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涛 张晓红 卢 露 党艳妮 谢 伟 南景一
(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陕西省咸阳市渭阳西路西延段123号,712000)
鱼金清解口服液是在国家药品标准“鱼金注射液”处方组成基础上[1],由鱼腥草、金银花2味药材经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临床疗效确切,主要用于热毒内盛而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化脓性疾病、妇科炎症与术后发热的病症。鱼金清解口服液包含了挥发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2-3],这些成分在水中稳定性好,适合于做成口服液制剂。众所周知,中药制剂疗效与处方组成、剂量等因素有关,我们结合鱼金清解口服液的功能主治,通过体内外抗菌试验筛选出处方的最佳配比,为该制剂的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
1.1 仪器 AE100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医疗器械七厂);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电热蒸馏水器(北京市医疗设备厂);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无菌净化工作台(苏净集团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1.2 试药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5株,绿脓假单孢菌ATCC27853株,表皮葡萄球菌ATCC26069株,甲型溶血性链球菌32209株,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2210株,肺炎球菌31001株,流感嗜血杆菌58535株,肺炎克雷伯菌4610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85021株;鱼金清解口服液处方1、2和3的试验制剂,由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2.1 体外抗菌试验方法与结果 1)药液的配制:移取鱼金清解口服液处方1、2、3分别10mL,与90mL肉汤混匀后,用孔径0.22μm超微滤器过滤除菌,无菌药液置4℃冰箱保存备用。2)菌液配制:将37℃、24h培养的实验菌接种于肉汤,置普通培养箱37℃、24h培养,比浊法进行细菌计数,用肉汤调配成106CFU/mL菌液备用。3)MIC、MBC测定:将药液用肉汤由10%为起点进行连续二倍梯度稀释,依次加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上,0.2mL/孔。再加入浓度为106CFU/mL的实验菌液0.01mL/孔。同时设立细菌以及培养基对照。置4℃作用12h,于普通培养箱37℃、48h培养,观察结果。无细菌生长孔最小药物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MIC)。再依次将各无细菌生长孔的培养物用无菌蒸馏水稀释10倍,吸取0.01mL点种于普通琼脂平板,置普通培养箱37℃、48h培养,无细菌生长点种区域所对应的药物最小浓度为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见表1、表2。
从表1、表2可见,处方2、处方3配比的体外抗菌效果优于处方1,处方2、处方3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2.2 体内抗菌试验方法与结果 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液的制备、注射及计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用MH琼脂培养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用血平板,各传代1次,取新鲜菌体用于试验。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用MH肉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用5%胎牛血清的MH肉汤培养液,37℃培养箱中培养24h后,1:1混合,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再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在550nm波长处比色,调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混合菌液的浓度使OD值至0.42,取出部分菌液作细菌计数。每只小鼠注射菌液0.5mL。每只小鼠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量约为4×107个,为预试验证实的最小致死剂量。2)不同处方配比的鱼金清解口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小鼠的保护作用: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即模型对照组(无菌生理盐水),鱼金清解口服液处方1、2和3组。首次给药后6h,注射最小致死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造模4h,各组给药,每日2次,连续5d。结果见表3、表4。
表1 不同处方配比的鱼金清解口服液对标准菌株的MIC
表2 不同处方配比的鱼金清解口服液对标准菌株的MBC
表3 不同处方配比的鱼金清解口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5株感染小鼠体内保护实验结果
表4 不同处方配比的鱼金清解口服液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2210株感染小鼠体内保护实验结果
从表3、表4可见,3个处方配比的鱼金清解口服液在体内对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处方2效果最好,处方2、处方3明显优于处方1。
我们采用药效学的体内外抗菌实验进行处方筛选,参照上述试验研究结果,并且充分考虑各个试验参数设立及其评价方法,最终综合考评研究结果得出:鱼金清解口服液3个处方配比中,处方2作用效果最好,故选择处方2作为鱼金清解口服液的制剂处方。
[1]戴冰.鱼腥草注射液的研究近况.湖南中医药导报,1994,10(1):33-34.
[2]黄虹,等.均匀设计和模式识别法优化鱼腥草口服液制备工艺.中成药,2000,22(10):684-687.
[3]阎巧娟,等.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2):22-26.
[4]阮鸣,等.金银花挥发油的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59-60.
[5]赵良忠,等.金银花水溶性抗菌物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效果研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3(19):201-203.
(2012-02-0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