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头脑风暴法的参赛教案设计

2012-07-28 03:11王三强
中国林业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北京高校头脑教案

王三强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083)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由北京市教育工会主办,每2年一届,从1996年至2011年5月已经成功举办了7届。它是北京高校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关于教学的重大赛事,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高校都会选送本校最出色的青年教师参加。北京高校教学基本功比赛与其说是一位教师参赛不如说是一个高校在参赛,那是一场凝聚了一个高校集体智慧的演出,而这智慧的起点就是——关于参赛教案的精心筛选与构思。

笔者将详细阐述一位参赛者是如何突破系级、院级、校内级、校外级“头脑风暴会议”的重重“围困”设计出一份优秀的能站在北京市赛场上讲授的教案的,并结合该案例详述这一方法的运用步骤和过程,期望对未来的参赛者和关注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有所启发。

一、基于“头脑风暴法”的参赛教案设计

头脑风暴法(BS)[1]又称集体思考法或智力激荡法,是由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8年首次提出的。BS原指精神病患者由于短时思维紊乱而产生大量的胡思乱想,奥斯本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由思维高度活跃、不受常规束缚的思维方式,而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的状况。此方法在教学上的应用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美国许多大学相继尝试采用此方法。近年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倡导将“头脑风暴法”作为一种训练集体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推广于教学领域。本着自由思考、延迟评判、以量求质和重组改善的原则,“头脑风暴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就特定主题集中团体智慧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对于学术主题探讨、特色产品研发还是日常事务的解决,它都不失为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为什么说“头脑风暴法”适合于北京高校教学基本功参赛教案的设计呢?笔者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比赛一届比一届精彩,选手一届比一届优秀,在这种形势之下,为实现获奖这一目标,高校这个特殊的团体在短时间内会调动其全部的智力、资源、专家共同为获奖这个目标努力。这个时候全校选拔出的选手会轮番受到级别不断升高的“头脑风暴会议”的轮番震荡,希望经过极短的集中速训提高选手的各项教学基本功。

本着“头脑风暴法”自由思考不受束缚的创造精神,笔者将参赛教案从选题到最终“出炉”的4步过程绘制了一份流程图,见图1。

图1 北京高校教学基本功比赛参赛教案设计流程图

(一)选题

从教案的角度讲,教学基本功比赛比的就是“创新点”,教学内容要新、精、广。笔者认为能够激发人们兴趣、受人关注的选题是竞赛成功的重要因素。选题应源于课堂且高于课堂;要有进行教学设计和展示研究成果的余地;概念要深浅适当,最好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以非专业评委能够听得懂为原则[2]。在此阶段参赛选手应积极查阅资料,浏览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网站,甚至主动去请教本校或校外的知名专家。总之,一切可以激发选题创意的行为都是可以的,最终选出一份集研究型、前沿型、应用型、趣味型、问题型等为一体的突出专业特色的选题。

(二)初稿

在这一阶段选手要对已经确定的选题进行初步的加工提炼,如果选题是“原材料”的甄别,那么设计教案的初稿就是对“原材料”的初次加工,这是最终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的“产品”的第一步。笔者认为要做好最初的设计,有2点需要注意:一是当前知识点与整个课程的关系,课程的章节、前后顺序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的,教案的设计大多是针对某一章中的一节内容,为了突出该内容和整个课程的关系,可以通过回顾章节目录的方式来强调这种关系;二是该知识点与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学术前沿的关系,这要通过运用该知识点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启发学生就该知识点进行学术性讨论来实现。前者是知识点的完形和定位的问题;后者是知识点的功能和意义关联的问题。在初稿的构思和设计中,每一个知识点的导入都应考虑其与上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该知识点引出的案例讨论的互动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和应变能力。

笔者认为一份优秀的教案在设计中要做到“四备”。第一,备教材。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突破教材中的难点。第二,备学生。如果说“备教材”是要因材施教,那么“备学生”就是因人施教,如果一位站在台上的讲者都没有搞清楚听众的特点和喜好就按自己的“心想”而演讲,那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在每学期开课之前,最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在每次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在课下要与学生沟通,在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时,要注意了解学生反馈回的信息。教师只有对学生的特点和喜好了解之后,才能在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上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三,备教法。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探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体现教师自身特色的优良教法。第四,备评委。教案最终要交到评委手中,因此在初稿的设计中,如果能联系到往届的评委作为自己的指导教师,那无疑为比赛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联系不到往届的评委,听取本校的校级评委们对教案设计的想法和意见,也是裨益良多的。

(三)不断改稿

初稿完成后,就要不断地试讲、改稿,这一过程是整个参赛教案设计的核心环节。一般初稿中个人意见成分居多,但个人的知识和见解毕竟有限,通过系级、院级、校级、校外级逐级加重的“头脑风暴会议”的不断冲击,才能不断地修改最初的教案设计,加入“新鲜的血液”,将每一次“头脑风暴会议”的创新点融入到教案中。选手在这个过程中,其思维不断受到新鲜的刺激,在不断突破自身思维的前提下,从“局部最优”中寻求获得“全局最优”,最终形成能够冲击北京市教学比赛的教案。

