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玉虹
作为热播电视剧的主题,亲情、爱情、读书、升迁求职、婆媳关系、邻里矛盾等等轮番上阵,占据了近些年来热播电视剧的半壁江山。同样,翻开近年来国内作家的热卖作品,也不难发现此类主题,毕竟,无论亲情也好,爱情也罢,都不过是生活的元素,而生活又是永恒的话题。
然而,对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丧母的乔家四个孩子而言,生活是奢侈的,在肚子里仿佛长着一张张小嘴,食不果腹的年月,生活已然完全被生存所取代,能给予孩子们的仅仅是交到手中的不幸。于是,在这个父亲名存实亡的家庭中,年仅12岁的大哥便承担了家庭全部的责任。他不得不勤劳---各种琐细的家务都需要它料理;他不得不勇敢---粗粝的生活将每个人心中都磨出了茧,没妈的孩子是要被邻里欺负的,他要保护弟弟妹妹;他不得不精打细算---否则6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是根本不够的;为了一个鸡胗子,他甚至不得不学着说谎、昧良心做事---在那个粗粝的年月,人只能粗粝着生活下去。
在周遭的粗粝中,乔一成长大了。于是,他勤劳,可勤劳中却比表哥齐唯民多带了份以自卑打底的悲壮;他善良,却不同于齐唯民的对谁都好,他的付出是有原则的---更多是为了不欠别人的,他是个有恩必报的人,他客气地将曲阿英撵出家门,却考虑到她曾尽心照顾自己的父亲,又暗地里为她找关系承包了一个报亭。而同时,他也是有怨必报的,对于年老时的居岸母亲,一成的话语几乎是苛刻的,也许一成一生都无从体会居岸母亲的无奈,而我却能暗暗体会。比起齐唯民,我很难将乔一成定义成为一个十足的好人,他的心胸其实是狭窄的,常征装着看不见他离开了,他只觉得常征是看不起他,心中暗自觉得如果常征不是出身好,也没有现在的条件得到现在的自负,然而他却忘了,他和第一任妻子结婚时,常征不仅和唯民一道送来了钱,还托关系送了一个煤气包,常征气他不管七七,他却觉得常征自负看不起他,除了自卑和狭隘,我无法找出其他评价。
也同样是因为自卑和狭隘,他严重伤害第二任妻子南方,其实,北方的话不好听,却多少概括了乔一成---“从小到大的一切都要苦苦打拼才能到手,还有太多的可望而不可即以及太多的欲望,得到了时时担心失去,处心积虑,精打细算。”不得不说,比起那个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的中年乔一成,我更喜欢那个硬朗的少年乔一成,比起那个九命猫似的或者中年乔一成,我更喜欢那个无论对谁都好,对谁都妥妥帖帖,温润厚重,从不争抢什么的齐唯民。然而,我却不得不承认乔一成的真实,一个个真实存在着的乔一成提醒着我们那个年月的粗粝、贫瘠和压抑,标记着城市的疮疤,记载着饥饿的苦痛。
同样有些类似的是乔一成的二姨,她是善良的,却又是自私的,她一面为姐姐在姐夫面前鸣不平,一面又要走了姐姐存下的布,她一面主动帮助几个外甥腌菜,一面又想着要走几棵,正如三丽的婆婆说的,“没事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一遇上事,就把那一份心横着长了。”
齐唯民是完美的,甚至被他影响了的七七,虽然是顶没用的一个男人,却也在善良上像足了齐唯民。七七执意将肾捐给几乎从未管过他的大哥,却在进手术室前告诉唯民,希望下辈子做兄弟;他坚持每周都去看望从未照料过他的父亲,而那时,乔家其他孩子却基本与父亲断交了;老婆跑了,他一个人带女儿,住在岳母家,要给人家老两口养老,仅仅因为老两口对他好。七七,这个乔家门外的孩子,这个在我读书时一直被我遗忘了的乔家孩子,一个顶“废物”的孩子,却如黑暗中的灯塔那样,静默却又执着的以他特有的善良独自守候在那里。
如果说一成的经历更贴近于一个时代和一种不断拼搏、不断向上的奋斗,那么,二强和四美的生活就更加贴近于人的本真。二强,他心心念着师傅,为此丢了工作、进了医院,再次与师傅重逢时,他的坚持依然不改,师傅比他大十几岁认了,替别人养现成的儿子也认了。褪去了少年青涩的他更加显露出一种善良的本真,类似于从小养鸡养猫却又不雷同,父亲死了,他依然留曲阿英的儿子在店里,明知孩子不是自己的,他却依旧硬要把钱让小茉收下。少年时的二强看着让人生气,长大了的二强却让人心疼。还有四美,这个没头没脑、想到做到、爱憎分明、勇往直前的姑娘在明知老公背叛之后,却依旧坚持去医院陪护得了非典的丈夫,却又在丈夫痊愈后离婚,由她临去医院前的那番遗言似的话语不难看出,当年那个疯癫的四美如今已经读懂了生活、明白了爱的真谛。生活总是与成长息息相依。
在成长中,三丽去了北京,为了不与相爱一生却不愿意拖累她的丈夫离婚,一向节约的她用旅行的方式滋润着感情;在成长中,七七面对女儿未遂的自杀独自承担;在成长中,一成试着不再自卑,重新与南方牵手;同样也是在成长中,一向坚持着“不予,不取”的一成接受了七七的肾;在成长中,在生活中,亲兄弟,相互带来的麻烦越来越少,彼此的关怀和帮助越来越多,相互给予,相互治愈。《乔家的儿女》就是这样一台融入了兄弟情与成长的生活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