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王广斌
(山西农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山西 太谷03080)
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城镇化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同时国民经济发展迅猛,但数据表明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1995年为2.71∶1,2000年为2.79∶1,2005年为3.22∶1,2007年为3.33∶1,2008年为3.31∶1,2010年为3.23∶1,2011年为2.77∶1。[1]在这一背景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困难依然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达到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2004年“一号文件”实行“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使农民从减免农业税、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中,直接受惠45l亿元。[2]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农业增收增效。”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振兴农村经济需要发展现代农业。[3]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又明确提出“推进 ‘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专业示范村建设[4]”。由此可见,开展“一村一品”运动是我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对促进我国农民的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开展“一村一品”运动较早,了解其主要做法,借鉴其发展经验,可以少走弯路。本文介绍“一村一品”运动在日本,泰国、蒙古、菲律宾和巴拉圭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经验,分析了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以期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一村一品”运动起源于日本大分县,是在1979年由该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倡导发起的。[5]二战以后,日本进入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伴随的却是农村经济的滞后发展,大分县也因此面临农村人才、资本外流,农业萎缩的局面。为了改变现状,平松守彦主张要教育引导农民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农村本地的闪光点,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出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品,借以重塑民众的信心,激发民众的热情,振兴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村一品”运动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理念,即“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6]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一村一品”经济就是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自然、人文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通过集中投入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规模优势,延伸产业链,树立品牌,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在此基础上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和商品率,进而提高当地的资源利用率和资源转化率,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7]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是在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目的是激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和发展农村区域经济。该运动开展以来,在民众和政府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分县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做法有:
1.立足当地实际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开发地方特产是最重要的一环,目的在于通过对地方农林水产品、传统工艺品、加工品等特色产品进行重新认识,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大分县盛产美味甘甜的温室橘子和品质优良的香菇、柚子、麦烧酒,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质量,增强产品的美化与包装,使香菇、柚子、烧麦酒闻名全国,走向世界。而布院町利用自身独有的温泉优势资源、气候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2.政府引导,资金支持。日本中央政府始终把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进步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近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都在11 000亿日元左右,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地方政府则是给予具体性的引导和服务,如大分县政府对“一村一品”的发展提供了产业选择、技术开发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此外,还建立了“一村一品”的奖励制度,每年表彰8个优秀单位。
3.农协为“一村一品”提供了组织保障。日本农协管理组织体系比较健全,由基层农协(单位农协)、县级农协 (县联)、全国农协三级网络构成,农协在公司化、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为会员提供产品供需信息、市场销售、信用贷款、农业保险、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相关服务,是农民参与市场的重要平台。目前,日本成立的基层农协约有4000余个,99%以上的农民都加入了农协,从而克服了家庭经营的局限,提高了农业经营的规模效益,促进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
4.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一村一品”运动始终把“培养人才,选拔领导,面向未来”作为他的最终目标。一方面围绕培养人才的目标纵深推进,即依托政府农业改良普及机构和各级农协开展了各个领域的人才培训班。到2005年,已经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围绕激励人心的目标横向拓展,即更注重民众精神风貌的提升。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彰显“干劲、朝气、自主、自立”的向上氛围。此外,还重视妇女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成立了妇女俱乐部,举办各种讲习班、探讨会,相互探讨交流,改善生产经营。
5.深化产品加工,打造知名品牌。在发展“一村一品”运动中,非常注重农产品的加工环节,重点是实施“1.5次产业”政策,[5]并致力于打造知名品牌。他们抓住消费者购买健康食品、新鲜食品的心理,发展以精细、优质为目的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一次产品的附加值,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已经形成了“梅子蜜”、“吉四六酱菜”以及番茄酱等多个农产品加工品种,销售额达数亿日元。在品牌塑造上,注重电视广播宣传、召开商品展销会等,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以占领市场。如今大分县的香菇、麦烧酒在国内外都很知名。
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泰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并在原有农业农村经济基础上,提倡开展“一村一品”计划项目,从鼓励本国传统乡村手工艺的发展入手,重点开发特色农产品、工艺品、手工艺品、食品等产品,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起了关键作用。
目前,“一村一品”的产品主要包括泰国传统服饰、粮食、草料配制饮品、纪念品以及装饰品等,营业收入达到23亿美元,其中460项产品经政府评价为高品质产品。2002年OTOP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0亿多美元。其主要做法有:
