渗漏量较小.
图4 渗漏量WE6实测过程线
(3)温度变化对各坝段坝基渗漏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影响比库水位及降雨变化要小.
(4)时效对各坝段渗漏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
总体而言,若扣除监测误差及横缝止水问题等影响,则坝体及坝基的渗漏量测值总体变化较为平稳,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图5为典型测点绕坝渗流测孔水位过程线.监测资料分析表明:
(1)帷幕前测的点R1和L1所监测的绕坝渗流量的变化受库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库水位升高,绕坝渗流孔水位上升;库水位下降,绕坝渗流测孔水位下降;同时,库水位变化对地下水位影响有一滞后过程.
(2)温度变化对两岸绕坝渗流变化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温度较低季节,地下水位较高,而温度较高季节,则地下水位较低.
(3)降雨对两岸绕坝渗流也有影响,降雨较多的季节,库水位较高,则地下水位较高;反之,降雨较少季节,库水位较低,则地下水位较低;同样地下水位的变化较降雨也有一个滞后过程.
(4)两岸绕坝渗流孔水位变化比较平稳,时效呈平稳变化.
图5 绕坝渗流左岸测点L1实测过程线
吴中如[3]坝基扬压力、渗漏量和绕坝渗流的统计模型采用以下表达式.
(1)坝基扬压力测孔水位监测资料统计模型
其中:H—拟合值;Hh—水位分量;HT—温度分量;
HP—降雨分量;Hθ—时效分量.
ai—水位分量回归系数(i=1~5);
hi—观测日、观测日前1天、前2~4天、前5~15天、前16~30天的上游平均水位(i=1~5);
h0i—初始观测日各时段上游水位平均值(i=1~5).
t—从监测日至始测日的累计天数;
t0—资料序列的第一个测值至起测日的累计天数;
b1i、b2i—温度因子的回归系数(i=1,2).
Pi—为观测日、观测日前1天、前2~4天、前5~8天的降雨量均值(i=1~4);
P0—初始监测日各时段平均降雨量(i=1~4);
ci—降雨量因子的回归系数(i=1~4).
d1、d2—时效分量的回归系数;
θ—t除以 100;θ0—t0除以 100.
(2)渗漏量回归模型
式中符合意义同(1)式.
(3)绕坝渗流测孔水位回归模型
式中符合意义同(1)式.
(1)回归模型精度
扬压力26个测点有15个复相关系数>0.9,5个测点介于 0.8~0.9之间,小 6个测点于 0.8,UP25测点复相关系数最低,为0.724.
各分区渗漏量8个测点以及坝体坝基及大坝总体渗漏量中,有3个测点复相关系数>0.8,另外8个测点相关系数在0.5~0.8之间.
14个绕坝渗流测孔的统计模型复相关系数R,>0.9的测孔有5个,在0.8~0.9之间的测孔有5个,在0.7~0.8之间的测孔有5个,还有1个测孔的复相关系数R为0.637.
因此,渗流回归模型的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分析各影响量对渗流监测量的影响.
(2)渗流影响因素分析
①上游水位是影响坝基扬压力、渗漏量和绕坝渗流的主要因素.坝基扬压力、渗漏量和绕坝渗流测点,选中上游水位因子的测点数分别占总测点数的96.15%、95.2%和100%,库水位升高,扬压力测孔水位升高;库水位下降,扬压力测孔水位降低,孔水位变化滞后于库水位的变化.在典型年坝基扬压力、渗漏量和绕坝渗流测值年变幅中,水压分量分别约占50% ~70%、30% ~60%和35% ~45%.
②温度对坝基扬压力、渗漏量和绕坝渗流有一定的影响,所有测点都选中了温度因子.在典型年坝基扬压力、渗漏量和绕坝渗流测值年变幅中,温度分量约占10% ~20%、15% ~25%和10% ~20%.
③降雨对坝基扬压力测孔水位、渗漏量和绕坝渗流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且岸坡测点受降雨的影响大.在典型年坝基扬压力、渗漏量和绕坝渗流测值年变幅中,降雨分量约占15% ~25%、15% ~30%和30% ~40%.
④所有坝基扬压力、渗漏量和绕坝渗流测点均选中时效因子.在典型年坝基扬压力、渗漏量和绕坝渗流测值年变幅中,时效分量约占年变幅的5%左右.
通过坝基扬压力、渗漏量和绕坝渗流监测资料的定性和模型分析,对棉花滩大坝渗流性态有如下结论:
(1)坝基坝基扬压力、渗漏量和绕坝渗流测孔水位主要受水位因素影响,时效分量已经稳定.
(2)UP9、UP11、UP17和 UP18等扬压力测点孔水位在逐渐升高,UP5、UP6和UP15孔水位较高以及扬压力折减系数也较大,应加强对上述部位的监测和分析.
(3)各测点在2002年和2003年的监测值波动较大,随后渐渐平稳.若扣除监测误差及横缝止水问题等原因后,各量水堰测点渗漏量测值总体变化平稳,无明显趋势性变化,但仍要加强监测和分析.
综上,棉花滩大坝渗流变化性态基本正常.
[1]金 秋,陈新杰.棉花滩大坝扬压力综合分析[J].人民黄河:2010,32(3):114-1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DL/T5178-200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吴中如.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