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闺”中的新怒江

2012-07-10 03:28刘芯邑
民生周刊 2012年36期
关键词:深闺桥头堡怒江州

□ 本刊记者 刘芯邑

“深闺”中的新怒江

□ 本刊记者 刘芯邑

早在2011年3月,云南“桥头堡”建设就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一系列行动表明,云南“桥头堡”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云南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

云南“桥头堡”建设是以瑞丽市、红河市、大理市、怒江州、昆明市开发为重点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开放西南边境,实行对外贸易。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是整个建设战略的首要目标,而云南的优势产业中旅游业是先导。

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南旅游这一优势产业将有望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桥头堡”建设提出之前,云南怒江的峡谷之美很少被世人发觉。一年来,随着“桥头堡”建设渐入佳境,云南,尤其是怒江,正呈现给世界全新的面貌,开放和富裕也开始成为“新怒江”的关键词。

怒江州州府六库镇新区。图/受访者提供

神秘峡谷无人识

云南,一直被亲切地唤作“彩云之南”。纯净的玉龙雪山,碧绿的丽江,古老的丽江古城……这些在世人心中留下过深刻印象的旅游胜地中很少听到怒江的名字。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然而,这条深入青藏高原内部,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流入缅甸,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大河之美却被深藏在群山之中。为求发展,怒江抓住桥头堡建设的机遇,开发怒江旅游产业。

怒江独特的峡谷风光美,是自然而生的。就如一弯明月高悬于峰岭之巅。

进入怒江,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与怒江共同造就了世界第二大峡谷,这个神奇又神秘的地方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不可思议”。

据怒江州旅游局局长赵文胜介绍,这条滇西北旅游大环线的基本构架是从大理、丽江、迪庆分别进入西部的怒江大峡谷和东部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和永胜县,然后经南部的保山市,从西藏和四川出境,形成区域旅游经济的循环圈。现在,游客逐渐将该旅游圈当作了自驾游的特色线路。

当地居民关夏青告诉记者:“怒江的路应该再修得好一点,这样,美景就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来欣赏。”

“由于怒江州贫穷落后,交通不便,旅游业想要突破还存在一定困难。交通旅游一线之差,靠我们自身努力还远远不够,需要外界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发展好生态旅游,让更多人知道怒江,走进怒江。”赵文胜说。

进出怒江成坦途

此次进入怒江,令人意外的是,记者从昆明出发,驾车7个小时就到了怒江州州府六库镇,这在几年前是不能想象的。

在怒江支教的教师梁正宇,20年前来到怒江,当了这里孩子的老师。一当就是二十年,现是已是怒江六库中学的一名老教师了。谈起当时刚来怒江的情景,他不由感慨万千:“那时的怒江太落后了,没有公路,没有完善的运输条件,要想进入怒江,要花上一周甚至半月的时间。”

怒江是我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也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大峡谷所在地。境内有傈僳、独龙、怒、普米等50多万少数民族居民居住。西与缅甸山水相连,同一民族跨境而居,语言相通,风俗相近。由于大山的阻隔,使这里的人们对改善交通困境有着异常强烈的渴望。

“目前怒江境内无飞机场,无铁路,无航运,无国道穿越。在农村,溜索是群众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运输以人背马驮为主。多数路段等级在四级以下,晴通雨阻,通达能力极差。”怒江州交通运输局局长赵润泽告诉记者。

怒江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地处边疆,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处于经济辐射的边缘区,发展条件相对封闭造成路面等级低、路网结构不合理、交通死角多,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据统计,建州以来的近50年,国家和省对怒江州的基本建设投入累计约为40亿元,不到云南全省同期同类投入的1%,这是长期以来困扰怒江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怒江人在夹缝中求发展。当地一位基层官员对记者感叹:“我们何尝不想发展?怒江人办法想了很多,事情也做了很多。”

自去年“桥头堡”建设实施以来,怒江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已开工和启动了保六、滇藏新道、至密支那和葡萄的十多条高速和二级路的建设,怒江民用机场的前期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现在,进出怒江已成坦途,路的畅通,让怒江这个秘境展示在世人面前。

