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张 番 吴 江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氯化钾产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产量已跻身世界前列,钾肥自给率从过去的不足5%达到了50%-60%的水平,已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生产体系和世界最大的流通体系,为国家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氯化钾产业布局,由于受资源分布的限制,其主要产地集中在青海柴达木盆地。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0月份,全国生产氯化钾主要企业约有30家,总产能约为500万吨 (实物量),其中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240万吨。盐湖股份公司作为我国氯化钾生产规模最大、销售范围最广的钾盐企业,在保证我国农业用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记者采访了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总经理徐世森,针对目前我国钾肥市场的供需情况,对影响后市走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长期以来影响我国钾肥市场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中外钾肥合同谈判价格,国产钾肥供应情况,以及国内钾肥市场库存情况。徐世森称,在目前钾肥运输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市场上客观存在的一些困难也随之迎刃而解,因此现在的价格处在合理偏低的地位。他分析:“从国际钾肥市场来看,成交价格基本都在500美元/吨以上。现在我国社会库存中进口钾肥的成本是470美元/吨,如果考虑到主要进口商适当的利润,港口的销售价格应该在 3300元/吨左右比较合理。从国产钾肥来看,我们对钾肥价格的判断是理性的,低端的应该在3000元/吨以上,高端的时候不要突破3500元/吨,不要出现2008年那样上千元的波动,市场各方都承受不了。去年12月,盐湖股份公司出厂价为3200元/吨,到市场的价格是3400元/吨。但基于春耕的到来,考虑到农民的购买力,且运输问题也有所解决,所以在12月底,我们将报价下调300元/吨左右,现在到市场的价格是3100元/吨左右。我们在理性偏低的价位上保证了春季钾肥的供应。”
除了受到进口成本价格的影响,徐世森认为当前大的经济环境也是影响钾肥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之一。他表示:“目前钾肥价格属于合理范围内,但略微偏低。首先,去年很多农副产品卖不出去,终端的需求减少影响了原料。农副产品价格比较低,农民购肥积极性下降,导致复合肥企业下游订单少,大多处于半停产阶段,所以钾肥的需求处于观望的阶段。其次,国际经济环境很重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紧缩银根的影响。从化肥行业来说,农副产品市场一旦低迷,便很难刺激农民的购买力、从而难以刺激市场启动,化肥行业无法控制这一因素。”
面对目前的形势,下游复合肥生产商和经销商拿货不积极,大都在观望。市场对钾肥的采购态度基本是随用随拿,大家都在规避风险。徐世森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情况,要在市场上运作,最好的经营状态就是降低风险,但是目前偏低的价格可被视为明显信号,并且过1个月左右,市场应该开始拿货,钾肥后市也将见好。
随着我国青海地区钾盐资源利用技术逐步提高,国产氯化钾生产能力也不断增强。然而,青海省格尔木市虽然是全国钾肥生产的重点地区,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铁路运力不足,因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产钾肥的市场供应,造成大量钾肥产品积压。为缓解钾肥运输矛盾,2011年11月,铁道部下达抢运指示,青海省委、省政府和青藏铁路公司高度重视,成立了青海省钾肥百日抢运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责任和措施,全力开展钾肥抢运工作。针对青海省钾肥外运的实际情况,根据铁道部和省钾肥百日抢运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青海省开展了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为期百天的钾肥抢运行动,全力抢运海西特别是格尔木的钾肥积压产品。
目前,钾肥抢运行动正在顺利进行,并已收到显著成效。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总经理徐世森告诉记者,在抢运期间,盐湖股份公司已经运出了100万吨钾肥,加大青海钾肥的运力对我国钾肥春季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他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由于我国农业种植中第一季度用钾肥量较大,因此对农业春季增加了钾肥运量,有效保证了春季以钾肥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的用量。第二,国产钾肥进入市场对整个化肥市场起到稳定作用。第三,市场供给量充足,将对后期2012年中外钾肥进口谈判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实际上,青海的铁路运输通常是一个瓶颈,运出去的资源多,而运进来的少。企业更希望铁道部能够增加对青海的排车计划,多支持资源丰富的边远地区。徐世森表示:“我国整体上缺少钾资源,钾资源主要集中在青海和新疆,这些都是边远地区,到市场的运距长,造成运输不畅,会影响到下游、甚至农民用钾。为此,我们建议铁道部能够按核定的运量,均衡青海钾肥的运输能力,要求铁道部加大对青海的排空车力度。均衡运输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稳定发展,以及对平衡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稳定市场价格都有很大的好处。”
徐世森预计,在国内钾肥供需平衡,且经济平稳的情况下,未来3-5年,中国氯化钾价格有望保持在3000-3500元/吨的区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提到的供需平衡,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中国钾肥产量增加,后期钾肥年进口数量保持在400万-500万吨,和社会库存保持合理水平,即100万-200万吨。
近年来我国钾肥市场总体供需平衡,需求变化不大,供应较为稳定。钾肥市场有效地保障了国家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国内钾资源限制,我国钾肥需求问题备受关注。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预测钾肥需求量,其中包括氯磷钾比例法、人口粮食供应法、作物推荐施肥法、发展速率递增法等。但预测出的数据相差较大,在400万-1700万吨 (K2O)之间,可见需求量弹性范围较大。从近年来实际表观消费量统计情况,结合行业预测我们认为氯化钾需求应在年度900万-1100万吨/(实物量)水平。
截至目前, 我国在利用的钾资源主要是:国内可溶性钾资源和不溶性钾资源、境外开发可溶性钾资源几类。在企业发展上近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2009年5月18日国务院下发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首次在规划目标的农资保障能力方面,将2011年的钾肥产量目标定为 400万吨 (K2O)。 在《“十二五”化肥工业发展规划》中,2015年的钾肥产能目标为450万吨 (K2O)。要完成这一目标还需要全行业付出很大努力,但远远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按照《规划》制定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我们预测氯化钾将新增150万-200万吨 (实物量),硫酸钾镁肥将增加200万吨 (实物量),其中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新增100万吨。新疆罗布泊新增氯化钾20万吨,境外开发50万吨,其他30万吨。届时氯化钾产能将达到和超出《规划》目标,进口依存度进一步降低。徐世森表示:“国产钾肥和境外开发将是相补的关系,对以后提高我国钾肥自给能力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有很大的作用,从而有助于保证国内钾肥价格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