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疫情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

2012-07-31 03:30李达林汪恩国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消长病树木虱

李达林,汪恩国

(浙江省临海市植物保护检疫站,浙江 临海 317000)

柑橘黄龙病(Liberobacter asiaticum)是柑橘检疫性病害,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柑橘带菌种苗、带菌接穗或病树或带菌柑橘木虱的传入而形成初次菌源,然后在柑橘树新梢抽发初期通过传染介体柑橘木虱进行大面积侵染扩散流行。果园与果园之间、病树与健树之间主要靠带菌柑橘木虱传播流行;远距离主要靠带菌苗木和接穗以及病树传播入侵;其病害的传播速度和扩散流行主要取决于介体柑橘木虱发生的种群数量及其带菌率。在病原和柑橘木虱并存的情况下,就易形成大面积流行[1-7]。临海地处浙中沿海,柑橘种植遍布山丘平涂,总面积13 500 km2,年产量20多万t,是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自2003年首次监测发现柑橘黄龙病入侵以来,其疫情扩散风险逐年加重,对柑橘产业发展潜存极大威胁[8]。为了探索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有效控制柑橘黄龙病扩散流行,保障柑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2008-2010年开展了柑橘木虱与柑橘黄龙病发生动态监测,并集成了一套综合防控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传播介体柑橘木虱发生动态监测

1.1.1 监测点概况

柑橘木虱系统监测点设在古城、大田2个果园,面积为6 000 m2,品种为早熟温州蜜柑,树龄为10年左右,树势一般。

1.1.2 监测方法

每果园定点5块样地,每块样地采用直接取样目测调查,以梅花式确定橘树10株,每株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定梢(一般梢长30 cm左右)1个,每方位定5梢,即每株查25梢,以25梢成若虫合计虫量作为“株虫量”。调查时间为3-11月,每7~10 d调查1次,记录每株橘树柑橘木虱成若虫数量。

1.2 影响介体种群数量消长因子分析

根据柑橘木虱种群数量动态和运动特征,结合气象资料和田间调查情况,寻求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相关因素。

1.3 柑橘黄龙病发生普查

应用2003-2007年柑橘黄龙病普查资料,坚持每年在柑橘黄龙病发病果实显症期的10-11月组织普查,以镇(街道)为单位,按“镇不漏村、村不漏片、片不漏园、园不漏块、块不漏株”要求进行全境普查,摸准摸清疫情及其分布情况;以行政村为单元,全面调查记录发病株数和发病情况,并计算全村果园株发病率(全村果园株发病率/%=Σ全村果园病株数/Σ全村果园总株数 ×100)和全市果园株发病率(全市果园株发病率/%=Σ各村果园株发病率/Σ村数)。

1.4 柑橘黄龙病防控

针对柑橘黄龙病与柑橘木虱两者关系以及发生动态和发病特点,总结防控经验,集成以菌源阻截为基础、柑橘木虱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控技术。

2 结果与分析

2.1 传播介体柑橘木虱种群数量消长规律

2.1.1 成若虫数量消长规律

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介体。根据2008-2010年古城、大田两个柑橘木虱监测点系统监测(图1和图2),柑橘木虱发生年度之间差异大,区域之间相对较少。通过全年百株虫量累计,2008-2010年古城监测点分别为80头、5 340头和770头,大田监测点分别为120头、3 760头和130头。其全年种群数量消长主要呈三峰型曲线变化,其成若虫数量高峰古城监测点主要出现在6月下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而大田监测点较古城监测点延后20 d左右,其成若虫数量高峰主要出现在7月中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和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总体上季节性消长规律明显,年度之间较稳定。这与柑橘木虱种群基数、橘树新梢抽发期、果园管理和气候条件等变化影响所形成的。

图1 临海市古城2008-2010年柑橘木虱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图2 临海市大田2008-2010年柑橘木虱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2.1.2 成若虫数量消长动态模型

柑橘木虱主要生活在柑橘的嫩梢嫩叶上,其成若虫数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温的变化。根据2008-2010年柑橘木虱成若虫旬量(D:古城和大田2个监测点平均值)与当旬气温(T:℃)关系统计分析,其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尤以2009年发生量偏高更加明显(n=12,r=0.609 1*),故柑橘木虱成若虫数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其种群数量动态模型为:D=0.018T+17.365(n=36,r=0.356 3*)。

