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摘要:现代学校制度给予校长更多的自主权,要求有健全的校长监督、评价机制。现行的校长负责制下,校长的监督机制薄弱,评价机制单一,导致很多校长从为学校谋福利转向为自己谋利益。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是现代学校制度实行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 校长 监督 评价
一、现代学校制度下校长的重要性
现代学校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建立的新型学校制度,它以学校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教育管理专家经营为表征,以学校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新型的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管理制度。
目前,学校的法人就是校长,学校实行的就是校长负责制。俗话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素质的高低,制约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一所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对中国学校的发展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为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出现了许多有实力的校长打造的名牌学校,为学校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社会声誉;可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校长权力的机制,加上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校长以权谋私甚至犯罪的现象。于是,我们发现除了某些校长自身原因之外,上级部门用人不当,党支部和教师民主监督不力也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现代学校制度要求更多地给予学校自主权,也同时给予了校长更多的权力和义务,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现代学校制度可能会成为某些校长滥用职权的合法保护伞。
二、校长监督、评价机制的问题
目前校长监督、评价机制的问题,不单单只是提高校长个人制度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包含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1、校长自身
在实施了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的责任和权力都具备了,但却缺乏与责任和权力相匹配的利益。校长的收入与普通教师差距不大(指国家规定的合法收入),校长的权利、地位、声誉等方面也与教师差不多,但是,和社会上的行政官员、厂长经理相比,校长的利益收入却是天壤之别。校长作为一个人,也有人性自私自利的一面,在承担更多责任以后,相应地也会要求更多的利益。总是要求校长不计较名利,怀有奉献精神,踏踏实实地工作是不现实、也是不符合人性的。
在校长负责制下,无论是校长虚报工作量,还是利用采购、基建的机会获取回扣甚至贪污学校资金等办法满足自己,他所要承担的风险很低。一旦出事后顶多不当校长(像现在大多数处理结果一样),但是利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部分校长铤而走险,追求利益最大化。
2、党支部、教师方面
在现行的校长负责制下,对校长的权力监督约束最重要是——校党支部书记。可是现在部分学校存在校长身兼书记一职的局面,这样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就名存实亡。而在校长、书记由两人分任的学校,往往也会存在下面的情况:
A、书记坚持原则,按照制度办事。那么他将失去和校长获得共同利益的机会,同时人际关系恶化,其结果必定是校长的排挤、报复以及不好的名声——“不易与人合作”。B、同流合污、共同得利。C、少管闲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由此可见,党支部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要起作用,要依靠书记个人觉悟,同时真正起作用的概率较小,大部分情况则失去意义。
再看看对校长权力监督约束中的次要角色——教师。要求教师能客观公正地对校长进行监督和评价,那么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两者地位不平等。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聘用哪位教师,由校长决定,聘用哪位校长,教师却无从干涉。在此情况下,教师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选择按照制度监督,则会被校长视为“眼中钉”,面临着失去工作的危险;要么选择不监督,保证自身的工作安全。何去何从,一看便知。而教师对校长的评价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或者有些学校在上级来收集意见时,直接走过场,无任何实质作用。
而教职工代表大会,对于有些学校也名存实亡。虽然明文规定,关于学校的重大决定及关乎教师利益的事务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但是什么事情是“学校的重大决定及关乎教师利益的事务”,并没有明确写出。同时很多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多由中层领导担任,根本也代表不了普通教师,所以也不存在任何监督和评价的力度。
3、上级主管方面
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监督主要来自党支部、教师,所以若党支部和教师的监督起不到作用,那么上级主管部门也无法准确的了解情况。
上级主管部门对校长考核的主要是决定校长的去留以及奖惩,这显然是不全面的。这种目光短浅的目的会形成只重视监督,不注重引导的评价取向,不利于改进校长的工作和校长的专业发展。现行的校长评价中,行政色彩浓厚,这使得校长不得不注重与上级的关系。另一方面,只有上级部门这一个评价主体不利于全面了解校长的工作情况,也不利于构建完善健全的校长管理制度。
由于这样的评价体系,所以校长会积极搞好与上级主管领导的关系,向上级汇报的情况很多时候与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上级主管领导无法真实地做出监督和评价。
三、改进学校监督和评价机制
1、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A、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决策权、行政权和监督权三者分离。
成立由董事长领导下的学校董事会,由校长领导下的学校行政组织和由教师代表、家长组成的监督会。董事会拥有最高的决策权,由学校的所有者组成;校长由董事会聘任,是学校的最高主管(类似企业的CEO),负责主持学校工作;监督会是学校的监督机构,由工会代表、教职工代表和家长组成,负责监督学校工作。这样三者的责权相互制衡,监督机制就完善了。
B、制定校长管理条例,实现校长管理制度化
目前,对于如何管理校长,并没有单独的条例,而是与学校的其他管理制度放在一起,并且,许多规定笼统概括,模棱两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校长已经不再是上级部门的政策执行者,而是学校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校长拥有了更多的决策自由和权力,也拥有了更多谋利的机会。此外,校长这个职位也逐渐走向职业化,制定专门的校长管理条例是必要的。将校长的聘任、待遇、权力、义务以及对校长的监督等明文规定,将会有利于打造优秀的校长队伍。
C、大力推行校务公开,推动校本管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
校务公开可以增加学校领导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为学校的教职员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创造了条件。通过教务公开,让全体师生真正了解学校的状况,从而对校长的权力行使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同时推动校本管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的全面发展。
2、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A、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对于校长评价来说,最重要的是促进校长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和改进,而对校长的功过评价应处于次要位置。如果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校长的去留以及奖惩,自然无法让校长主动地推动监督、评价的全面性,甚至对评价存在不满、惧怕以及抵制心理,给校长的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B、丰富校长评价的内容
目前对于校长的评价,多数只看到学校管理方面,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不仅仅只是管理学校,还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例如政治思想、教改能力、心理素质、教学业务等。
具体内容包括:校长是否拥有更新更好的办学理念;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否实施科学化管理,能否组建一支较高水平的管理和教学队伍,任期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否较大提高等等。
C、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校长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但是校长工作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有些成效也不能马上显现,因此可用质性评价法,同时多用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的——“自下而上的校长评价”,能获得更全面完整的评价效果。此外,自我平均法和同行评价法能够让不同学校的校长们互为评价主体,便于互相交流借鉴,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总之,健全有效的校长监督、评价机制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和配合。为了学校能更好地发展,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校长监督、评价机制。(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淑通、陈琳 从个人的权力走向公共的权力——关于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内部监督体系的思考 [J] 教育管理研究 2011年第2期
[2]周国华 从制度经济学看学校监督机制[J] 现代教育科学 2003年第5期
[3]张志峰 改进学校监督机制,实行学校民主管理——由学校教育的工具化现象讨论而起 [J] 江苏教育 2004 6A
[4]卢东平 建立合理的校长评价制度 [J] 实践与探索
[5]刘莉 国外校长评价的几个基本经验[J] 中小学管理 2011、6
[6]孙喜凤、潘长龙 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评价机制,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年第10期
[7]常彦 论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实施及其监督和约束机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第6期
[8]罗静 浅析我国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年第5期
[9]赖俊明 新形势下中小学校长绩效评价研究[J] 学校管理与发展 2011年5月
[10]杨新、匡霞、徐磊、赵光霞 推动协作互动 实现共创共赢——江苏省国示范校协作会共建实践与思考 [J] 江苏教育 2012.5
[11]李成坤 关于高校经营的思考 [J] 职业教育研究 2005.12
[12]兰军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构建的探讨 [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10