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实勇,陈 余,张 鹏
(1.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北京 100107;2.北京奥天农业有限公司,北京 102607)
北京地区开展发酵床生猪养殖自2007年起步,规模和应用面积逐步扩大,应用于商品猪生产的不同阶段,在仔猪冬季保暖防病促生长和节水减少粪污排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种猪生产上,尤其是对妊娠母猪在妊娠期间防止肢体病方面,未见报道,在提高仔猪成活率方面未见详实资料。本试验经过长时间的监测和统计研究了发酵床对妊娠母猪肢蹄健康及仔猪成活率(包括保育猪、生长育肥猪阶段)的影响。
试验在北京礼贤奥天原种猪场,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均选取日龄、胎次、品种头数相近的猪只,试验选取6栋猪舍进行对比实验。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妊娠母猪舍(120头)、保育舍(80头)、生长育成舍(50头),试验组猪饲养于发酵床内,妊娠母猪每栏3~4头,每头占发酵床面积2.5 m2,对照组妊娠母猪饲养在双列水泥地面猪舍内,每栏3~4头,每头占地面积2.2 m2,试验组保育猪和生长育成猪均为发酵床大栏饲养,饲养密度分别为0.7 m2/头、1.3 m2/头,对照组保育舍、生长育成舍,均采用传统水泥漏缝地面水冲粪式小栏饲养,饲养密度分别0.6 m2/头、1.1 m2/头。
发酵床垫料由稻壳和锯末组成,稻壳与锯末各50%,加入专用发酵土著菌种(0.5 kg/m3,北京农学院提供)、营养液(10%红糖水,自制)、每立方米垫料撒粗盐30 g、土适量,混合均匀,含水量为40%~50%之间,以手握垫料手指有水分滴出,但不滴下,松开后能自然散开为佳。妊娠母猪舍发酵床厚度为100 cm,保育段发酵床厚度为60 cm,猪只进圈前先驱虫。日常管理中每天疏散粪便,将集中成堆集中排便区域翻出并撒匀、垫料翻堆、调节维持垫料适宜水分、猪舍通风换气,每周翻动垫料1次,垫料外围消毒1次,保持充分光照,整个发酵床水分保持在60 %,通风良好,确保发酵床正常发酵。对照组水泥地面饲养,干清粪,保持圈舍干净卫生。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相同的妊娠母猪专用料、保育料和育成料,均采用自动饮水器自由饮水。妊娠母猪每天2次定量饲喂,保育和育成猪均采用自由采食。试验期为180 d。试验期内详细记录每头及每批的各项生产数据,单只称重,按圈计料,其他饲养管理,如饲料配方、饲喂方式、免疫驱虫与保健均按照猪场常规方式进行,种猪每月严格按照种猪淘汰标准及时淘汰。
妊娠母猪记录肢蹄病发生数,记录保育猪和育成猪成活数,保育猪和育成猪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转群时称个体重,记录各组耗料量,计算日增重、料肉比,记录其平均体重。
采用Micsoft Excel 2007和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表1 妊娠母猪肢蹄病的发生率 %
试验组的各月肢蹄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照组肢蹄病的发生率随着季节温度的升高有上升趋势,而试验组没有表现出这种变化趋势。试验组除了5月份有1头猪在驱赶过程中扭伤,其他月份肢蹄病的发生率均低于1%,而对照组猪只肢蹄病发生率始终居高不下,经常规治疗也未见明显效果。这可能是水泥地面硬度过大,加上粪尿未及时清除、湿度过大从而为圈舍内病原微生物提供生存机会,从而加重肢蹄感染,且降低治疗效果。
表2 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 头
表3 保育猪成活率 %
而试验组猪只偶尔出现肢蹄病,经常规治疗后能够有效恢复,这可能是发酵床床面软化、相对干燥,有利于受损肢蹄的康复。
种猪肢蹄病的发生直接导致种猪淘汰率的升高,无论是现役公猪还是各生理阶段的母猪,肢蹄受力均比其他阶段重,在这些阶段只要有肢蹄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种猪的直接淘汰。可见,发酵床养殖模式在种猪养殖上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肢蹄病的发生率,而且能够直接降低种猪淘汰率,从而延长种猪尤其是优良种猪的使用年限。
表2表明,试验组平均窝产活仔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平均窝产活仔数均在10头以上,而对照组平均窝产活仔数仅7月份为10.2头,其他月份均在10头以下。2组的配种方式相同(人工授精),整个妊娠阶段饲喂方式及饲料均相同,而窝产活仔数却表现出不一样的水平。从分娩情况来看,对照组产死胎比率高于试验组,在6、7、8月表现尤其明显。试验组母猪分娩阶段难产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并且胎儿均匀度好。这可能是发酵床上的妊娠母猪在发酵床上自由翻拱垫料,适度运动,从而使得胎儿在母体内营养吸收均衡,而水泥地面养殖模式的妊娠母猪虽然也是小栏饲养,有一定的运动,但是栏内没有明显的“休息区”,如果粪尿清理不及时,还能导致栏内地面打滑,很容易造成妊娠母猪摔跤、关节扭伤、产生死胎等。所以,发酵床模式的饲养可以改善妊娠母猪生活环境,从而增强母子双方的抵抗力,增加窝产活仔数,更好地发挥优良种猪的繁殖性能。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照组保育猪的成活率在3月、4月、5月、6月、7月、8月均低于试验组,而且在3、4、5月份的成活率低于6、7、8月份,而试验组成活率相对稳定均高于对照组。从对照组的死亡情况来看,3、4、5月份猪圈气温较低,水泥地面的保育猪打堆睡卧,为了保温门窗的关闭导致氨气浓度过高,在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上均不如发酵床保育模式。而试验组保育猪在发酵床上自由翻拱垫料,温度和湿度适宜,无大量粪尿淤积,猪群无聚堆现象,表现出逍遥运动,自由采食、饮水。
表4 育成猪成活率 %
由表4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在各时间段成活率分别为94%、96%、96%、95%、97%、98%,而试验组各时间段成活率为97%、98%、99%、100%、97%、98%,试验组成活率在各时间段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小栏饲养,常出现粪尿淤积,如未及时清除,在猪的踩压下很容易出现粪尿浆,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而试验组猪只在发酵床上无忧无虑,自由嬉戏、玩耍,拱食。从死亡记录来看,对照组多因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久治不愈而死亡,试验组猪只少有死亡发生,少数因深拱垫料而串
打架应激死亡,疾病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试验组猪体重达到对照组猪出栏体重时,可以节约饲养时间,提前出栏。在本次试验中,试验猪体重比对照组高2.58 kg/头,按日增重折算,可以提前4天出栏。
表5 育肥猪增重及耗料情况
对生物发酵床分别在妊娠母猪、保育仔猪、育成育肥猪阶段开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发酵床对降低妊娠母猪在妊娠期间发生蹄病,减少无损淘汰具有一定的作用,种猪的淘汰率提高1个百分点。
2)发酵床模式的饲养改善了妊娠母猪生活环境和体况,增加窝产活仔数,平均每头母猪提高1头窝产活仔猪,有利于优良种母猪更好地发挥其繁殖性能。
3)发酵床养殖在提供保育猪成活率方面效果显著,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在提供育成猪成活率方面差异不显著。
4)本试验中发酵床养殖可提前育肥猪只4 d的出栏时间,但样本数有限,仍需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