生态产业促增长

自“桥头堡”建设以来,云南提出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怒江全州50多万人,在发展方向上选择了长效、扎扎实实地发展生态林业和农业。

近年来怒江大力引导农民发展核桃、咖啡、花椒、黄连、漆树、草果等特色经济林果和独龙牛、黑山羊等特色养殖项目。 “既培育了特色产业,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民生。”怒江州委书记段跃庆告诉记者。

尤其是生物产业,把漆树、核桃、油茶、草果、药材等生物产业培育成云南的知名品牌,努力把怒江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园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同时,怒江州立足于矿产资源发展经济。兰坪矿山及矿源是这里唯一的支柱产业,这里拥有矿藏28种、矿点280多个,拥有占世界1/3的锌矿和1/6的铅矿。

“生态产业是富裕之基。”去年年初,怒江州委六届八次全委会将生态产业列为了沿边开放和桥头堡建设的首选。

在构建生态经济体系上,怒江将关键点放在了恢复植被、修复生态上。对怒江、澜沧江流域生态脆弱区、矿山破坏严重区、城镇面山和30万亩山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对1342万亩森林的经营户,兑现了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2012年前4月,全州在林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两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实现了高速增长势头。

段跃庆说:“怒江人不断改进生活方式和习惯,广种经济林果,就现在而言,实施和完成了‘百万亩林果基地’、‘百万株庭院经济林’、‘百万亩中药材基地’和‘百万头商品畜基地’建设工程,仅核桃一项农民收入就达近亿元。”

通过实施“4个百万”工程,既保护了生态又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解决了农民增收难题。来自大兴地乡的自基村村民兴奋地告诉记者:“我是‘4个百万工程 ’的受益者,近几年,赚了不少钱,够盖一栋小洋楼的。”

多元发展“桥头堡”

怒江州拥有世界级的矿产和水电资源,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以上,相当于一个三峡工程的发电规模。这几年,怒江重点开发矿藏和水电,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开通招商“绿色通道”。

消息一经传出,国内外一些大型企业纷至沓来。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去年6月,昆钢进驻了怒江。之后,一些水电企业也进入了怒江,展开了一批中小型水电站筹建工作,项目总投资约200余亿元。

怒江州州府所在地六库镇全貌。图/受访者提供

怒江还拥有国家二类口岸——片马(怒江泸水县)口岸,地处滇缅印结合部,是从昆明出发到南亚直线距离最短的口岸,是我国进入“两亚”、沟通“两洋”、连接“欧亚”大开放格局中的陆路贸易口岸,是滇、川、藏进入缅甸、印度的捷径。

片马是云南“桥头堡”战略的一个重要门户,在“桥头堡”建设中区位优势明显。记者在现场看到,口岸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原本的山坡正在变成平地。

在一台台推土机旁,一名张姓师傅告诉记者:“别看现在不咋样,建成后就可以承接东部的产业,就可以把产品推向东南亚,甚至印度洋的沿岸国家。”

据口岸相关负责人介绍,片马口岸建成后,从片马到缅甸密支那仅约220公里,再向南挺进东南亚各国和欧洲地区,比绕昆明、湛江、广州等地缩短1800海里的路程。

几年来,口岸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边贸合作,经济得到发展,现有大小商号40余家。

今年7月,怒江主动走出去通过“桥头堡”建设直接招商引资,与新加坡佳新集团佳华国际有限公司签订了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100万吨直接还原铁项目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怒江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将有望成为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新亮点。借助“桥头堡”建设把怒江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更加富裕的边疆民族自治州,是每一个怒江人的迫切愿望。

猜你喜欢
深闺桥头堡怒江州
刘沛:深中牵手!东西岸融合桥头堡——马鞍岛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打造转型升级“桥头堡” 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养在“深闺”天下知 黄梅县住建局擘画城市画卷
由深闺走向巴黎——那些怀抱梦想的女子
鸭兰
“桥头堡”的新机遇与新发展
怒江州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现状与建议
怒江州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