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鲁义轩
在端、管、云三者之间有效互动的前景之下,身份认证、QoS计费、管道的能力都可能是未来智能管道开放的要点。
各类终端与多种新型业务,成为大流量时代网络问题的主因。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商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已成为电信运营商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是它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也随之快速膨胀,加上数据业务的增量不增收,移动互联收入增长和成本的增加剪刀差越来越大。
在云、管、端层面,提升“相对较弱“的管道的话语权,成为运营商最迫切的工作。
移动互联网应用多元化、爆炸式发展,对网络产生复杂不可预见的影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网络所所长段晓东总结,数据业务的爆发,一是促使新型应用成为语音业务之后的主流应用,这些应用的流量越来越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例如视频应用增长迅速,从中国移动用户情况来看40%手机流量来自于视频,与此同时小数据应用如微信、手机QQ等业务也特别多;其二,非主动应用也在迅速增长,超过50%的网站访问流量来自于非人为操作,大多数是机器之间因为某种需要导致的访问。
在此趋势下,运营商不断对网络进行扩容和增强,但仍无法充分满足流量的快速增长。在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的项目中,对解决成百上千倍的流量增长问题提出了几个解决途径。一是网络分流;二是快速推进LTE,通过技术进步承载大流量;三是提升网络管控能力,使流量有效管控得以实现;四是完善付费系统。
基于上述途径,中国移动也从网络角度为梳理网络规划了五大能力,包括:智能疏导,智能感知,智能管控,智能分发,能力开放。其中,网络能力的开放,将可以真正给SP和用户创造价值。
在管道智能化已经从概念走向应用的同时,流量经营也被运营商纳入了管道建设的目标中。对此,段晓东也提出,目前网络上的流量不均衡带来的各种问题激发了流量经营方案的迅速普及。同时端、管、云三者之间有效的互动也成为必须,身份认证、QoS计费、管道的能力成为未来智能管道开放的几个要点。
流量问题的因素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终端。终端、网络和应用各自为政的局面极大地影响用户体验。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手机流量同比增长将近一倍。近两年来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达到160%。上网的受众率提升非常快。
在地方运营商中,浙江移动的流量管控经验受到移动集团关注。据浙江移动网管中心总经理助理钱军波称,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整个移动业务收入的增长42%是来自于流量的增长和控制,“流量经营时代确确实实已经到来,但是流量经营时代面临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运营商还面临着流量增量不增收的问题,甚至流量增长三倍收入才增长一倍。”
钱军波称,用户移动上网的需求急速增加,加上运营商营销手段尚不完善,网络频频遭遇投诉,其背后是基础网络和计费系统无法快速支撑多维度、例题化的流量营销策略。事实上,运营商对用户行为的精准分析还相对较少,传统的客户行为分析主要还是对客户的上网时长流量等统计,难以进行互联网业务和用户的精确匹配。这种情况加大了运营商对流量经营的布局力度,但这对网络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承载网络不均衡、业务种类增多、移动上网需求加大的趋势下,智能管道凸显出对三个能力的需求,一个是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第二个是优化业务体验能力,第三个是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钱军波总结。
在浙江移动的流量管控策略中,智能管道侧重三个问题,一个PCC,一个是综合网关,还有一个是互联网的内容协同。据悉,PCC从管道层面能给网络带来更多的功能,运营商可通过PCC实现价值的管控,降低网络无限制的扩容;通过一些方法管控低价值的流量,达到网络流量价值最大化;还能通过网络流量的忙闲动态调整构建好的网络形态。
在综合网管上,浙江移动提出了三大块功能,一个是优化体验,另一个是业务控制以及内容防控、内容过滤,还有运营支撑。基于这三块功能,浙江移动可以通过综合网关进行划单的突出、用户行为分析等等。
在互联网的内容协同方面,浙江移动前年开始建设了四套缓存系统,尽可能提升网内用户的访问质量,同时通过对各种互联网业务分时、分流向进行管控。
“根据三大块功能我们开展了七个小项工作。例如在无线管道上通过检测出小包,并给小包仅分配一个时隙,使网络效率提升了4.5%;通过结合缓存和忙闲调用,使互联网内容协同效果极大提升。结合LTE我们还将推出多种流量管控措施。”钱军波称。
大流量引发的网络故障(来源: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