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敏,张晓颖,[孟加拉]Salehuddin Ahmed
(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3.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北京10002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贫困人口迅速减少,贫困发生率迅速下降,贫困人口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的2.5亿人下降到2010年的2688万人,贫困发生率也相应的从30.7%下降到2.8%[1]。但同时,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经济增长对减贫的作用已不显著[2,3],当前农村贫困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4,5],即贫困人口分布相对分散,但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这为扶贫项目的瞄准带来了困难。
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改革开放30年来,生产总值以年均13.7%的速度快速增长,2010年广东省人均GDP约7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在广东省内地区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十分严重,相当一部分地区,特别是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农村地区发展落后。珠江三角洲人均GDP相当于山区的4.4倍。2006年,广东省农村基尼系数为0.6,粤西地区为0.62,属“高度不平均”[6]。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2.67∶1扩大为2008年的3.08∶1。农村居民绝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2-2009年,低收入户与高收入户绝对收入差距从8486元增加到14956元(表1)。以广东省人均年收入2500元为相对贫困线,相对贫困和没有稳定脱贫的人口还有300多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5%,2009年有扶贫开发重点村3409个[7]。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最发达的省份,其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解决收入不平等和相对贫困的方法在全国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广东省连南县开展“双到”扶贫项目的过程和结果,试图总结广东省消除贫困,缩小收入差距的经验,从而为其他地区的减贫工作提供借鉴。
连南县地处广东省西北部,县境大部分属山区,海拔500m以上的山地占总面积的70%多,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矿产资源丰富,但土地贫瘠,全县人均耕地0.063hm2,是广东省16个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全县区域面积1306.7km2,总人口16万人,其中瑶族人口占53%。农作物种植面积10690.4hm2,常用耕地面积6833.13hm2,适宜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的面积较少,粮食不能自给。全县农村人口132783人,占总人口的85%。2009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29%;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40%以上,省级贫困村38个。
表1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按五等分组)
2009年6月,广东省开始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项目(简称“双到”扶贫),计划用3年时间,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14个地级市和恩平市等83个县(市、区)的3409个贫困村,以及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含1500元)以下的农户,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8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人口达到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规划到户”就是瞄准扶贫对象,并根据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和特点,制定发展规划,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责任到人”就是明确每个贫困户对应的帮扶责任人,明确“谁来帮助脱贫”,把全省所有贫困村和村内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分配给经济发达的城市、行政单位和中央直属单位。
(1)确定贫困户的标准与帮扶单位。广东省政府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远高于国家贫困线的相对贫困标准,把2009年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农户作为帮扶对象。这是一个以提高收入为主的多维度贫困标准,在计划农民收入时,除考虑农民收入外,还考虑家庭财产、支出、家庭劳动力等。贫困户选定后,各县扶贫办为贫困户建立档案。
确定贫困人口和贫困村以后,省政府又选择出了帮扶单位,把贫困户与帮扶单位对接,把扶贫任务分解到各帮扶单位,主要包括省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直驻粤单位、高等院校和军队、珠三角7市和贫困村所在市县相关单位,分解落实扶贫任务,明确每个帮扶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并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双到”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人员保障。
