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红,杜佳新(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 150001)
黄芪注射液为中药黄芪经提取而成的黄色或淡黄色的澄明液体,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功效,用于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1]。临床上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等疾病。其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多数为胃肠道及过敏性皮肤反应等。为了解黄芪注射液致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笔者收集了1994-2011年国内公开报道的黄芪注射液致ADR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了综合分析。
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1994-2011年国内有关黄芪注射液致ADR的报道,共收集到76篇、共95例病例,来自50种国内期刊。其中,《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中有7篇(9.21%),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医药导报》6篇(7.89%),《齐鲁护理杂志》5篇(6.58%),《中国临床药学杂志》4篇(5.26%),《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3篇(3.95%),《中国误诊学杂志》、《齐鲁药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云南中医中药杂志》中各有2篇(各占2.63%)。分别对所收集文献报道中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史、ADR出现时间、ADR分类、临床表现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黄芪注射液致ADR的95例患者中,男性47例(49.47%),女性42例(44.21%),6例不详。年龄最小的3岁(女性)[2],最大的81岁(男性)[3];其中以51岁以上患者居多,共有48例(50.52%)。性别与年龄分布详见表1。
表1 性别与年龄分布(n)Tab 1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gender and age(n)
单一用药60例(63.16%),合并用药35例(36.84%)。患者原患疾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右肾囊肿、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青光眼、冠心病、眩晕症、病毒性心肌炎等。30例(31.58%)无过敏及ADR史;53例(95.23%)ADR史不详;其他有磺胺、青霉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过敏。
黄芪注射液给药量为30 mL的17例,40 mL的7例,4 mL的5例,10 mL的3例,50 mL、60 mL、70 mL、6 mL、1 mL、80 mg、40 mg各1例,不详3例,其他均为20 mL。除1例[4]为穴位注射外,其他患者均为静脉注射。黄芪注射液均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
ADR出现时间最短为用药后2 min[5],最长的为用药后30 d[6]。其中,≤24 h的61例,3~10 d的8例,11~20 d的2例,21~30 d的1例,不详23例。表明用药≤24 h发生ADR数量最多,占64.21%,应密切注意。
95例黄芪注射液致ADR主要体现在肌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及其他方面,详见表2。
表2 临床表现类型(n)Tab 2Type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n)
95例ADR中采取停药后对症治疗的92例,停药后不治疗的3例。其中,转归最快的是停药后2 min[7],最长的为6个月后略改善[4];痊愈75例,好转1例,未愈1例,结果不详18例。
黄芪注射液是一种中药西制的制剂,是从黄芪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配制成的注射剂[8]。其有效成分分别为皂苷类、多糖类、微量元素、黄酮类、氨基酸类及其他。
由表1可见,黄芪注射液致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发生ADR男性47例(49.47%),女性42例(44.21%)。本研究的病例均为个案报道,因此黄芪注射液致ADR的发生与性别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调查。95例ADR中,其中以51~60岁、≥61岁年龄段患者居多,均为24例(各占25.26%),说明此年龄段患者较易发生ADR。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黄芪注射液在体内主要经肾脏代谢,从尿中排泄,而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特别是肝、肾功能下降,从而增加血液循环中的黄芪注射液药物浓度和导致药物蓄积,进而增高老年人发生ADR的风险;另一方面,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一些合并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用药频度增加,多种药物同时应用也会导致ADR的发生。所以,建议医师对老年患者使用黄芪注射液时应按照常规剂量给药。
黄芪注射液致ADR以皮肤ADR最多,103例(29.94%),主要表现为全身瘙痒、面色苍白、皮疹、口唇紫绀等,其发生率为29.94%。黄芪注射液对呼吸系统引起的ADR主要表现为呼吸短促、呼吸困难等,其发生率为19.77%。以上2个方面为黄芪注射液的高发ADR。
黄芪注射液致ADR的症状发生多数在停药或治疗后消失或减轻,本文病例中有1例未愈,不详18例,停药后不治疗的3例。
目前黄芪注射液致ADR的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主要认为有以下原因:(1)黄芪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工艺要求较高,常含有酶、皂苷、蛋白质等未提纯分子,部分物质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血液,引起过敏反应;(2)可能与患者本身特异性过敏体质有关。黄芪为中医气虚补气常用药,患者可能有用药史,自身体内已产生特异性抗体,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时其作为致敏原进入血液,出现过敏反应;(3)临床中部分医师将其他药物与黄芪注射液配伍运用,可能会出现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生成对机体有害的物质进入血液而出现ADR;(4)与部分黄芪注射液的超剂量应用有关[9]。
减少黄芪注射液致ADR发生的措施:(1)用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忌烟酒、浓茶。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饮食有节。(2)严格按照本品适应证使用。黄芪补气升阳,易于助火,有热象者以及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忌用。(3)适宜单独使用,不能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4)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或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不能使用。如经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出现浑浊、沉淀、变色亦不得使用。(5)首次用药,宜选用小剂量,慢速滴注。(6)务必加强全程用药监护和安全性监测,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的30 min,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药。(7)对孕妇、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确立,需谨慎使用。儿童用药应严格按千克体重计算。(8)对老人、儿童、心脏严重疾患、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应禁用或首次用药者应慎重使用。如确需使用,应减量或遵医嘱。(9)本品与氯霉素存在配伍禁忌。本品不能与青霉素类高敏类药物、头孢类合并使用,禁止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10)静脉滴注时,必须稀释以后使用。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和用药剂量。建议滴速小于每分钟40滴,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5~30滴。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体征等从低剂量开始,缓慢滴入。(11)输液时可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且应现配现用。(12)禁止静脉注射给药。(13)建议1个疗程不宜>2周,防止长期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个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14)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总之,医师在应用该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确保其用药安全。同时,也提示生产厂家应不断改进工艺,提高该药的纯度,降低成品中的微粒数[10],以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1]贺 嘉.黄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J].家庭医药-医药论坛,2010,(3):225.
[2]郑江丽.黄芪注射液致血尿1例[J].华北国防医药,2009,21(3):29.
[3]刘阿敏.黄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5(20):32.
[4]周芝松.黄芪注射液穴注致低毒性感染1例[J].广东医学,1995,16(2):138.
[5]孟令英.黄芪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01,31(1):19.
[6]侯庆源,胡安新,赵雁鸿.黄芪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3例[J].山东医药,2006,46(8):81.
[7]王文青,王丽梅.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3例报道[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5):59.
[8]张亚超,张亚梅,郑文广.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过敏反应1例[J].白求恩军医学报,2004,2(3):177.
[9]严兴茂.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出现剧烈腰痛不良反应[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2):264.
[10]柳先盛,林伟萍,吴明东.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07,16(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