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果糖二磷酸对老年体外循环患者肺保护作用

2012-08-02 08:51阿不拉江赛达明阿依别克郭永忠张总刚唐和年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8期
关键词:二磷酸内毒素体外循环

阿不拉江·赛达明 乔 峻 阿依别克 郭永忠 张总刚 唐和年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体外循环(CPB)技术是非生理性循环方式,会对患者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危害最大的就是肺组织。据相关临床统计得出,CPB后患者发生肺功能障碍约为15%~30%,严重时可诱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导致患者死亡,特别是对于基础功能和代偿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CPB造成损伤更明显〔1,2〕。1,6-果糖二磷酸(FDP)是细胞内糖酵解代谢途径中一种重要中间产物,它对多种代谢途径具有直接调节作用,是一种高能底物与代谢调节剂,可调节机体内酶活性与能量代谢,对肺组织有保护作用〔3〕。本文拟探讨FDP对老年CPB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我科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4例,就诊前均无严重肺功能障碍;无诱发肺组织病变的其他基础性疾病。知情同意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施行常规CPB治疗,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1~73岁;观察组于CPB前与CPB中静脉注射FDP,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7~78岁。两组年龄及性别组成、一般情况、就诊时各项检查值差异均不显著,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及指标检测 两组术前肌注0.3 mg东莨菪碱+10 mg地西泮(安定);0.08 mg/kg咪达唑仑+15 μg/kg芬太尼+0.12 mg/kg维库溴铵静脉推注进行麻醉诱导,同时行气管插管、吸氧、桡动脉置管及心电监护;吸入10 g/L异氟烷+静脉推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行麻醉维持;对照组施行常规CPB措施,观察组于 CPB前与 CPB中分别静脉注射 FDP,每次250 mg/kg。于CPB后1 h取患者桡动脉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并于CPB前、CPB后1及3 h取患者静脉血行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CPB后1 h血清学指标比较 两组CPB后1 h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CPB后1 h血清学指标比较(±s,n=12)

表1 两组CPB后1 h血清学指标比较(±s,n=12)

?

2.2 两组CPB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 两组CPB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不显著;CPB后1和3 h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PB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s,n=12)

表2 两组患者CPB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s,n=12)

?

3 讨论

CPB后造成肺损伤机制是:在CPB过程中,由于患者血液与外界材料接触,会不可避免地激活患者血液系统中纤溶补体系统、凝血因子、中性粒细胞、淋巴-单核细胞及血小板,引起患者体内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及多种炎性介质释放,导致患者肺间质及肺实质损伤;同时在CPB过程中,因肺组织被隔离于正常血液循环之外,导致肺组织缺血缺氧。在此状态下,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会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同时释放相关细胞因子,在缺血再灌注期诱导并刺激患者血液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同时进入肺组织中,产生并释放大量水解蛋白酶、细胞因子与氧自由基,对患者肺间质及肺实质造成直接或间接损伤〔4〕。在CPB后肺损伤过程中机体产生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起到重要作用,而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增多与以下机制有关:①患者体内细菌内毒素作用。在CPB过程中,患者各组织器官自然屏障作用削弱,从而细菌易通过各种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内毒素血症,而血液中内毒素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而产生TNF-α;②患者体内补体系统激活。在CPB过程中,由于患者血液与外界材料接触,其血液系统中补体系统被激活,从而产生过敏毒素,产生的过敏毒素又会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相关促炎性细胞因子;③体内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间相互作用。在CPB过程中,患者体内产生的TNF-α可诱导IL-6和IL-8产生。CPB术后机体炎症反应产生的白三烯、蛋白水解酶及氧自由基等在对机体造成损伤的同时,也会诱导免疫活性细胞继发性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形成体内正反馈〔5〕。

FDP对CPB过程中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减少因细菌进入机体生理屏障后产生的内毒素,从而减少体内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同时通过加强对细胞膜的稳定,抑制机体内各种细胞因形成的正反馈,从而抑制体内促炎性细胞因子进一步升高,削弱了CPB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6,7〕。综上,在老年患者CPB前与CPB中静脉注射FDP,可有效缓解患者治疗后全身炎症反应,起到肺保护作用。

1 闫庆峰,方 刚.体外循环中肺损伤机制及1,6-二磷酸果糖的肺保护作用〔J〕.宁夏医学杂志,2004;26(2):125-7.

2 顾恺时.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69.

3 Romsi P,Kaakinen T,Kiviluoma K,et al.Fructose-1,6-bisphosphate for improved outcome after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in pig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3;125(3):686-98.

4 Robinson J,Nawaz S,Beard JD.Randomized,multicentre,double 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the use of aprotinin in the repair of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On behalf of the Joint Vascular Research Group〔J〕.Br J Surg,2000;87(6):754-7.

5 郭建极,何 巍,罗玉忠,等.1,6-二磷酸果糖对体外循环肺保护的临床实验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4):503-5.

6 黄春郭,孟 刚,向小勇.体外循环肺保护的研究进展〔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427-30.

7 Toyama S,Hatori F,Shimizu A,et al.Aneutrophil elastase inhibitor,sivelestat,improved respiratory and cardiac function in pediatric cardiovascular surger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J〕.J Anesth,2008;22(4):341-6.

猜你喜欢
二磷酸内毒素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6-二磷酸果糖三钠盐的毒理学研究
PARP 抑制剂在BRCA 胚系突变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二磷酸果糖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1b层析工艺中内毒素的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