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民资:柳暗花明又一村
“温州模式”激活了中国的民营经济。而民营中小企业在国家GDP中占70%的比重,在整个国家的税收中的贡献率达55%,吸纳的就业人数在全部就业人口中占70%!所以,温州危机如果处置不当,其“亚马逊蝴蝶效应”会波及全国。温州危机能否成功化解,不但对于中国,对全球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政府当然知道温州的份量。危机一发生,温州市政府赶紧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由政府出面直接介入一些影响较大的企业化解危机,登记债务,安置员工,安抚关联企业,稳定社会秩序,并将实情报告省政府和国务院。
与此同时,温州的经济动荡很快惊动了中央高层。在国家领导人的眼里,温州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城市,她是带动中国民营经济的引擎和风向标。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所有的领导人都曾到温州考察调研过。
国务院智囊团的专家对“温州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9月22日,温家宝总理急派国务院调查组赶赴温州深入调研。此前,温总理曾两次到温州作过调研,而且他每次出国访问带的随团企业界都少不了温州商人。10月4日,温家宝总理再赴温州,召开了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与企业界、金融界、经济学家及地方政府面对面对话,他要求大家畅所欲言讲真话,了解实情……
经过深入的调研与座谈,国务院调查组清楚地掌握了温州危机的方方面面。温总理一回到北京,就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讨论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10月12日,即一揽子出台了诸多新政支持中小型微型企业,其中包括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等9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在此期间,各方强烈呼吁放开民间金融。今年两会期间民间金融“阳光化”更是成为热议话题。浙江省人大代表周德文通过温州籍全国人大代表递交了去年自己组织力量起草的《民间借贷法(草案)》的议案,并被全国人大正式立案。“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目前民间金融存在民间资本丰富与企业融资困难并存的难题。首先应对民间资本立法,使民间资本阳光化。同时,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应与国有资本同等标准。
今年3月,民间金融改革终于破冰,解放民资的进军号吹响了!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即“十二条”)主要任务。
试验区的设立以及相关金融改革措施的部署,向外界传递出国家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等诸多政策信号。
国务院的决定发布以后,社会各界有何反应?一直与专家、媒体保持密切联系的周德文告诉记者,国务院的决定是大家期待已久的,非常鼓舞人心,大家都认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对于我国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意义重大,有学者认为不亚于当年“小岗村”在农村土改中的示范意义。温州的企业家和学者普遍认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有利于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在民间资金和实体经济之间更好地架起“桥梁”。
“桥梁”的一头,将是金融“输血”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血脉畅通、茁壮成长。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史晋川认为,12条确实能吸引民间资金进入金融体系,加大金融资源的供给,对中小企业发展大有裨益。
“桥梁”的另一头,将是民间融资的规范发展。温州商人赵先生一直从事民间借贷生意,以前,温州民间借贷频繁、信誉良好,几百万元可以不打借条。但去年,他第一次遭遇接连两笔资金收不回来的情况。“没有法律保护的民间金融是脆弱的。”他感慨。周德文则表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后,民间借贷将可以合法登记,这样能保障借贷双方的权益,使以前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金融走向阳光化、规范化、法制化。
“十二条”中包括“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大家普遍反映,这条是最实在的,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的通道就在于此。
除了“桥梁”作用,人们更期待的是温州改革能起到“样本”作用。“这场改革试验不仅为温州的中小企业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为民间资金提供丰富多样的投资方式,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的金融改革提供试验有效‘样本’。”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市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谢浩说。
不过,鉴于以往的经验教训,一些专家对国务院的决定能否真正得以实施还存在着种种疑虑。他们的忧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通过改革,相对垄断的中国金融市场能否真正被打破?他们认为,毕竟改革将触及既得利益阶层。如果金融垄断的局面得不到改观,金改是难以顺利进行的。
民族证券分析师陈伟表示,由于温州金融改革涉及的是处于社会资源配置最核心地位的资金,它的实施推广过程也必定会涉及到更广的经济社会领域,由此也会更多触动既有垄断阶层的利益,若没有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全方位的改革决心,温州金融改革的效果及对于全国金融改革的示范作用也都会大打折扣。
农行战略管理部付兵涛对温州的此次试点也有一定的担心,他认为温州金融改革的政策指向意义可能大于实际作用,首先是之前期望较高的“利率市场化”等内容并未在这次改革方案中出现,由此推测,中央对金融改革的快速推进仍持谨慎态度,最近央行副行长胡晓炼也否认正在进行利率市场化试点的准备工作。
其次是境外直接投资能否通过金改顺利进行,不少专家学者也表示了某种程度的忧虑。
再一个就是,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村镇银行能否实现,人们也表示了某种担心。此次温州金改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但据有关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此次试点能否破冰让业内充满期待。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于这一持股比例的限制,自2009年银监会允许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之后,尚未有一起小额贷款公司转制的案例。温州试点是否能破冰也成为焦点问题之一。
记者认为,这些专家学者的话听起来有些逆耳,但并非空穴来风,杞人忧天。他们未雨绸缪,道出了真情、真言。这样的真言对于改革的顺利进行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4月7日下午,由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发起组织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专家企业家论坛在海港大厦举行。各路专家、企业家聚焦“十二条”这把“尚方宝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企业家是怀着迫切的心情而来的,他们除了表达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成功获批的喜悦和期待外,也提出了不少建议。
在谈及小额贷款公司时,温州文化用品市场总经理陈金强不无忧虑地说,金改试验区既有机遇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在一分七左右,远远高于银行,对企业的融资压力是很大的。我们做实体的,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产业的,现在很多企业看起来一年的产值有多少个亿,但是它的利润空间,除去各种费用、税收、银行利息等,剩下的就不多了,最后大家又去选择高利的、暴利的、投机的项目,这样就会走老路,导致去年这样的局面。
从去年九月到现在,七个月过去了。危机有没有结束?温州首家城市信用社创始人之一的杨家兴认为,危机远远没有过去,并且还在不断深化。他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并出台二次抵押的方式。他说,产生去年以来的风波,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他预言,到今年五、六月份危机会更大,因为很多温州人都将自己的房产抵押在银行。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到六月份,差不多还欠银行6000个亿。他认为在执行问题上,法院应该加强力度,好多人都在趁火打劫,有钱也不还,很多问题搁在那里不好解决。
如何突破垄断是许多专家与企业家共同的话题。温州大学经济学教授马津龙说,中国改革开放已30 多年,这次国务院将温州作为金改试验区,也是将改革向前推进、深化下去的一个举措。改革开始总是不明确的,就像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开始只是以为要完善计划经济,只是后来在不断推进后才明确要摈弃原来的计划经济,选择市场经济,但是经过30多年,我们现在还处于半市场经济、半统制经济的现状,就是说在低端工商领域上已经很大程度实现民营化,基本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是那些高端的领域至今垄断在国有单位手里,特别是金融业,这种垄断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的,它也是导致去年以来金融危机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