(2)设计减贫项目。帮扶单位参照“整村推进”的形式进行村规划,运用“参与式”方法,结合贫困村发展计划,帮扶单位的负责人与贫困户共同制定脱贫计划。“双到”没有固定的扶贫模式,所实施的项目完全由帮扶单位与帮扶村和贫困户共同制定,如有的村认为最需要修路,或者引进新品种,或者开拓市场,那么帮扶单位则筹集资金,解决该村的问题。归纳起来,“双到”扶贫发展项目主要有两类:一是“产业扶贫”,解决农民与市场的问题,实现农民稳定、可持续增收;二是“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社会保障,保障贫困户的医疗、教育问题。
以广东省连南县连水镇三排村减贫项目设计为例,三排村由广东省烟草公司负责脱贫,烟草公司抽调3名工作人员组成扶贫工作队,具体执行“双到”脱贫任务,扶贫队到村后,首先请农业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根据该村的实际开展扶贫工作。三排村属卡斯特地貌,土层稀薄,严重缺水;该村有养蚕、种植油茶树、养猪的历史,但由于缺乏资金盖蚕房,缺乏灌溉无法大规模种植桑树和油茶树,山地产量很低,专家提出该村适宜桑树、油茶、花生、红芽芋等,并推荐了新品种。扶贫工作队与村委会初步制定帮扶方案:采取将本村零散的土地以村委会名义统一承租,支付租金,修建灌溉水管和道路,免费租给贫困户;烟草公司投资盖蚕房,免费提供给贫困户使用;提供周转资金为贫困户养殖提供条件。
(3)实施“双到”扶贫项目。扶贫工作队将贫困农户分为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低保户两类,重点发展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的农户,对于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则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帮扶项目包括:①对于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高寒山区贫困村实施自愿移民搬迁,以打破自然条件对村民发展的制约因素;②对于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重点落实国家的“低保”政策,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健康需要;③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其发展意愿在帮扶单位的引导和帮助下,实现自我发展;④健全其它保障体系,如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狠抓义务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
烟草公司2010年向三排村投入330万元,为更有效率地利用扶贫资金,在养猪项目上,向每个贫困户提供500元的现金和其他用料实物补贴,修建猪圈,免费提供8-15头猪仔,并提供周转资金购买饲料。“双到”扶贫项目采取“政府+帮扶单位+驻村干部+村干部+贫困户”方式,充分利用帮扶单位的资金和资源,发挥驻村干部积极性,参与扶贫开发。帮扶单位作为项目的实施者,驻村干部是帮扶计划的执行者,与村干部和贫困户以及村民共同实施项目。
(4)监测与评估。“双到”扶贫项目在实施时就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即确保三年内(2010-2012)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8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人口达到农村人均收入2500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还将扶贫主体的责任进一步强化,明确规定“不脱贫,不脱钩”。为保障扶贫目标的实现,项目一开始就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电子化监测考核制度。为贫困户建立档案,建立数据库。帮扶干部定期(1年)对贫困户的信息进行更新。
考核方式主要是根据贫困户的脱贫情况考核帮扶干部和所属扶贫办。省市政府每年对“双到”扶贫项目进行一次年终考核,年内进行不定期抽查。考核项目包括制定扶贫项目、驻村时间、贫困户收入变化等。
(1)贫困农户收入提高,贫困发生率下降。2011年连南县“双到”扶贫开展仅一年多时间,全县62%的贫困户和67%的贫困人口已经脱贫,贫困户由9916户减少到6810户;贫困村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达到3834元,比2008年增长9.3%;2010年全县3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得到有效增长,全部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脱贫率达100%[8]。
(2)农民福利改善,多维贫困降低。连南县扶贫“双到”通过资金整合,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条件。2009—2011年4月,新修、整治村组公路83.2 km,解决了38个村共3.6万人的“行路难”问题;新建农田水利95宗,保证了1000多hm2农田的灌溉用水;完善农村饮水工程32宗,解决了32个贫困村共2.3万人的“饮水难”问题。完善农村卫生医疗软硬件设施,修建和完善村级卫生站10间,参合农村合作医疗率达98%,切实解决贫困农户“看病难”的问题。通过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统筹解决高寒山区贫困群众“住房难”问题。截至2011年4月底,通过县城集中搬迁,村内移民搬迁(就地就近安置),镇内移民搬迁,多功能移民示范村4种方式,共建设了4个移民新村,安置住房困难农户241户。
(3)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民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帮扶单位以产业化、市场化带动贫困农民脱贫。通过为贫困地区农户提供品种、技术、信息、市场等,将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成立扶贫开发公司,兴建农贸市场,建立E-供销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附加值。