笔者将“头脑风暴会议”的持续升级和参赛选手不断突破思维的惯性过程绘制成了2个流程图,见图2和图3。

(四)终稿

经过校级甚至北京市评委级“头脑风暴会议”的激荡,再参考往届比赛的关于教案的评比标准,大多数参赛选手都能在比赛前夕冲破思维和心智的惯性,制造出一份汇集“校级智慧”的“演出剧本”。

二、案例分析

笔者于2004年5月底代表北京林业大学参加了北京高校第4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并获得二等奖和最佳教案奖。在2004年北京市的5份最佳教案中,笔者经受了各级“头脑风暴会议”的震荡而最终设计出《矩阵对角化及其应用》教案,在参赛者中获得第2名,并被《站在大学讲台上》[3]一书收录。下面笔者以亲身的经历来详细分析基于“头脑风暴会议”的《矩阵对角化及其应用》的教案。

(一)选题:创意的提出

选一个什么样的题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体现自己的讲课风格,这是让每一位选手大伤脑筋的问题。根据系里参加过比赛的老教师的经验,参赛的内容最好是有趣、生动,并容易理解的,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性和专业研讨性。笔者虽然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令人怦然心动的知识点。直到有一天,笔者在网络上看到一篇介绍动态系统研究的文章,文中所举的例子是世界数学谜题之一的“斐波那契的兔子繁殖问题”,这个问题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而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研讨性,所用到的知识是高等代数中的矩阵对角化理论[4],这也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教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初稿:系级“头脑风暴会议”的产物

选题确定以后,笔者按照自己的构想写出了参加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比赛的教案初稿。然后参加了由系主任主持的一次次的系级的“头脑风暴会议”。在多次“头脑风暴会议”的冲击下,笔者将初稿经过几次修改之后,《斐波那契的兔子繁殖问题》初稿终于完成,并做成了电子教案,经过反复的试讲之后,在全院比赛中取得了第1名的成绩。

(三)二稿:院级“头脑风暴会议”的产物

笔者在备战全校比赛的时候,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成立了专门指导小组,成员由书记、院长、教学副院长、各系主任、教授、青年骨干教师等组成。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几乎每周由院长主持开展“头脑风暴会议”,对教案进行全方位的建设性的修改。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头脑风暴会议”的每一位参与者在畅所欲言、不受束缚、不受批评的创造性的状态中,都能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提出建设性的、巧妙的设想。因此,到参加校级比赛的时候,笔者的《斐波那契的兔子繁殖问题》教案已经渗透到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每一位“头脑风暴会议”成员的心中。笔者凭借此教案在2003年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全校第2名的成绩,进而获得了参加北京高校第4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资格。

(四)终稿:校内外专家级“头脑风暴会议”的产物

在2004年2月,笔者在备战北京市教学比赛的过程中,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和校工会联合全校的专家组成指导小组,对《斐波那契的兔子繁殖问题》这份教案提出自由的不受约束的畅想。期间一位教授提议将笔者和另一位参赛选手的教案送到校外找专家进行评审。在校外专家的评审过程中,笔者收到了2份截然相反的意见:一位专家说笔者的《斐波那契的兔子繁殖问题》创意很好,基本不用改动;另一位专家说这份教案根本就不是教案,只是一份讲稿,而且是一份有点离题的讲稿,如果笔者要参加北京市的比赛就要作彻底的修改。这让笔者及校级专家团队都感到很困惑,这是一份经系级、院级、校级“头脑风暴会议”反复冲击过的教案,这位专家竟然说只是一份讲稿,而此时距离北京高校第4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只有1个月的时间了。本着“头脑风暴会议”虚心接受一切建设性意见的精神,笔者决定听从这位专家的意见。经过这位专家的指点,笔者的教案《斐波那契的兔子繁殖问题》彻底改头换面,内容上删去了很大一部分虽然有趣但与高等代数关系不紧密的内容;形式上彻低推翻了以前的版本,按照“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表达方式、时间分配”做了重新的构思与设计,并确定了4栏列表式的结构;题目也改成了《矩阵对角化及其应用》。这份历经无数次“头脑风暴会议”历练的沉甸甸的教案终于在北京高校第4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上荣获了最佳教案奖。

总之,“头脑风暴法”对高校教学基本功比赛的教案撰写很有帮助,基于此法,笔者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案设计流程,对于指导参赛选手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A·F·奥斯本.创造性想象[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193-209.

[2]刘淑春.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5):41-43.

[3]张振民,赵显利.站在大学讲台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29-135.

[4]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前代数小组.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99-302.

猜你喜欢
北京高校头脑教案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北京高校研发状况
头脑奥林匹克
北京高校科技创安—视频监控应用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