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危机引发美国新一轮经济衰退
美国经济自金融危机后复苏乏力的表现从虚拟经济一直蔓延到实体经济,要遏制住这种蔓延趋势的首要问题是要明确美国经济尚未实质性复苏的原因,主要原因来自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国内消费增长动力尚未恢复。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的居民消费直接决定着美国经济的走向,美国政府在2009年第三季度推出了“旧车换现金”措施以刺激乏力的消费增长,在该政策刺激下,概念第三季度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加2.8%,对当季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96%。然而,到了第四季度随着刺激计划的结束,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长率下降至2%,同时,个人耐用支出,个人消费支出增长率队GDP增长的贡献率也有所下降,这表明对政府政策支持的依赖仍然是美国消费支出增长的主要动力之源。其次,略有改善的就业市场仍不稳定。2010年前11个月美国失业率一直位于9.5%高位以上,直到11月份开始美国失业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从9.8%回落到2011年3月的8.8%,是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后失业率一直位于9%或略高于9%,到2011年11月,美国失业率创下新低为8.6%。尽管美国失业率在近两年向上攀升的趋势有所减缓,要想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必须加快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第三,美国经济短期内难以同时走出三大周期的低谷。美国经济转好的希望来自于资本投资周期、库存周期和房地产周期三种周期的转好,虽然其中库存周期已经走出低谷,但另外两个周期仍徘徊在低位,其中资本投资方面,短期内企业很难实现大规模扩大投资,原因在于美国仅有的69%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此外,企业资本投资与失业率呈反方向变化,只有在失业率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企业资本投资才会增加。
二、中美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不平衡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不平衡问题被美国看作是中美双边贸易中的一个问题不断的被提出来。自中国对美首次出现贸易顺差的1993年以来,贸易差额不断扩大。据美国海关统计,2005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20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5%,对华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27%,接近于美国对欧洲和日本贸易逆差的总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只要来自于美国外贸逆差的存在。据美方统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2007年的2562亿美元下降至2009年的2269亿美元。美国国内一些反华势力常常把这种贸易上的逆差用来作为制裁中国的理由,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问题
日本财务省次官黑田东彦首次提出了人民币汇率问题,他认为解决中国将把通缩出口到亚洲的其他国家的办法是使人民币进行一定程度的升值。近几年,美国也开始在人民币问题上给中国施加压力,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为地压力人民币币值。2012年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了6.3,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进一步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后发行了大量国债,中国是其最大购买者,人民币的升值减轻了美国对中国的负债,在此情况下美国期望人民币继续升值以进一步推动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的是对外人民币升值,对内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会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并抑制出口。中美对待人民币汇率的不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美贸易的发展。因此,中美应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达成共识,促进两国贸易和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三、中美经贸关系的展望
由于中美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从深层次上解释了中美两国贸易失衡,贸易摩擦不断的原因。不论从战略安全方面还是从经济利益方面考虑,只要美国能从贸易中获取更多收益,美国会以利益优先的原则选择损害双边贸易关系来换取利益,而就中国来说,美国是其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使两国在与对方的经贸关系中达到双赢是我国一直在努力争取的目标,中美双方在对外经贸政策上的分歧从某种意义上引发了双边贸易失衡问题。贸易的长期失衡会严重阻碍两国贸易的正常进行,在此情况下,中美应尽可能寻求平等贸易,以期双方贸易长久发展。 中美贸易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对华的贸易政策,而美对华采取何种贸易政策又决定于对贸易逆差、美国国内失业和中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其中中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又是最主要因素。美国常利用其来扩大出口,抑制进口从而来推动其国内经济运行以及保护国内相应产业。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中国利益,使得中美经贸关系日益紧张,长期来讲对双方都极为不利。所以,中美应该互谅互让,达成共识促使双边经贸关系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磊.美国近期的经济恢复与衰退[J].中国市场,2011(37).
[2] 李琳.如何看待美国经济复苏迹象下的高失业率[J].中国商界,2010(7).
[3] 王宇哲.简析中美两国失业率及汇率[J].中国外资:下半月刊,2011(7).
[4] 余锋.现阶段中美经贸不平衡的解决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1(10).
作者简介:陶锐(1987-),女,汉族,重庆长寿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国际贸易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