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弃学去旅行?

2012-07-25 09:13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读者·原创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历练月薪职业生涯

文 _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前不久,我与前老板有过这样一段简短对话。

老板:“最近怎么样?”

我:“不怎么好,我又想去旅行了,不想上班。”

老板:“能af f ord(承担)吗?”

我:“你说钱吗?”

老板:“我说的不是钱,我是说你一次次出去,终究每次都要回来,你如何处理一次次与现实的再次融合。”

在目前这个压力巨大的时代,每个年轻人都自命不凡,都觉得自己有两把刷子,不该无奈地坐在小格子间里填破表格,做没完没了的PPT。要做,那也必须有高额的加班费、无限制的打车费、一年20天的带薪年假外加各种诱惑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否则便觉得生活是暗淡的,没有希望的,自己的光芒是未被发现的。于是,每当有人环游世界,或是出去个一年半载,还能幸运地红极一时时,便觉得自己也该拥有那样的生活。媒体也越来越多地展开极端宣传,比如人活着就是要看看这个世界,不去旅行你会觉得世界只是你眼前的这个样子等等。这些话都没有错,但是到了还没有经历过生活历练、没有一点点事业和成就的年轻人身上,便滋生了蛊惑的味道。

去年5月去台湾签售《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回来,我换了更好的工作,所有人都觉得我太幸福了,要什么有什么。但是我发现,在过去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没有办法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上,或者说我没办法把眼前每天的现实与在外旅行的各种豁达、自由、无拘无束串联在一起。收放自如、能屈能伸这样的话对我显然失去了作用。开始我以为是工作本身的原因,可是仔细想想,目前的工作量比以前轻松很多,环境也更加自由开放,这都是我以前想要的,但是到手之后我为什么会变得不快乐?现在我突然明白,是我没有afford起旅行的自由与现实的束缚,一意孤行地认为现实也应该是自由的,而我的价值就应该是旅行时展现的那样。于是,我一次次动了再次出发的念头。但是每次回来并不觉得这些旅行缓解了什么,反而是加重了些什么。看起来,我依然没能平衡这一切。

旅行实在是一个容易让人心智涣散的方法,散出去容易,收回来可就难了。所谓旅行的意义,看看世界的意义,真的有那么大吗?

需要afford的似乎并不只是这些,对于年轻人,还包括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似乎是个很俗套的词,很多新新人类相当唾弃,觉得自己玩回来一样可以继续工作,于是gap year(间隔年,年轻人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给自己一个空档年做一次长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这个词备受推崇。每次我想到这个词总会有些紧张,我其实更喜欢 “间隔月”的方法,因为:一来没什么大刺激需要让你用一年来调整;二来对于工作5年以内的人来讲,不断花钱毫无进项,不用1年,3个月你就慌了;三来对于职业生涯来讲,过长的断层会让身心不在状态,对行业的人脉关系与业界动态发生严重断层与陌生感。

这背后有一个隐秘但很犀利的逻辑:工作开始时月薪平均是税后3000元左右,好不容易历练了一两年可以有一点升职加薪了,但是你离开了整整1年,市场会让你之前的努力几乎归零。当你再次回来的时候,好的话能加1000元钱,坏的话只能找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继续做。攒了半年攒出18000元,一出门机票签证先干掉6000元。如此循环,你的旅行永远是“穷游”。这没问题,问题是你是否有梦想带上养育你20多年的父母也来一趟旅行?但是你舍得让他们也跟你去住1美元的旅馆或是吵吵闹闹的青年旅社6人间吗?如果有一天父母有什么愿望,你是否有多余的人民币,来做一点哪怕微小的支援?

我记得小S微博里的一句话,大约是她刚奢华地带着全家人旅行回来,她说:“我每天很努力地工作,所以我值得拥有这样美好又温馨的旅行!”

196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郭怡广自幼酷爱音乐,曾学习钢琴、大提琴和小提琴,16岁开始练习吉他。1988年,他和丁武、张炬一起组建了后来轰动中国摇滚乐坛的唐朝乐队,2010年6月21日出任百度国际媒体公关总监。他说:“人应该有一个vocation(事业),更要有一个advocation(爱好),最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这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人生。不是非A即B的极端,也不是放弃A奔向B的逃避。有一天,我们都要回来。你并没有甩掉这个让你不满意的世界,而是这个世界甩掉了喜欢逃避的你。

猜你喜欢
历练月薪职业生涯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十年历练,非凡直-10
历练旅途
蔡崇信:我为什么敢放弃580万年薪,拿500月薪跟马云创业
定个小目标
曼巴传奇 KOBE20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