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王冬武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沅江基地)位于洞庭湖腹地沅江市,有标准化池塘7.3公顷,并有毗邻城郊的内湖10公顷,水源充足,但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质较差,造成水质性缺水,严重影响苗种繁殖和商品鱼养殖。为此,研究所借鉴国内先进的池塘生态系统原理,结合场地特点,重新设计和建设了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系统已稳定运行1年,其主要特点是:兼顾苗种繁殖与商品养殖用水要求;池塘用水实现循环利用,对外零排放;一次提水,自动排灌,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运行成本,提高了水综合利用的效率。
图1 循环水养殖工艺示意图
1.苗种孵化期用水循环路线
苗种繁育期一般为四五月,此时段,养殖池II处于空闲阶段,未进行投饵施肥,可作为水源池;养殖池I、III可作为鱼苗池,培育夏花。水体经过生态净化池循环处理后,可达到孵化用水要求。2011年~2012年共繁殖各类鱼苗2亿尾。
2.养殖期间用水循环路线
养殖期间,各生态养殖池进行投饵施肥,每月定期从生态养殖池II提水或从补水口补水至生态净化池处理后,氨氮总降解率达59%。提水口水体溶氧量达每升9.5毫克,完全满足养殖用水要求。
生态净化系统的设计原理是利用净化设施中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将排放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截流过滤、消化分解、吸收转化,达到水体净化和循环利用之目的。生态净化系统由前处理池、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部分组成。
1.前处理池 分为沉淀池和滤水墙2部分。沉淀池底部设一凹型池底,便于收集泥沙;滤水墙用120毫米空心砖砌成,内部填充30毫米~50毫米的碎石。
2.组合式人工湿地 分为垂直下行流湿地、垂直上行流湿地、水平推流湿地等三级,三级湿地栽种植物选择当地先锋种湿生植物,如美人蕉、菖蒲等。
3.生态沟渠 生态沟渠深0.5米、宽0.4米、长150米,水体经过净化池后,再通过生态沟渠进一步降解氨氮、曝气增氧,进入或流入各生态养殖池。各生态养殖池通过交叉插管互通,在水位差的作用下,保持整个养殖水体处于微流水状态。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