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轲,刘国岭,赵自更,指 导:贺丰杰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其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1]。相当于中医带下病,证属湿热下注型。笔者2010年9月~2012年以来,运用止带方加减治疗妇女带下病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5月本院门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年龄23~55岁,平均(34.6±4.21)岁;平均病程(3.5±1.4)月。对照组30例,年龄25~58岁,平均(33.9±4.19)岁;平均病程(3.2±1.6)月。所选病例均为已婚女性,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诊断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医妇科学》[3],《妇产科 学》[1]诊断标准制定。症见:带下黄白、如豆渣样、有臭味,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小便短赤、尿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妇科检查:外阴红斑、水肿、手抓痕。阴道分泌物涂片找到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1.3 排除标准 未成年女性及未婚女性等患者均不能使用克霉唑栓剂。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克霉唑栓剂,每晚1粒(150mg),塞入阴道深处,连用7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止带方。药物组成:茯苓15g,猪苓12g,泽泻12g,车前子12g,土茯苓20g,黄柏10g,丹皮10g,赤芍15g,栀子12g,牛膝10g,茵陈12g,苦参15g。上药加水500mL,文火煎煮40min,取汁200mL。2煎加水300mL煎煮取汁100mL,2煎混合,分早晚冲洗外阴及阴道,每日1剂。7d为1个疗程。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标准 痊愈:白带量、色、质、气味均正常,伴发症状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好转:带下量明显减少,无色或色白,质稍稠或稍稀,伴发症状明显减轻;无效:带下量减轻不明显或治疗期间放弃治疗者。
2.2 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西医学认为约80%~90%的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有白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pH在4.0~4.7,通常<4.5,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阴道内糖原增多,酸性增强时,即可迅速繁殖而引起炎症,故本病多见于孕妇、糖尿病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的患者。大量长期应用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亦可使菌群紊乱,而导致假丝酵母菌生长。其他如严重的传染病,消耗性疾病以及B族维生素缺乏等均为其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内源性传染为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少部分患者通过性交直接传染,或接触感染的衣物而传染。中医根据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中医将其归属为“带下病、湿热下注”的范畴,“女科”在带下病的病因病机方面突出以下几点:一是湿邪为患;二是带脉损伤;三是任脉损伤;四是脾虚失运;五是肝气郁滞;六是火热为患。主要有脏腑功能的损伤及邪气侵袭,肝、脾及任、带二脉的损伤,脏腑功能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任脉带脉失约,或湿邪内生,或外感湿邪,或郁而化火,总之湿邪为患是带下病的关键[4],故治疗以清利湿热解毒杀虫为主,方选止带方治疗,方中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止带;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黄柏、栀子、茵陈泄热解毒,燥湿止带;牛膝利水通淋,引诸药下行,使热清湿除带自止。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猪苓、车前子、泽泻、赤芍、丹皮具有抗菌作用,牛膝、茯苓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黄柏、栀子、茵陈具有抑制腺体分泌作用。止带方联合克霉唑栓剂总有效率为96.4%;克霉唑栓剂总有效率为76.67%,联合用药优于单用克霉唑栓剂,是临床治疗带下病的有效方法。
[1]乐杰 .妇产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9~24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1~385.
[3]张玉珍,谭万信,尤昭玲 .中医妇科学[M].2版 .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2007:187~188.
[4]刘金星 .傅青主论治带下病特色浅析[J].湖北中医杂志,1991,13(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