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艳娥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是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就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核心。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是我的体会。
第一,教师要勇于展示自己的魅力,从情感上得到学生认同。要让学生喜欢地理课,首先要喜欢你这个地理老师。老师的魅力是很重要的,要在学生面前多多展示。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在上地理课时,学生对地理总是不能进入状态,我也想了很多办法。在元旦晚会上,我的一曲口琴曲博得满堂彩,让学生惊讶不已,许多学生找我学乐器,我的地理课一下子活跃起来,都开始喜欢上地理了。从这一点上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魅力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每节课前,我都用地理小知识来导入,与历史、时事政治、物理化学相关的地理知识是我的首选。
第二,多用语言艺术感染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倡导要运用地理语言。每一本地理书都是用严谨的说明文所写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书上的语言。比如,在教学中北方不能随便说的,因为北方包括东北、正北、西北三个方向;在说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时,课本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说得就很经典。其次,在教学中,地理也应用有趣味性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表述,对于提升课堂气氛的效果很有用。在讲沙漠风光时我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沙直上白云间”来描述;在讲温带大陆性气候时我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阐述;在讲东南季风在西北的影响范围时,我用“春风不度玉门关”来总括。为了表达出草甸草原与荒漠草原的区别,我用《敕勒川》中的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讲述:一阵风吹过,草儿随风飘荡,牛羊在草丛中时隐时现。那么,这草至少有约50厘米高,原因是这里距海近,水汽充足,又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较多。而荒漠草原则是“浅草才能没马蹄”。在讲长江三峡水流速度时,我用“千里江陵一日还”来推算:白帝城距江陵约600公里,那么水流速度约为一小时25千米。
除此以外,我们要认识到作为文科的地理,地理的教学也要注意到教师语言应具有审美趣味,富有启发性,表情丰富,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课时,就会启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也才能开创“亲其师,信其道”的局面,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精心设计教案。针对课文内容,精心选取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是有效提高课堂气氛的手段之一,但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也是核心问题之一。在设计教案时,首先应把握好课标、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联系,争取做到每个学生都有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能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首先,创设一个好的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旨在引趣、生疑,引发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带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有兴趣投入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在讲必修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时,我用《阿凡达》的一段视频作导入,画面中森林郁郁葱葱,各种生物眼花缭乱,然后画面一转,出现现在亚马孙雨林被毁的画面,再出现课题:开发还是保护?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
其次,提问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手段,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学习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提问不能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流于形式,有损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提问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又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那么应怎样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首先,由简入难的提问方式。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有些问题,应用由简入难的方式把一个问题肢解成几个问题来提出。在讲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时,我对图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的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读图提问是这样设计的:1. 该图画了哪些物体?它们自东向西有什么变化?2. 该图中有哪些文字?自东向西有哪些变化?3. 由以上2题,结合图片你得到哪些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图片反映的内容。其次,热情鼓励,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思维。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他的思维就会超常发挥,接受外面的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当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提问回答不出或表达不流畅时,会影响学生的发挥。教师应适时点拨、解惑,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因答出问题而振奋,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再者,在提问时教师应多用可量化的词提出,如说出、指出、归纳、绘制这些动词都是可测量的动词,学生易于理解。同时重视和凸显核心名词(主题名词和目的名词)建立概念体系。如“通过……比较……指出……,从而对……进行合理的判断。”这样学生就会易于掌握,懂得怎样去回答问题。
总之,要活跃课堂气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进入最佳课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