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高岩
哈巴罗夫斯克,俄罗斯远东的边疆区,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会合口东岸。现为俄罗斯远东重要的河港交通枢纽城市,西伯利亚大铁路横穿市区,以大工业中心著称。自从1916年西伯利亚大铁路线通车之后,俄罗斯欧洲区和远东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也一天天显出规模。这里毗邻我国黑龙江省的抚远县,同处于黑龙江南岸,中间又隔着乌苏里江东西相望,著名的黑瞎子岛近在咫尺。
如今,这座反法西斯战争名城的硝烟早已远去,虽然没有碧海银沙,但当地的俄罗斯人却发挥浪漫的想象,将河岸规划成漂亮的“山寨”海滩,很多人身着泳衣,铺开垫子,享受日光浴。这里的年轻人热爱自然,终身大事也不例外,新人们将婚礼的地点选在了充满野趣的城市公园内,在阳光绿树间接受亲友的道贺……
一座繁荣的战争要塞,一段迷人的异域旅途。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口,紧邻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与我国太阳升起最早的东方第一县抚远隔江相望,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边疆区首府所在地,人口近百万。这里依山傍水,风光秀美,尤其历史底蕴十分深厚。
从我国抚远县出境,乘船一个多小时即抵达了哈巴罗夫斯克市。一入境,金发碧眼,彬彬有礼,说着一口流利汉语的边检小姐那迷人的微笑便给人留下亲切、友好的第一印象。
安排好住处稍事休息后,我走上街头开始细细品味这座城市的风韵。城市中的街道很宽敞,道路两旁栽满了枝繁叶茂的行道树,多为耐寒的松柏等树木,它们高大挺拔,排列整齐,远远望去犹如一队队健硕的士兵,展现出一股粗狂之美。市区内不论大街小巷都非常干净、整洁,很少能看到丢弃物,建筑基本都是欧陆风格,高矮错落,粉刷着不同颜色,一栋栋一幢幢,色彩斑斓,各具特色,颇有艺术风韵。街道或建筑四周空地上几乎都被绿色植物覆盖着,不少地方还因地制宜做成花坛或小景,里面栽满各色花卉,赤橙黄蓝粉,竞相绽放着艳丽的笑容,并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在带给人美的视觉享受的同时,更让人有一种沁人心扉之感。花丛中飞舞的蜜蜂和蝴蝶,则为这美丽的景致增添了一份灵动的韵致,它们上下翻飞,来回穿梭,与红花绿草相映成趣,宛如一幅镶嵌在城市中的精美油画,将美丽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哈巴罗夫斯克街景
这里地广人稀,几十年来没有什么发展,人们没有什么表情,收入低。与北京有三个小时时差,夏季的时候很早就天亮了,很晚才天黑。因为纬度偏高,这里一年中有一周是白昼,神奇美丽。
哈巴罗夫斯克的二战元素雕塑
俄罗斯城市中雕塑多,世界闻名,哈巴罗夫斯克也不例外,各种雕塑随处可见,其中不少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它们或大或小,以无声的语言震撼着每一个来到它面前之人的心灵。其中,最能震撼人心的是为前苏联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反法西斯烈士而建的纪念碑林。
走着看着,欣赏着品味着,漫步中我发现,哈巴罗夫斯克除了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外,还有一道靓丽的美景——街头美女众多,随处可见。这里的年轻女孩个个身材匀称、两腿修长、体态轻盈,肤白如玉,尤其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好似精美的蓝宝石,时刻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十分漂亮。她们美丽的容貌,婀娜的身姿,像一道道流动的风景,为城市增加了一份别样的美。朋友告诉我:“俄罗斯是全球闻名的盛产美女之地,不过俄罗斯人普遍认为,她们国家的美女远东地区的最美!”我想这或许与这里的气候、地理,以及多民族聚集等人文环境有关,姑娘们是天、地、人之精华融合后的杰作,就如俗话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市内有很多广场,其中最大、最漂亮的要数市中心的列宁广场,这里云集了边疆区政府、哈巴罗夫斯克市政府和俄罗斯远东军区等军政部门。广场中建有一个大型喷水池,喷出的水柱高达数米,在阳光照射下,不时呈现出道道小彩虹,色彩斑斓,缤纷绚丽;而当水柱下落时,四散的水花则宛如一串串珍珠项链上晶莹剔透的珍珠,挣脱束缚,欢呼跳跃而去,珠落玉盘般洒向大地。喷水池四周建有多个大花坛,里面栽种着红花绿草和观赏性树木,碧绿的草坪衬托着姹紫嫣红的鲜花,交相辉映,一派生机勃勃,将广场装点得格外美丽。广场的空旷处,成群的和平鸽聚集在一起,有的低头觅食,有的叽喳而语,它们并不害怕站在身边的人们,与人相处得非常和谐。
阿穆尔公园夏季的傍晚阿穆尔公园格外宁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天色就像早上五点多那样朦朦亮,河水泛着微微的白光,非常开阔,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情景,就像在梦中一样,非常优美。
哈巴罗夫斯克的生活阿穆尔河边有很多人在消遣,几乎见不到亚洲人的面孔。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最现代的气息,年轻人穿着时髦,特别是女孩儿身材好,性感迷人。
广场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一尊列宁塑像,当地朋友告诉我,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境内仅存的四尊列宁雕像之一,很多当地人,包括很多俄罗斯人,对列宁还是十分敬仰和怀念的。站在列宁雕像前,凝望着这位革命领袖,我不禁肃然起敬,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的精彩画面迅即在脑海中不断闪现,我仿佛又看到了列宁那充满激情的身影,又听到了他在工人起义集会上那铿锵有力的演讲……