2010年,连南县通过实施“双到”扶贫项目,共发展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实现经营收入246万元,带动3919农户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1353 hm2、水产养殖71 hm2,有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帮扶单位帮助贫困农户开拓市场,把贫困村的有机大米、番薯、芋头、土猪、土鸡等山区土特产资源提供给单位的饭堂和个人,让他们以高于当地市场的合理价格购买“生态产品”,这种直接采供的方法减少了流通环节成本,有利于农民增收,也有利于提高单位员工的福利。帮助联系饭店、超市,建立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收益。
(4)增强基层组织实力,提高村级组织执政能力。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及服务功能。截至2010年6月,全县69个行政村(其中省级贫困村38个)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脱贫率达到100%。为贫困村贫困农户实现稳定脱贫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双到”扶贫工作,提高了村党委人员素质,增强了贫困农户对党组织的信任,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1)部分贫困户的选择缺乏公平性。虽然瞄准贫困农户是“双到”扶贫项目的工作亮点,但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双到”扶贫项目所选择的贫困户与驻村干部调研实际情况有偏差,连南县贫困户名单是由县“双到”扶贫办设计了一套评价办法,从收入、住房、就业、劳动力4个方面综合评价,要求乡镇和村干部公开选择、评定贫困户;但由于存在利益关系,以及农村收入、住房状况,难以准确量化。所以,乡镇和村提交的贫困户名单与农民所公认的贫困户有一定偏差,降低了项目的益贫性和公平性。并且,农户脱贫工作的考核以初始确定的名单为标准,贫困户档案不可修改,驻村干部不能调整贫困户名单,限制了驻村干部的主动性。因此,在贫困标准和贫困村选择方面,应给驻村干部一定的自由度。
(2)帮扶单位选择和评价缺乏统一标准。虽然关于“双到”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有严格、细致的考核标准和领导问责制,但由于各帮扶单位自身经济实力悬殊较大,调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差距也较大,“双到”扶贫工作考评办法对各单位的激励约束效用不同。因此,对贫困村帮扶的力度差距也较大,有些单位比较重视“双到”扶贫工作,并且自身实力比较强,被帮扶村脱贫效果就比较好,以2010年落实帮扶资金情况为例,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对帮扶村落实资金410万元,中国建设银行广东分行仅落实帮扶资金21.95万元。因此,如果让所有单位负担同样的帮扶任务,必然导致“双到”扶贫结束后效果迥异,有些单位可能选择短期见效显著,但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
(3)部分项目缺乏可持续性。“双到”扶贫项目的优点是执行力强,通过行政命令让帮扶单位直接负责扶贫任务,但这种不能“双赢”的活动往往可持续性不强。一些帮扶单位选择的帮扶方式不具备可持续性,如为贫困户把农产品销售到本单位,暂时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也提高了价格。但并没有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农户自身联系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没有提高,也没有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当驻村工作队离开后,很多农户仍有巨大的返贫风险,急需考虑帮扶的退出机制与延续机制问题。
(4)部分贫困户需转变思想观念。“双到”扶贫工作实施两年来,大部分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农业生产中,主动寻找项目和资金实现脱贫。但仍有部分贫困户,由于长期“输血式”扶贫养成的习惯,依然等待上级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救济,不主动寻找脱贫方法,不愿意参加“双到”扶贫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帮扶单位的积极性。
(1)实现利贫式增长,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双到”扶贫项目实施的两年时间,贫困人口收入迅速上升,贫困发生率迅速下降,贫困户平均收入增长率超过了非贫困户,缩小了县内农民收入差距,实现了利贫式增长。“双到”扶贫项目整合政府人才资源、帮扶单位的资金、社会资源,帮助贫困户,给贫困农户使用帮扶资金上的“特权”,这些措施为实现“利贫式增长”、“缩小收入差距”提供了借鉴模式。实践了邓小平所提出的“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以及缩小收入差距,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和政府的责任心。
(2)实现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双到”扶贫项目打破了农村资金、人才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呈现出农村—城市双向流动的新格局。“双到”扶贫要求帮扶单位驻村干部住村时间在3个月以上(不包括节假日),并且单位派出的驻村干部主要负责人要在处级以上。驻村干部一般都是具备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较强的管理能力,为贫困村带来了资金、人才、信息、资源,解决了长期限制贫困农村发展的资金、信息等问题。帮扶单位将本单位的优质资源带到农村,如华南师范大学通过学生暑期“三下乡”、顶岗实习、教师培训等措施,提高村小学教育质量。这种“驻村干部”和“单位挂钩”的方式把城市资源流向了农村。
(3)为低保和扶贫“两项衔接”提供了借鉴模式。连南县扶贫办根据广东省制定的相对贫困标准,在“双到”扶贫项目开展前,从收入、住房、劳动力、就业4个方面综合评价每户,然后将4个方面的指标换算成收入,低于2500元的则为贫困户。扶贫工作队再将贫困农户分为二类: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低保户,确定重点发展对象是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的农户,低保户则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然后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这种方式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4)为动态贫困瞄准提供了借鉴。广东省的“双到”扶贫项目直接瞄准贫困农户并且“规划到户”,这不但优化了扶贫资源,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扶贫的效果,并且由于政府对贫困户进行动态电子化管理,这样可以动态管理被帮扶对象,便于及时对扶贫项目进行监督调整。
