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毅 王照东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各地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成就了既有共性又独具特色的文化,而家具则是一种物化了的文化。东北地区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黑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地域文化、经济水平等情况的不同,在东北地区形成了带有一定区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相关联的特色家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东北”是以华北地区的燕山山脉为地标参照并相对于中原来说的方位名词。在山脉的东部、北部地区统称为“东北”,包括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的东部地区等。东北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东北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暖湿而短促的夏季。东北地区北临北半球冬季的寒极——东西伯利亚,冬季强大的冷空气南下,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风,使之成为同纬度各地中最寒冷的地区。在寒冷的东北地区,防寒便成了生活中的重大事情之一,在家具方面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其中之一即火炕,它是用土坯或砖石砌成的一种床,底下有洞,可以生火取暖。在东北地区出现的火炕形式主要有:弯子炕、一面炕、对面炕、拐把炕、满铺炕等,见图1,图2。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在处理火炕(实体)和室内活动区域(虚体)所占室内空间大小的矛盾。处理矛盾的原则是以保证室内取暖效果为首要前提,这样便是形式服从于生活所需的功能。在炕面的材料选择也是以热量散失相对慢的砖、石、土为主,这样在保温方面尽可能做到了完美。
图1 弯子炕
图2 拐把炕
另外,为了美化和功能的需要在炕边铺设的炕沿,一般选择木材。有的炕为了增加私密性,在炕上设置隔扇,也称吊档,俗称“箅子”,见图3,图4。一般在炕的中间垂直的位置,有的与地上的隔扇连为一体,形成一堵墙,更加增强卧室空间的私密性。隔扇上部装有类似窗棂的木作装饰,下部镶嵌木板,上边雕一些祥禽瑞兽、花草植物、人物场景、几何纹样等。当然隔扇是活动的,有的可以吊起、放下,有的可以开启、关闭,方便人们的起居。隔扇平衡了人口数量和房屋使用私密性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隔扇已经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增加了室内的通透效果。
图3 炕上隔扇
图4 炕上隔扇(与地面隔扇连为一体)
东北地区的窗户在形体上和窗户纸的裱糊方式上也反映出当地民众在应对寒冷气候的聪明才智。在屋阳面的窗户形体开的比较宽大,而在阴面则开的比较小,甚至不开窗户。这样在寒冷的冬季则可以增大进光量,便于太阳热量的吸收,防止室温的过度流失,利于室温的保持。而在酷热的夏季则利于通风换气。窗户纸的裱糊方式——窗户纸糊在外,也是冬天适应寒冷气候的一种表现。这种裱糊方式,不存雪、保暖性强;免去了窗棂在窗户纸上形成的阴影,增大了窗户的进光面积。再者冬天有强风吹来时有窗棂做龙骨支撑着窗户纸,增强了窗户纸的耐用性。这些都体现了生活在黑土地上的人们在适应冬季寒冷气候的超凡智慧。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本上不糊窗户纸了,而是镶上玻璃。这样窗户就显得更加美观漂亮,室内更加明亮。
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广人稀,为了生存人们在相互交往、改造自然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与之相关联的性格特征。如:直截了当、重情重义、粗犷豪放、勇猛彪悍等。这些性格特征在家具造型上体现出一定的山林原始风貌。较为有代表性的是生活在长白山林区的人们,屋里很多木质器具都是用圆木直接砍削而成的。桌椅板凳是用厚墩墩的树干或树墩砍削出大体轮廓,有一些把树墩巧妙的雕挖成双层桌、落地椅的模样。还有用整根圆木砍挖而成的巨大水桶或澡盆。有的家具就用木段、木片加铁质材料固定连接,见图5,图6,表现出贴近自然的山林原始风貌。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才显得缤纷多彩。人们对色彩的好恶是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在东北地区生活的各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色彩喜好。生活在该地区的民众对白色都有一种莫名的情有独钟,究其原因有天寒地冻、白雪皑皑的自然原因,有民俗、宗教信仰的历史文化原因。比较突出的有跨境而来的朝鲜族,它在文化历史上具有“崇尚山水”和“鹤崇拜”的民族现象,朝鲜族自古喜爱白色,俗称“白衣民族”,绘画、舞蹈、服饰、家具彩绘等都体现出素、白、雅、和的特点。在色彩装饰上没有大面积使用鲜艳的色彩,而多以材料原色或清淡的色调为主,器具上的装饰花纹也多为黑白色,只有在矮柜上有时候可以看到亮丽的金属色。仙鹤除了能体现出色彩崇拜,还能体现出朝鲜族在图案上的鹤崇拜现象,在朝鲜族炕柜白铜饰件上镌刻的画中,表现仙鹤图案的最多。在《论朝鲜族宗教信仰与炕柜文化》中指出在集安的崔明顺他祖上有90年前的一对炕柜。炕柜下端的中心位置的饰件是相互对应的两只仙鹤,展翅飞翔,回首眺望,造型生动,流畅自然,栩栩如生。
