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张瑜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骨伤科,广东 广州 510405 E-mail:zyzcm020@126.com)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原发性头痛,其临床表现有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及自主神经症状,反复发作。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偏头痛好发于25~55岁年龄,人群患病率差异颇大(5%~40%),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为4.2%~14.6%,男女比例为1∶4,西方国家的患病率约为10%。疾病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多表现为发作性单侧或双侧搏动样头痛,伴或不伴有眼前闪光、视野缺损及麻木等先兆症状[1]。本病属中医学“头风”范畴,有突然发作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痛时止者,患者痛苦不堪。我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共治疗偏头痛患者90名,采用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45例患者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头痛改善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治所有患者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诊断。患者经过体检、头颅CT或头颅M RI、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排除因感染性疾病、脑部肿瘤、脑血管畸形、颅脑外伤、脑梗死、癫痫、高血压、颈椎病、鼻窦炎、脑动脉硬化、青光眼、丛集性头痛、痛性眼肌麻痹引起的头痛。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发现。临床观察中,共收治90名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患者。在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5~54岁;病史最长8年,最短1年 11个月。治疗组男24例,女 21例,年龄 24~54.5岁;病史最长7年,最短1年6个月。两组患者偏头痛发每年至少发作6~8次,发作时间最长者 37h,最短者 5.5h,平均 16.8h。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单侧、双侧或全头痛。同时伴有头昏、恶心感等症状。每次发作性质相近,间歇期正常。疼痛部位多数位于枕后、头顶和双侧颞部。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30mg,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采用逍遥散加减,主方药物组成:柴胡15g、白芍 12g、当归10g、白茯苓 10g、薄荷 6g、炙甘草 6g、煨姜 6g、白术 12g、川芎 10g、郁金10g。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其中中医辨证分型如下:①肝阳上亢型,主证:头痛而胀,心烦易怒,目赤,口苦,主方加天麻10g、钩藤 10g、石决明 10g;②痰浊头痛型,主证:头痛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涎,主方加法夏10g、陈皮 12g、胆南星 4g;③肾虚头痛型,主证:头痛而空,眩晕,腰酸膝软,五心烦热,主方加熟地10g、杜仲10g、枸杞 10g;④淤血头痛型,主证:头痛如刺,经久不愈,固定不移,主方加赤芍 10g、益母草 12g、白芷10g;⑤气血亏虚型,主证:头痛隐隐反复发作,遇劳加重,主方加黄芪15g、党参 10g、生地 10g。每日1剂,水煎服。1~2个疗程判定疗效。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症状,两组中伴有恶心呕吐者视病情加用甲氧氯普胺镇吐。
1.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3.1 疾病疗效标准 ①采用计分法:观察患者头痛发作程度、次数和持续时间,同时观察头痛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其中头痛程度评分:患者头痛发作时必须卧床者计6分,发作时影响工作者计4分,对工作无影响者计2分;头痛发作次数评分:以月计算,每月发作5次以上者计6分,3~4次计4分,2次以下计2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持续 2h~2天以上计6分,持续12h计4分,<2h计2分;伴随症状评分: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3项或者以上者计3分,2项为2分,1项为1分。②综合评分:经评分积分在7分以上不足12分者为轻度头痛,积分在12分以上不足17分者为中度头痛,积分达17分或者17分以上者为严重头痛。③疗效评定:所有患者临床治疗均超过1个月。无效:治疗结束后积分减少21%以下;临床有效:治疗结束后积分减少21%~50%;临床显效:治疗结束后积分减少50%以上者;临床治愈:疗程结束后无发作症状,且停药 1个月后不发病者。
1.3.2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临床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临床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改善指数计算公式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4 观测时点的规定,包括随访对象、指标与时点 ①一般项目于治疗前记录一次。②治疗前,首次治疗后15天、30天、2个月、3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记录各项临床评定量表。③治疗前,首次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安全性指标检测:一般体检,三大常规检测,心、肝、肾功能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疗效比较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或者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具体方法: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校正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radit分析,P值取双侧值。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组治疗方法对偏头痛均有治疗效果,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后改善指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照组治愈 17例,显效 9例,有效 6例,无效 13例,总有效率为71.11%;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 13例,有效 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结果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结果比较 ()
