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检验科,天津300070)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作为糖尿病(DM)的主要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1-2]。因此,能够及时地预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变得尤为重要。本项研究对血糖调节受损(IGR)患者以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进行分析,并与正常糖耐量者和T2DM合并CHD者做比较,探究它们在各组人群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并对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做相关性分析。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的人员共241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4人,女性127人。对其年龄、病程及其他病变进行详细记录,正常对照组除外心血管病、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等疾病。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的诊断标准[3],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糖耐量对照组(NGT组)、葡萄糖调节异常组(IGR组):[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糖耐量减低组(IGT组)、IFG合并IGT组]、单纯T2DM组、T2DM合并CHD组。
1.2 实验方法 收集其空腹血清检测hs-CRP和血脂各项指标[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TG测定采用GPO-PAP法,血清hs-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方法。使用罗氏公司生产的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检测。血脂异常的标准按照国内血脂异常防治建议[4](与本实验室建立的正常参考值一致):TC≥5.72 mmol/L 为升高,TG≥1.70 mmol/L 为升高,LDL-C≥3.64 mmol/L 为升高,HDL-C<1.04 mmol/L为降低。hs-CRP大于3 mg/L为异常。
2.1 不同类型糖耐量组年龄、各血脂指标、hs-CRP结果 见表1。NGT组与IGR组的血脂各指标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IGR组的TG、CHO、LDL-C水平明显低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的HDL-C、V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T2DM合并CHD组的CHO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水平仅明显高于NGT组,与其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LDL-C水平明显高于NGT组和IGR组,与单纯T2DM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从NGT组到IGR组到T2DM组直至T2DM合并CHD组,血清hs-CRP水平依次升高,且NGT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T2DM合并CHD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R组与单纯T2DM组的该水平无明显差异。
表1 不同类型糖耐量组年龄、各血脂指标、hs-CRP结果
2.2 不同类型糖耐量组血脂指标、hs-CRP异常检出率 见表2。T2DM合并ACS组的高LDL-C、高hs-CRP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单纯T2DM组的高TG、高LDL-C检出率明显高于NGT组,与IGR组无明显差异,NGT组与IGR组的各指标异常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2.3 血脂各指标间及其与hs-CRP的Pearson相关系数 见表3。血清hs-CRP与TG、CHO、LDL-C和VLDL-C这4项指标呈明显正相关。
表2 不同类型糖耐量组血脂指标、hs-CRP异常检出率(%)
表3 血脂各指标与hs-CRP的Pearson相关系数
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等大血管并发症以冠心病最多见。随血糖水平逐渐升高,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亦逐步上升;血糖稳态受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糖代谢异常人群的过早死亡都与受损的葡萄糖耐量(IGT)有关[5]。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糖代谢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DM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比普通人群高20~30倍。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CHD患者中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被检出糖代谢异常可高达36.7%~40%,这些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血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以及炎性标志物hs-CRP的增高[6],而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7]。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IGR组的血脂各项水平与NGT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单纯T2DM组血浆中TG水平、LDL-C水平稍高于NGT组,T2DM合并CHD组的CHO、LDL-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更加证实了血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时迅速升高,可达正常值的 1000倍,但是在慢性低度炎性反应状态下含量甚微,现在多用hs-CRP反应亚临床炎性反应状态下CRP水平。T2DM是一种亚临床性慢性炎性反应过程[8]。而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并发CH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能够有效地反映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机体内的慢性炎症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较单纯2型糖尿病和单纯冠心病患者更为明显。因此,hs-CRP水平能够较为敏感地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性。炎性反应可能促进DM并发症的发生。hs-CRP在DM并发症中增高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炎性反应、胰岛素抵抗、慢性高血糖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神经损害、代谢紊乱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9-10]。hs-CRP可作为T2DM并发症出现的风险预测指标,动态监测hs-CRP有助于检测和控制DM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了hs-CRP与血脂中的TG、CHO、LDLC、VLDL-C呈明显的正相关,T2DM并发CHD患者hs-CRP及血脂均异常者为著,因此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识别T2DM并发CHD中的高危个体。
综上所述,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发血脂代谢异常,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hs-CRP作为一种敏感、准确的炎症标志物,在IGR阶段就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且明显高于NGT组,这说明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就有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而且2型糖尿病阶段也被证实存在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参与了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形成。hs-CRP还与血脂中的TG、CHO、LDL-C、VLDL-C呈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定期联合检测hs-CRP及血脂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及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Buse J B,Ginsberg H N,Bakris G I,et al.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mellitus: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Diabetes Care,2007,30(1):162
[2]Hornick T,Aron D C.Preventing and managing diabetic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J].Cleve Clin J Med,2008,75(2):153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空腹血糖受损下限诊断切割点的建议 [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8):1946
[4]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
[5]Rydén L,Standl E,Bartnik M,et al.Guidlines on diabetes,pre-diabetes,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executive summary.the task force on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and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EASD)[J].Eur Heart J,2007,28(1):88
[6]Choi K M,Lee K W,Kim S G,et al.Inflammation,insulin resistance,and glucose intoleranc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out a previous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5,90(1):175
[7]Ninomiya J K,LItalien G,Criqui M H,et al.Association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with 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Circulation,2004,109(1):42
[8]栾雪静,李世伟.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4):2778
[9]Pradhan A D,Manson J E,Rifai N,et al.C-reactive prot eininterleukin 6,and risk of develop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AM A,2001,286(3):327
[10]Barzilay J I,Abraham L,Heckbert S R,et al.The relation of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glucose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Diabetes,2001,50(10):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