1.政府扶持,统筹规划。泰国前总理非常支持“一村一品”运动,并从政策、资金、服务等多方面给予优惠,并将其写进国家规划,吸引国内外投资。各级政府从上到下设立了“一镇一品”委员会,下面又设立不同的小组:分管管理、营销、生产推广、产品标准和质量等,分工明确,共同负责各个环节。目前试点已经扩展到2100多个乡,将近130万农户从事各种手工业和工业活动。
2.评优扶强,制定星级制度。政府实行质量认证制度,通过星级认定来评价产品质量的优劣,见表1。
表1 星级认证评价表
该项制度明显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扩大了出口,也增加了外汇收入。同时,示范村的评选等活动不断开展,以选出最优产品作为标识产品,享受政府在业务咨询、产品包装、营销渠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此外,在旅游景点和机场等地设立一村一品的产品展销中心,设立电子商务网,进行网上宣传、销售和展销,促使产品加快进入国际市场。
3.注重挖掘多渠道人力资源。一方面,政府鼓励应届毕业生参与“一村一品”项目,到2007年已经有7万多毕业生参与了“一村一品”计划,政府给这些参加者国家补贴。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验示范、人才培训等方式指导农民,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泰国出口商品推广局下属的皇家发展中心就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种苗,不收取任何费用。此外,泰国政府很注重妇女参与,妇女在运动中功不可没。
2001年,蒙古共和国开始实施“一村一品”项目,继而在全国全面展开。其中,日本国际协作机构和大分县“一村一品”国际交流中心对开发特色产品,进行技术培训,开办展览会和进行出口产品展示等起了关键作用。因此缓解了很多该国因农村地区贫困、首都人口过度集中,自然灾害 (如雪灾)等带来的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如今,蒙古中央政府及各省已经成立了“一村一品运动协调会议”,举办各种交易会,开展技术培训和提供创业支持。
“一镇一品”计划已被列入国家中期发展规划,目标是发展农村产业,搞活农村经济,创造出口机会。政府“OTOP事务办公室”与贸易产业局据此制定了有关政策措施,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6个示范产品开展促销、宣传、培训和贸易活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做法是:
1.确定主导产品。经过各省推荐,在全国确定16种商品作为推进“一镇一品”计划的先锋,通过示范作用,实现以点带面的发展目的。
2.发挥政府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相应服务,满足各方面在业务咨询、技能培训、领导者培养、产品设计和开发、适用技术和产品选择等方面的需求,提高示范镇的专业化水平。同时,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援助,创造合作的机会,尽一切可能发展和培育示范镇。
1.选择示范区,树立典型。将日裔聚居区依塔浦阿县培育成为“一村一品”的示范区。并通过议会决议案来支持示范区的发展,
2.合理利用地域资源,生产特色产品。依塔浦阿县主要出产大豆,在“一村一品”运动的影响下,妇女们组织了“明快俱乐部”,主要生产芦荟化妆水和手工艺品,并充分利用大豆和竹子资源生产竹碳肥皂和豆乳肥皂,广受消费者喜爱。
中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的农村地区千差万别,可以发挥不同区域的资源和要素优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和挖掘农村的农特产品资源、文化资源、环境资源,然后开发成当地特色产品,并形成支柱产业,将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10]
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一村一品”在发展中要尊重农民的想法和建议,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真正按照农民的意愿谋发展。此外,中国地理和人文诸方面的多样性要求协调好农民的利益,在选择农村的主导产品、主导产业时坚持以人为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坚持维护当地农民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激活农民的潜力,才可能转变当地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走产业化之路可以扩大“一村一品”的经营规模,提升“一村一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具体来说,在近郊农村,可以与当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也可以通过自建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把本地的农产品生产与机器大工业联系起来,能大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由于资金、技术、信息等条件的约束,立即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很难,借鉴日本的经验,可以发展一点五次产业,以手工为主对本地农产品进行粗加工,走农产品差异化的道路。
组织农民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各种农民专业协会连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一村一品”的市场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通过龙头企业在科技推广方面的带动作用,可促使农户使用统一的良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引导大学生下基层当村官以及实施“三支一扶”和特岗教师计划等,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必须尊重妇女的自我选择、自主发展,发挥她们的潜力和特长,调动她们的生产积极性;必须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领导人才的培养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加强农民培训,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其认识当地的资源优势,树立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同时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领导和示范带头人才。
建立以政策性金融为主的农业金融,[10]重点扶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要建立和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配套制度,规范小额信贷业务操作程序,并加强宣传教育,尽量使信贷程序透明化,简化手续,降低农户的交易成本,并发挥邮政储蓄的积极作用。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存货、生产订单和仓单、应收账款等动产抵押,探索农村宅基地、林权、水域滩涂渔业使用权等农村、农业资产的抵押模式。建立信贷信用制度,严惩借款不还的农户,建立信用“黑名单”,避免农户失信行为的发生。
借鉴国外发展“一村一品”的经验,我国应立足本地的资源和要素优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实现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为此,必须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养技术型人才,引导资金进入农村,除此之外,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1]中国统计年鉴 (1985~2011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04-02-09(1).
[3]中共中央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N].人民日报,2007-02-05(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N].人民日报,2009-02-07(1).
[5]王昊.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精髓与启示 [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2):9-10.
[6]张永强,郭翔宇,秦智伟.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5 (6):11-14.
[7]孔祥智,李圣军.发展“一村一品”经济:背景、内容与原则 [J].贵州社会科学,2008,2(2):92-93.
[8]卢向虎,秦富.国外“一村一品”运动对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 [J].世界农业,2007(10):16-19.
[9]陈军民.日本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J].消费导刊,2009(20):32-33.
[10]杜青林.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强村富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J].农村经济管理,2006(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