图5 水盆等
图6 木水舀子等
何为材料,《迈尔新百科全书》的定义是:“自原料中取得的,为生产半成品、工件、部件和成品的初始物料,如金属、石块、皮革、塑料、纸、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等。”
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在家具制作方面还是以木材及其衍生产品为主,众所周知,东北有全国两大家具原材料基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木材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家具制作用材主要有红松、水曲柳、柞木、桦木和楸木等实木材料;另外,还有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细木工板、胶合板、塑料、金属材料等近现代材料。经过实地调研发现东北特色家具——火炕,其制作材料就更能体现出材料使用的本土性和广泛性。主要材料除木材外,还有泥土、石材、草、苇、秸秆等。另外,东北地区家具还有一种用特殊材料桦树皮制作的家具,见图7,图8。这种材料的使用更加体现了东北地区人们在用材方面的广泛性和超人智慧。
图7 桦皮篓
图8 桦皮桶
家具的装饰手法很多,主要分为艺术性装饰、五金装饰和其他装饰三种。其中艺术性装饰包括雕刻、百宝嵌、髹饰、绘画等装饰手法;五金装饰主要以铜饰为主;其他装饰则是用大理石、织物等饰物来装饰。
针对于雕刻来说,东北地区除常见的雕刻手法外,还有一种在特殊材料——桦树皮家具上使用的阴刻手法。它以鄂伦春族为代表,同时其他兄弟民族也经常使用。阴刻装饰手法,包括点刺和压花,见图7。点刺是用动物腿骨制作的骨针在家用器具上刺成凹槽形连续型纹样。所谓压花,即直接用骨器打压成凹形花纹。阴刻纹样的部位,多在家具身腰以上也有通体装饰的。纹样一般为多层次的2方连续几何形和少量的植物纹样单独或组合运用。几何形有:直线纹、水波纹、三角形纹、圆圈纹等;植物纹样有:树叶纹、树形纹、几变形花朵纹等。
在家具“盖”的这一部分,常作重点装饰,主要为圆形、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的适合纹样。在点刺与压花图案上,最后有些可以再加彩绘,见图8。彩以朱红、大红、绿、蓝和黑色为多。彩绘后,在桦皮固有的浅土黄色上,可产生既有对比,又很调和,既立体感强,又十分明快,既粗犷奔放,又十分华丽的装饰艺术效果。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尤其是在近代这块富饶的土地成了世界各国资本家、投机商、冒险家以及穷苦人抱着各种动机闯入的乐园。这些不速之客到来之后,除给这片宁静的土地带来了异域文化之外,更多的是还带来了血腥与杀戮。在这之余的生活方面,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留下了抗争与交流的印记。在家具方面有和式风格、欧美风格等,这些风格,刚开始是独立的存在,自顾自的发展,后来在民众的借鉴吸收下才慢慢中国化。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东北地区之前没有的家具种类,如:沙发、片床、大、小衣柜等带有异域风情的家具样式,丰富了东北地区的家具艺术宝库。
东北地区的家具像东北人一样,有一种极强的不排外的、豁达的容纳性品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这种内质的作用下东北地区的家具在兼收并蓄的同时向前发展着。同时在地理气候环境和独特的风俗文化影响下,塑成了带有一定区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相关联的独有的家具特征,对这些特征的把握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服务于今天的家具设计,找到走出家具设计同质化等瓶颈的道路。
[1] 韩 聪.气候影响下的东北满族民居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2] 黄锡惠,王岸英.满族火炕考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4):87-89.
[3] 张驭寰.吉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 周立军,陈伯超,张成龙,等.东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 马平安.近代东北移民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9.
[6] 李宗山.中国家具史图说[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7] 佟德富,金京振.论朝鲜族宗教信仰与炕柜文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1):91-95.
[8] 李德炳.中国少数民族家具[J].家具,1989(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