俄罗斯的城市中雕塑多,世界闻名,哈巴罗夫斯克也不例外,各种雕塑随处可见,其中不少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它们或大或小,以无声的语言震撼着每一个来到它面前之人的心灵。其中,最能震撼人心的是为前苏联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反法西斯烈士而建的纪念碑林。这个碑林所在地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光荣广场”。广场视野开阔,上面铺着厚厚的大理石,凝重庄严,给人一种肃穆之感。碑林正中是一个红色花岗岩雕塑,雕塑前的地面上有一个喷火口,昼夜不停地喷射着红红的烈焰,生生不息,象征着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在烈火中永生。高大的碑林上刻着烈士们的名字,一个挨一个,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故事,都记录着那段可歌可泣、不容肆意篡改的反法西斯史实。从这密密麻麻的名字中,人们能感受到昔日战斗的惨烈,感受到当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
哈巴罗夫斯克除了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外,还有一道靓丽的美景——街头美女众多,随处可见。她们美丽的容貌,婀娜的身姿,像一道道流动的风景,为城市增加了一份别样的美。
驻足碑林前,面对烈士们的名字,我不禁想起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想起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广袤大地上犯下的累累暴行,同时也想起了中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奋起抗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想起了成千上万为打败日本法西斯而血战疆场壮烈牺牲的英雄们。想到此,日本侵占我国钓鱼岛的新恶行突然令我如鲠在喉,一股热血在体内迅速升腾而起,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绝不容侵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70多年前的中国,日本破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行径绝不会得逞!”
除了这一碑林外,当地还建有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军民反击法西斯入侵者历史的博物馆,以翔实的史料和实物提醒人们铭记曾遭受法西斯入侵的历史,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每年到了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和独立日、十月革命节等重大节日前,很多市民会自发来到博物馆参观,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一些曾参加过二战的老战士则会穿上昔日的军装,胸前佩戴者荣获的各种荣誉奖章来到市政府组织的纪念活动现场,与市民们一起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后人讲述那硝烟弥漫、金戈铁马的岁月……
在哈巴罗夫斯克逗留期间,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胜景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良好的社会风尚,市民热情友好,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处处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一天,我和朋友到一家酒店吃饭,上二楼走到转弯处时,碰上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小孩下楼,酒店的楼梯不宽,于是我们停下脚步靠一侧站定,示意他们先下。可这一对年轻夫妇却朝我们微微一笑,然后将两个孩子分别揽到自己身边,停住脚步,示意我们先上,我们再三谦让,可他们依然原地不动,坚持让我们先上。于是,我迈步上楼时微笑着点头向他们致谢,他们立即笑着耸了耸肩回应我,我理解那意思是没关系,不用谢!
一次我和朋友到商场买到东西后步行回宾馆,过一条没有红绿灯的小马路时,刚从人行道上下来,便见一辆轿车驶过来,于是我们停住了脚步,准备让车辆先过去;谁知那辆车竟在我们身边不远处停了下来,司机按了下喇叭,然后朝我们这边直挥手;我以为我们旁边发生了什么事,赶紧扭头看,可什么也没有,这时司机还在挥手;我顿时明白了,他是在让我们先走,立即抬腿快步走过马路,这时那位司机才开车从我们身后驶过。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当地人等公交车站时,总是自觉排队,很有秩序的上下车;看文艺演出时都会将手机关闭或处于静音状态;在餐馆等一些公共场合说话都会放低声音……人们常说细微之处见精神,哈巴罗夫斯克市民的这些表现,看起来是小事一桩,有些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体现出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文明素质,同时也营造出了出了一种温馨的社会氛围,给人一种舒心惬意之感。
告别哈巴罗夫斯克,这座城市的整洁漂亮、厚重底蕴、文明风尚,像一幅幅精美的照片,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成了永远难忘的记忆!
东正教教堂这个教堂是哈巴罗夫斯克的标志建筑,与它一同代表这座城市的还有光卫国战争纪念碑和在卫国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军官和战士名单碑墙,这里凡是结婚的青年都保留着向烈士献花圈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