2.1.3 影响成若虫数量消长的主要因素

初见期。根据2008-2010年橘园柑橘木虱种群数量系统监测,柑橘木虱田间成若虫初见期年度之间差异较大。2008年古城监测点为6月22日而大田监测点为7月20日,2009年古城监测点为6月15日而大田监测点为6月8日,2010年古城监测点为7月27日而大田监测点为8月24日。通过初见期与全年累计数量分析表明,总体上初见期早年份发生量大,全年累计虫量高;反之,初见期偏迟年份发生量偏少,全年累计虫量偏低。

种群基数。经生物统计分析,柑橘木虱6月份虫口密度是全年种群数量消长的基数,以6月份成若虫累计虫量为m(头·百株-1),全年成若虫累计虫量为M(头·百株-1),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关系模型为M=0.095 5m+4.397 5(n=6,r=0.880 2*)。

春季气温。通过相关统计分析,1-5月平均气温(t,℃)与全年种群数量(M头·百株-1)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关系模型为:M=4 643t-58 192(n=6,r=0.964 7**)。

2.2 柑橘黄龙病疫情动态与防控效果

根据2003-2010年临海市柑橘黄龙病普查统计结果(表1),针对柑橘木虱种群数量消长动态与柑橘黄龙病流行特点,坚持属地管理与综合防控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2010年分别组织柑橘木虱防治46 520 hm2、44 393 hm2、40 253 hm2;查挖销毁柑橘黄龙病病树11 240株、9 759株和5 572株;销毁来自病区柑橘种苗3年计21批次2 740株;从而将发病面积分别控制在556.1 hm2,553.3 hm2和303.3 hm2,总体株发病率分别控制为0.07%,0.06%,0.04%,近3年来柑橘黄龙病呈持续下降趋势,较2005-2007年疫情扩散上升期有了明显遏制,总体防控效果60%以上,基本得到了持续控制效果,保障了全市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表1 临海市2003-2010年柑橘黄龙病疫情扩散动态与防控效果

2.3 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类细菌病害,初次从病区传入的带菌种苗、带菌接穗或病树或带菌木虱,称为初次菌源;通过柑橘木虱传播不断扩散,以致菌源不断扩大,如此往复,形成菌链,造成流行。若不加强有力防控,则会造成大面积毁树毁园危害。为此,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集成了一套综合防控技术,在全市柑橘主产区全面推广,获得了理想效果。

2.3.1 防控策略

针对柑橘黄龙病发病流行特点,形成了“一挖两治”防控策略:“一挖”就是挖除病树销毁病树:发现1株挖除1株,每年10-11月坚持全面普查进行全境菌源控制;“两治”就是加强种苗检疫管治和柑橘木虱防治:每年春季对柑橘苗木加强检疫和市场管理,努力控制带菌种苗流入果园,同时狠抓春梢、夏梢和秋梢柑橘木虱防治,突出夏秋梢柑橘木虱盛发期防控,严防柑橘木虱携菌传染扩散流行。

2.3.2 防控技术

经过柑橘黄龙病防控多年实施,集成了一套以阻截菌源为基础,控制柑橘木虱传染媒介为主线的“三防五关”防控技术。

“三防”就是春防、夏防和秋冬防。春防突出抓春季清园和限制发展高接换种,严格控制从病区采入接穗进行嫁接推广;夏防突出夏梢柑橘木虱防治;秋冬防突出秋梢木虱防治和病树查挖。根据柑橘木虱发生动态监测发布趋势情报,夏梢柑橘木虱抓6月上中旬夏梢生长初期防治,秋梢柑橘木虱抓9月成虫秋峰期防治,每年坚持防治或兼治3~4次,全面控制自然介体传播扩散。