注: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P<0.05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改善指数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改善指数比较 ()
注:两组治疗后改善指数比较,P<0.05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 (n)
2.2 不良反应 仅有部分患者出现嗜睡感觉,病例<5例,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全部完成全疗程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因发作时严重影响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而广受重视。因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推断可能与内分泌代谢、情绪紧张、遗传、精神刺激、睡眠障碍等因素有关。在其发病机制中,多认为与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有关,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的发病机制中,主要有血管学说、神经血管学说、神经递质学说。当前研究成果已证实,偏头痛与颅内外血管调节不稳定及某些血管活性物质改变有关[2]。如 5-羟色胺、兴奋性氨基酸、一氧化碳、血管活性肽、儿茶酚胺、前列环素等活性物质[3]。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头痛不外乎有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分风寒和风热两类,均病程短,易治愈。外感风邪,上扰巅顶,导致七情内伤,进而肝气郁滞产生头痛;或痰浊、淤血阻络不通,脑部失养、不通则痛,进而发病[4]。而内伤头痛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发病多和肝、脾、肾三脏及气血阴阳失调有关,头居人之首位,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无论外感或内伤则易袭阳位,素有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与头,以濡养神明。若气血不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头失濡养,从而引起头痛,临床常见的主要有肝阳头痛、血瘀头痛等等。若气血不和或情志不遂,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而为头痛,或因火盛伤阴,肝失濡养,肝阳上亢而致头痛。而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性喜条达,而笔者用逍遥散为主方,用以疏肝理气兼平肝阳,从而达到肝气条达,阴阳调和之目的。
本组临床观察中药西药合用。尼莫地平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脑血管及神经细胞,在脑脊液中的血液浓度为在血浆中的10%。可阻止钙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拮抗钙离子及血管内皮素的收缩血管作用,选择性扩张脑血管,而无盗血现象,在增加脑血流量的同时而不影响脑代谢。但停药后易复发。张丽娜等[5]应用尼莫地平片、丙戊酸钠和西比灵治疗23例偏瘫性偏头痛患者,结果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且半年后追访无复发,认为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和丙戊酸钠治疗偏瘫性偏头痛有良好效果。因此在本临床观察中患者单用尼莫地平设为对照组。在治疗组中,方用白芍、当归以养血柔肝;以白术、甘草、茯苓缓肝之急,补中益气;柴胡和解表里,疏肝解郁;郁金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川芎法风燥湿、行气开郁,以达活血止痛作用。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以达到缓解偏头痛目的。现代药理学证明方中如柴胡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黄酮类、甾醇、生物碱、葡萄糖、氨基酸等,具有镇静、镇痛、抗炎、促进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白芍有改善脑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从而抗血栓作用;白术可升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药用部位的携氧能力;川芎有直接扩张脑血管功能[6],诸药合用达到扩张脑血管,增加脑供血,改善脑循环的作用。由此,经过临床验证,我们认为逍遥散加减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
[1]Lipton RB,Stewart WF,Scher AI.Epidemiology and economic impact of migraine[J].Curr Med ResOpin,2001,17(Suppl 1):S4-12.
[2]Ganji S,Hellman S,Stagg S,et al.Episodic coma due to acute basilar artery migraine:correlation auditor of EEG and brainstem audictory evoked potential patterns[J].Clin Electroencephalogy,1993,24(1):44-48.
[3]余海,匡培根,张风英,等.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和血浆5-HT含量初步研究[J].北京医学,1992,14(3):134.
[4]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83.
[5]张丽娜,柳淑青.偏瘫型偏头痛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5):4.
[6]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