(5)为实施扶贫任务的“官员问责制”提供了借鉴。广东省“双到”扶贫工作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省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办法》、《广东省扶贫开发工作问责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领导人员实行扶贫开发工作问责制,制定了比较详细、全面、公正、客观的考评、激励机制,对帮扶工作进行考核,明确帮扶单位、驻村干部、被帮扶县、乡镇、村各级的职责,并制定量化考核表,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连南县“双到”扶贫计划于2011年结束,而“后双到”工作仍将继续。按2010年“双到”扶贫工作完成情况,2011年“双到”扶贫结束时,将能够完成当初设定的目标,即有8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
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广东省相对贫困线也将随之提高,相对贫困则一直存在并将是未来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连南县也将继续在解决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的发展能力,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连南县2009年制订了《连南瑶族自治县高寒山区自愿移民总体实施方案》,该方案规划从2010年开始,以每年搬迁600户左右的规模,计划5年内,将全县高寒山区及居住在不具备生活条件地区的3278户居民中的自愿移民群众分期分批搬迁到全县8个移民新村。移民搬迁和后续服务工作将是“后双到”工作的重点内容,着力落实移民就业政策、移民子女就学政策、土地收益保障政策等。
广东省的“扶贫到户,规划到人”扶贫项目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缩小贫富差距的一个案例,它主要解决的是目前很多扶贫项目中的“瞄准”和“问责”问题,同时也对农村产业化经营、移民搬迁、发展教育培训等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广东省政府打破传统观念约束,转变职能,并将解决贫困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设计机制和平台让富裕的地区和拥有更多资源的机构、个人参与到扶贫事业,形成“大扶贫”格局。通过“双到”扶贫项目,将帮扶单位、资源和农村、农户整合在一起,打破了产业、信息、市场等诸多要素壁垒,找到贫困落后地区和现代供应链之间的结合点,从而打破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发挥各自的长处,不但实现了脱贫,还实现了致富。
(1)建立扶贫的“可持续”机制。对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政府应树立更高的目标,努力从多维角度消灭绝对贫困,在住房、医疗、保险等维度提高扶贫标准,为建设包容性社会提供借鉴经验。建议广东省扶贫办把“双到”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作为未来的重要考虑事项,通过培养村干部,建立合作社等作为帮扶单位退出前的备选方法。
(2)对帮扶单位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广东省扶贫办和各县政府在考核各单位帮扶任务完成情况时,应考虑各帮扶单位的情况,根据帮扶单位的优势、经济实力适当地调整扶贫任务,综合评价扶贫成效。
(3)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当地政府应加强对贫困户的示范引导,加强对广大贫困户的思想教育和宣传,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促进广大贫困户主动脱贫,充分发挥全村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在脱贫致富方面的引导示范作用。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10228_402705692.htm,2011-02-28/2011-11-05.
[2]胡兵,胡宝娣,赖景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缓解-基于中国农村贫困变动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5):33-42.
[3]万广华,张茵.收入增长与不平等对我国贫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6):112-123.
[4]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6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5]贺达水.经济增长和贫困[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7.
[6]金锦,陈蕴哲.广东省农村贫富差距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J].安徽文学,2009(1):384-385.
[7]广东省扶贫办.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d.gov.cn/govpub/rdzt/zdlyxx/fp/fpxgwj0809/201002/t 20100203_113129.htm2010-02-03/2011-11-05.
[8]广东省扶贫信息网.连南瑶族自治县2010年度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概况[EB/OL],http://www.gdfp.gov.cn/liannan/fpgk/201012/t20101211_13479.htm2010-12-31/201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