“五关”就是抓种苗检疫关、治虫防病关、疫情普查关、病树挖除关和健身控病关。种苗检疫关就是禁止橘农擅自向疫情发生地调运柑橘苗木或接穗,加强柑橘种苗产地检疫,加强柑橘苗木市场的检疫管治,防范疫源入侵或扩散危害;治虫防病关就是对柑橘木虱种群进行动态监测,对夏梢期和秋梢期发生趋势进行预报,结合柑橘病虫防治对柑橘木虱进行主治或兼治,每梢期喷药1~2次,突出夏秋梢期防治,推荐药剂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等农药交替使用;同时大力推广“五统一”(即统一生态区、统一时期、统一配方、统一喷施、统一检查)防治,全面提高治虫防病效果。疫情普查关就是每年于10-11月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片、片不漏园、园不漏块、块不漏株要求进行地毯式普查,全面明确疫情及其分布情况,为弄清疫情和挖除病株提供科学依据;提倡普查与挖除病株同时进行,减少漏查率,确保普查质量。病树挖除关就是在普查基础上坚持边普查边挖除病树和统一限期挖除病树相结合,做到发现1株挖除1株,彻底挖除病树,以最大努力控制菌(毒)源。健身控病关就是坚持施肥与病虫防治、控梢与田间管理相结合的健康栽培技术推广,突出三梢管理,做好春季疏摘春梢,夏季尽可能摘除全部嫩梢,秋季摘除早、晚秋梢,达到抽梢整齐,减少养分消耗和木虱发生危害,提高植株抗病防病能力。坚持一关抓一关,保障防控技术到位,全面提高综合防控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3.1 介体柑橘木虱种群消长呈季节性变化规律

通过系统监测表明,柑橘木虱种群数量消长主要呈三峰型曲线变化,其峰期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其年度之间和果园之间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其峰值峰次差异却较大,主要受初见期、基数和气温等三要素影响所致。经统计分析表明,柑橘木虱成若虫数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其关系模型为:D=0.018T+17.365(n=36,r=0.356 3*)。全年总体上以后两个峰期为主,峰量大峰期长,这与柑橘夏梢期、秋梢期以及气候条件相吻合。加强夏秋梢柑橘木虱防治,是有效防控柑橘黄龙病扩散流行的重要措施。

3.2 加强传染媒介柑橘木虱防治和病树挖除

根据2008-2010年柑橘黄龙病防控普查统计,3年组织柑橘木虱防治131 166 hm2次,查挖销毁柑橘黄龙病病树26 571株,结果将柑橘黄龙病发病面积持续控制在560 hm2以下,即控制在种植面积的5%以内,将株发病率控制在0.07%,0.06%,0.04%,基本达到了持续控制效果。

3.3 加强柑橘黄龙病防控

经过柑橘黄龙病多年防控实施,要有效控制柑橘黄龙病扩散流行危害,应坚持“一挖两治”策略和“三防五关”技术。“一挖两治”就是及时挖除病树销毁病树,加强种苗检疫管治和柑橘木虱防治。“三防五关”就是坚持春防、夏防和秋冬防;抓好种苗检疫关、疫情普查关、病树挖除关、治虫防病关和健身控病关的技术推广,形成一套以阻截菌源为基础,控制柑橘木虱传染媒介为主线的综合防控技术,对有效控制柑橘黄龙病扩散流行,保障柑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良好效果。

[1]刘利华,姚锦爱,王茂珠,等.柑橘黄龙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福建农业学报,2006,21(4):317-320.

[2]孟幼青.浙江省柑橘黄龙病发生现状和原因分析[J].浙江柑橘,2005(3):25-27.

[3]叶志勇,余继华,汪恩国,等.柑橘木虱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7(6):35-37.

[4]叶志勇,余继华,孟幼青,等.浅析柑橘黄龙病发病流行的主要因子[J].中国植保导刊,2007(11):25-27.

[5]余继华,汪恩国.柑橘黄龙病入侵与疫情扩散模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8):387-391.

[6]余继华,林云彪.外来有害生物及防控[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40-251.

[7]袁亦文,戈丽清,王德善,等.柑橘黄龙病对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7(1):87-88.

[8]孟幼青,董海涛,严铁,等.浙江不同品种柑橘黄龙病发生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06(5):568-569.

猜你喜欢
消长病树木虱
烟草对柑橘木虱的诱杀效果研究
北方冬小麦越冬前后生物量消长规律*
矿物油乳剂对柑橘木虱定殖行为的影响
绝望与觉悟的隐喻
病树前头万木春
柑桔衰退病对脐橙生长和结果情况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橘殇
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
亚洲柑橘木虱带菌率的周年变化动态
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消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