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约记者 杨 蕾
对于大多数中国网友而言,“Google”似乎意味着“搜索引擎”,但鲜有人知道,这家当今世界上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主要来自它所赖以生存的地理信息服务产业——GoogleMap(谷歌地图),其中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给谷歌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这个商业神话一直被视为卫星应用“上天入地”的典范。
然而,对于中国普通老百姓而言,何时能用上中国版的GoogleMap不仅是一种期待,更是一个国家必须要占领的“技术高地”。
美国航宇局(NASA)曾预言,地理信息技术将比个人电脑更大程度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我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早已“飞入”平常百姓家,但测绘卫星的诞生则显得有些姗姗来迟。然而,测绘卫星应用的市场拓展却走在了前头。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欧美测绘卫星的陆续上天,中国从事测绘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敏感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那时,很多政府机构咨询是否能够借助卫星资源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中国四维测绘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四维)由此应运而生,并拉动了中国地理信息服务产业链。
三个地面接收站覆盖范围图
资源三号卫星测绘遥感影像产品
目前,中国四维已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一家专门从事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的企业,可以说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国家队”和“排头兵”。
仅从商业角度而言,地理信息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该产业2010年全球产值为44亿美元,其在过去8年的平均增长率,北美为11%,亚太地区为8.7%,欧洲为7.9%。即使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时,全世界的地理信息产业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依然令人刮目相看。尤其在中国,该产业多年来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
在国内,卫星资源特别是高分辨率卫星资源相对短缺,基本依靠代理国外测绘卫星的数据来满足本国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卫星、全天候雷达卫星数据严重滞后。抛开战略安全角度不谈,仅从商业角度而言,这无疑会造成“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中国四维副总经理曹天景告诉记者,地理信息产业是测绘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信息技术等交叉和融合发展的产物。其中地理信息资源的获取困难是遏制该产业发展的一个“命脉”。
相比国外同行,我国的测绘卫星发展显得步履蹒跚。世界各国近年来发射的中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大多具备测绘能力,而干涉雷达卫星、激光测高卫星和重力卫星可广泛应用于全球立体成像、DEM生产、重力场模型和大地水准面等领域。近十年来,美国的高分辨率卫星连续发射,仅在商业应用方面,在轨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已经达到6颗,并且还在不断发射。目前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多颗高分辨率、高定位精度的卫星数据在全球遥感数据应用领域大力推广商业应用服务。
“资源三号卫星是打破这一尴尬局面的‘试金石’,也是我们迈出追赶步伐的开始。”中国四维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世界各国在地理信息产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资源三号”一诞生就面临与世界劲旅同台竞争的现实。
资源三号卫星立体测绘产品
资源三号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专题产品
“资源三号”的发射仅仅是一个开始,单靠一颗卫星的运行显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国今后要大力发展后续卫星及其他高分辨率卫星的研制,以保持其系列的连续性、延续性以及数据的稳定性。民用测绘卫星及应用也将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国产测绘卫星发展只有步入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化发展轨道才是正途。
资源三号卫星的运行到底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目前仍难以估计。事实上,空间观测系统纯粹依靠专业遥感市场的收入实现商业化是比较困难的。卫星的研制、发射和运行费用巨大,短期内难以靠销售遥感图像的收入加以弥补。另外,遥感数据有特殊的社会性和公用性,其价值很难单纯用经济效益来衡量。尽管如此,其商业前景却不容小觑。据有关专家分析,若能改进图像质量和传送时间,可使遥感服务数据的销量每年增加20%~25%。
“以中国四维为例,一个优秀的地理信息服务产业的运营,需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来做支撑,这就像一个‘金字塔’。”曹天景向记者介绍。地理信息这个庞大的产业链从数据获取、加工处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到专业应用服务系统和各种专题应用,每个步骤环环相扣,息息相关。若能解决“金字塔”尖的“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顺利多了。
“这个产业商业潜力无限。”曹天景指着平板电脑上的地图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